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初一新生特点来管理

2016-05-30 11:33周逸姗
亚太教育 2016年26期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

周逸姗

摘 要:从小学到初中,学生正经历着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对初一新生来说这是个重要的过渡时期,进入少年期,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进入一个新的学校后,面对校园环境的陌生,、面对各种门类的科目、面对作息时间的不一样、面对师生关系的重新组合等多方面的改变,都会感到力不从心,由此而产生了一些心理和行为上的困惑。因此新生的班主任应把握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在教育、管理时不断在实践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方法,做好初一新生的辅导工作。

关键词:新生特点;管理;班主任

一、初一新生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要求老师更细心

学生一旦进入少年期,身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在青春期发育阶段,学生的身体外形变化很大,尤其是女生,发育比男生快而早。同时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学生的生理机能比小学时期大大增强,脑重量和脑容量接近于成人,兴奋性强,而抑制力差。这就要求老师与家长加强联系,根据学生生长发育情况来安排膳食结构(尤其是住读生),保证充分而合理的营养;同时,要注意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和适当的体育锻炼,促使其健康愉快地成长。

但童年是逐渐过渡到少年时期的,初一学生刚刚进入少年时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不管是知识经验、身体发育,还是心理品质等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特点。进入中学后他们希望自己被家长、同学、老师们当作大人来看待。但是,实际上这个时期的中学生还未真正进入中学生角色,在实际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还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去慢慢的适应中学学习生活,所以班主任应引导学生主动调整自己心态,进行角色的转化,以便能在新的环境里,找寻更好的方式,更快更努力地去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二、初一新生向上性盲目性的特点要求老师更耐心

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了,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了,这时的她们有了一定的判断评价能力,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这时的学生表现欲强,老师应多给机会让学生表现自己,让她们树立自信,同时多鼓励、表扬学生。老师应多向卡耐基学习,学习他成功的秘诀,比如,乐于赞赏人、善于鼓励人、营造乐观、积极的人生氛围。这跟我们积极倡导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从而促使学生的受教育处于良性循环的轨道。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努力学习、遵守纪律、做事情积极认真,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好印象的同时,学生独立性和批判性的思维仍然处于萌芽的阶段,来自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比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遭遇挫折时盲目自卑,泄气,顺利时盲目自满。特别是,原先在小学班级里表现十分优秀的学生,一旦到了中学新的班集体就可能会显得普普通通、默默无闻了,也有部分同学升入初中后对新的环境感到非常的不适应,非常有孤独感,总是怀念以前的班集体和老师。这些变化,都会使我们同学产生相当强烈的不适应感。

这时老师就应该要注意到有这些变化的学生,找时间跟他们深入的谈话,要她们接受现在所处的环境,告诉他们:要学会接受现在的自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要使他们认识到:“并非自身能力不如别人,而是改变了的周围环境,改变了的比较对象,如果换一个环境,或许自己又会是里面的佼佼者了,但正是因为在这样优秀的集体里才有可能促使自己更加努力。过分的骄傲自大或是过分的自卑自怜都是没有必要的。

三、初一新生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特点要求老师更真心

现在的学生在家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他们住校后,他们就不得不告别过去在家时候的小公主、小皇帝的生活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将离他们远去。他们要去面对自己收拾床铺、打饭、洗衣等问题了,这些对于从小到大从未离开过父母身边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独立生活的挑战。

上了中学后我们还会发现师生关系有了显著的变化,他们一般都不会像小学那么的深入细致了。中学的每位任课老师需要指导许多的学生,教授好几个班的课程,而且现在大多数老师都是强调的自由学习、自主学习,不再是像小学时那种无微不至的方式了。这对我们部分在小学时对学习很有依赖心理的同学来说,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所以不少同学离开了小学时期熟悉的老师,感情上没有了共鸣,没有了依托,很容易产生失落感,有些同学甚至会对新老师产生情感上的抵触情绪。

同时由于学生的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眼界的不断扩大,总觉得自己的羽翼渐渐丰满,已经开始向往家庭以外更大的世界了。小学时期的学生还保持着儿童期对父母依赖的态度。但是到了中学,学生的独立意识、成人感迅速增强,不太想父母管束自己。但一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具体困难时又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这就要求老师把握好关心学生的度,真心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

四、初一新生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特点要求老师更暖心

小学生的同学大都是街坊邻居,但是到了中学则不同了,面孔几乎都是陌生的,中学生必须认识新的同学新的伙伴。因此,要面临很多的问题,比如人际关系,朋友的选择与确立,这些对初一的同学而言,都是要面临的新的课题。

初一新生中出现焦虑的心理问题的比较多,有对学习的焦虑也有对人际关系的焦虑。由于小学时学习课程少、知识简单、而到了中学,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与小学大不相同了,这些都会使其感到紧张,从而很容易产生对学习的焦虑,有的甚至退缩。他们对任教老师的心态也相当复杂,总喜欢跟小学的老师做对比。正是由于这种怀旧心理的作祟,初一新生往往会认为小学老师比初中老师更温和、更亲切、更有责任心。由此而产生了很强的孤独感,而有的同学则把学习看作是一个“斗牛”的过程,从而产生了狂躁不安、嫉妒自卑等不良心理,这些情况都会造成同学关系的紧张,产生感觉适应困难症等。

这就要求初一新生的班主任想办法使班内的同学尽快走出“孤独期”,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中自我意识的教育,情绪的辅导,青春期的教育等等,帮助其更快融入到班集体中,试想想如果处于一个集体中的同学长时间缺乏沟通与交流,整天将自己封闭起来的话,是很容易影响学习,造成心理上的疾病的。

因此,班主任需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观念,端正教育思想,不断在实践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方法,巧用“四心”——“细心、耐心、爱心、真心”,使其成为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致胜的法宝!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班主任管理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夸夸我的班主任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
班主任
当代优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举隅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