创设有效适宜的品德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明理

2016-05-30 08:36陈富珍
亚太教育 2016年26期
关键词:品德创设探究

陈富珍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由此可见,品德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行知识教育,改造学生的世界观,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空间,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将品德课堂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中,植根于丰富的生活情境之中,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中,通过创设适宜的活动,才能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结合自己日常教学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创适宜的课前活动,引发学习意识

课前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动起来,通过自主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积累感性认识、,并能在活动中学习相关知识,更好地让学生对新课学习做好心理铺垫,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打下基础。

1.现场观看,激发学习欲望。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生活中的现场,让学生亲临其境、亲身感受获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课堂教学埋下伏笔。例如教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我们的国粹》一课时,我让学生周末到学校附近的东街戏剧团去观看表演,近距离聆听到京剧的特色唱腔,直接观察到京剧角色行当、乐器、脸谱艺术,学生直观地感知中国京剧的独特性,初步对京剧产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学生经过生活直接体验,再通过课堂学习探究,轻易地体会到京剧这个国粹特有的文化魅力,懂得如何用行动去珍爱我们的国粹。

2.调查访问,进行行为体验。调查访问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教师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学习、获取社会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一种生活体验活动。调查访问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可以到相关的部门查找相关的资料,可以是访问知情人士,可以通过网络提问、搜集等方式获取相关的知识,为课堂的教学做好铺垫,触发学生的课前探究意识、对课中的教学内容进行视频的行为体验。如教学我们的国宝这一主题中《哭泣的古遗迹》一课时,因我校附近就有一处是国家级风景区,景区内就有许多珍贵的古遗迹,所以课前就安排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式去了解这些古遗迹的保存情况。学生通过调查采访家人、或从事旅游工作的亲友等,了解到古遗迹的价值及这些古遗迹被破坏的情况,还有的通过网上图片、视频了解到现场的一些情景,知道了这些古遗迹被破坏的原因、及其人们的不良行为,进而为课中的学习探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引起孩子对古遗迹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保护古遗迹的责任意识。

二、创适宜的导入活动,吸引探究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学生在这环节中还处于课间的放松状态,兴奋点不一定都在课堂上,注意力会游离在外,这时候教师直接授课,教学效率必定会降低。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因此,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导入活动,能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变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究、总结、理解、接受。导入的方法有:直观视频导入、歌曲导入法、故事导入、小品表演等。但教学时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活动,才可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爷爷、奶奶》一课时,在导入时,我播放了一段公益广告,一位老人因想与家人团聚,但孩子们总是因这样那样的事情无法回家,在生日那天他对外发布自己死亡的消息,孩子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回家,开门却看见自己的老父亲公然健康活着时,都非常高兴。孩子们在观看这段广告时,都感动得泪流满面,发自内心地谈起来自己的爷爷、奶奶,就这样轻轻地把孩子们带入如何关爱爷爷、奶奶的主题活动中,课堂的教学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适宜的课内活动,感悟明理蕴情

“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即在我们的品德课堂中要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最终还要落到一个“效”字上。为了更好地提升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深刻理解感悟道德规范,教师要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努力创设学生乐于、易于接受的课堂活动,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生活体验,在活动中引起共鸣,在体验中明理蕴情。

1.借助视频实情回放,在真情中感悟。在品德教学中,许多思想的教学会高出学生的认知能力,远离学生的生活,就需要我们借助视频来创设特定的形、声、色情景,借助这些情景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孩子们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情景氛围中,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我在教学《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时,让学生观看一段生活中因把马路当作游戏场而造成惨重的交通事故的案例,紧紧抓住了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这条主线,把学生放置现实生活中,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充分认识到把马路当作游戏场的严重后果,知道今后应当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一个为自己负责、为他人负责的文明人。

2.模拟情境角色表演,在参与中明理。大千世界,每件事当中都蕴藏着许多道理、社会便是一个大课堂,“实践出真知”。所以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情节,组织学生担当教材中的角色进行表演,让学生用角色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角色的心灵揣摩情境,用角色的言行再现形象等,让他们在角色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等。如:在教学《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一课时,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表演短剧《做妈妈的好帮手》,在学生面前刻画了“好孩子明明”的形象,接着学生们展开课堂讨论:明明帮妈妈干了哪些活?是谁让明明干这些家务活的?明明还准备怎样做家务活?让学生通过角色表演、观看、讨论交流明白作为家庭的一员,在家里应该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学会关心父母,做父母的好帮手,同学们在边演边评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做好家庭成员,为爸爸妈妈分担解忧,为创建幸福之家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从而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四、创适宜的拓展活动,延伸体验升华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别人讲一百遍,不如自己去看一次,看别人去做一百次,不如自己去做一次。行动胜于言行,主动胜于被动。所以只有勇于尝试、实践才能超越自我,获得成功。但许多实践活动都无法当场在课堂上实施,让课堂知识为生活所用,服务于生活,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之后创设适宜的活动,让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去体验实践,让学生在生活的实践中体验感悟。如在教学《家人的爱》一课时,我设计课后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保护一颗生鸡蛋,要求一天24小时与自己随身相处,并及时记录下每个保护的细…这样的体验活动不需要过多的言语提醒,学生在自己的行动中就充分体验到母亲为孕育自己所付出的艰辛,懂得了自己应如何去感恩、回报家人。再如:在教学三年级《规则》这一活动时,通过组织校园志愿小分队,让孩子们去观察校园中的乱象,再通过小分队研究讨论出解决问题的决策,然后通过校园志愿服务进行文明劝导。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懂得了自己平时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影响,懂得自己今后应该怎样做,同时在志愿活动中帮助同学们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实现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良好氛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形成良好校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体会到了校园主人翁的价值。

所以说,有效适宜的品德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学生对生活的疑惑和感受为探究内容,是一组适宜学生发展的课前、课中、课后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相信,在今后的品德课堂教学工作中,只要深入主题贴近学生生活,在不同环节中创设能激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明理,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价值,从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一定能提高教学实效,让品德课堂迸发生出机和活力,让道德教育回归生活。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城县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品德创设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