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平台融合下的大学英语思辨型教学模式构建

2016-05-30 13:38龚庆华
亚太教育 2016年26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大学英语教学

龚庆华

摘 要:世界一流的高校都极其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而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思辨缺席”的问题。本文研究尝试着将微信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平台交互融合,以合作学习和任务型学习的形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思辨能力;双平台;交互融合;大学英语教学

一、高等教育的目标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在“十三五”期间要“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包括通识课、专业课在内的各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1]实际上,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在欧美各国都强化了高等教育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目前欧美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包括历史,社会,文学艺术,美学,外国文化在内的通识课程,这些课程不是简单地概述或走马灯式地介绍学科内容,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大量地阅读专业文献和经典著作,对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二、“思辨缺席”──传统英语教学的问题

中国传统教育最大的弊病就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许多中小学教育一直强调规则性,重视技能的训练和经验的习得。这种教育模式不关注学生的个性与气质差异,经历了十多年的模式化训练后,相当多学生的思维都被训练成定式化的和模块化的“机器人”,缺乏大学生应有的探索能力和想象能力,更谈不上运用他们所学习的语言技能去解决诸如信息查询及展示思想等的实际问题。实际上,2016年6月环球教育公布的2015年全球雅思成绩大数据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大陆考生总分平均分5.7,成绩逐年下滑。其中63%的雅思考生成绩介于5-6分之间;在全球41个主要雅思考生国中排名倒数第8。其中口语更是连续几年持续排名世界倒数第一[8]这种现状与我国在英语教育上的投入不成正比。我们的英语教育历来将教学目标归纳为听、说、读、写的技能,而忽略了“思”这一最根本的能力。听说读写,“思”字需为先。

三、微信平台与传统教学平台融合下思辨能力的培养实践

针对新的教育目标对大学生查询文献、搜集信息、整理信息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基于对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学习习惯以及现有英语水平等多个维度进行需求分析,我们尝试着将微信平台和传统教学平台相融合,力求在学习行为从课内延展到课后,激励学生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

由于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基本是大班授课,在大班授课中,最为有效的便是分组教学与任务式教学相结合。可以考虑将全班同学分为4-6人一小队;两小队组成为一大组;每一大组8-12人创建一个微信群。每次课前教师可以将授课提纲,背景资料以及思考问题传到微信平台;与此同时,利用微信的群组讨论功能,教师每次课前为不同的小组布置不同任务,任务会涉及到史料查询、相关影片评述鉴赏、实际问题的解决、角色扮演、对问题的批评性思考等。而教师则作为讨论成员加入每组讨论,与各组学生共同探讨任务完成的方法。在每组中,两位同学通过自由协商,共同负责任务中的一个模块,在网络和图书馆中查询相应的资料,完成各自模块的设计。在课堂上,每队成员上台简要地展示各自负责的模块内容,而老师则引导其他同学对该组展示的内容进行提问,小组同学可以合作,共同回答全班同学的问题。教师会邀请其他同学对展示内容进行评价和建议;随后;老师也会从自己的角度对任务的展示进行详细的评述,提出改进建议。其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图所示:

四、结语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过程的,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洞察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仅需要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操练,更需要学生对母语文化和异域文化有全面的了解;与此同时需要具备推测、辨识、探究、推断和质疑的能力。只有将英语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工具,才能使我们的大学生真正具备国际化的视野;使我国在经济、科技、国防、教育以及文化等各个领域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进而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软实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指导意见[Z].2016-07-04.

[2]Facione,P.A.,Sanchez,C.A.,Facione,N.C.&Gainen,J.The dispositions toward critical thinking[J].The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1995,44(1):1-25.

[3]蔡基刚.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路在何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71-77.

[4]黄源深.思辨缺席[A].张后尘(主编).外语名家论要[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刘佳梅.分析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和应用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5):116-117.

[6]文秋芳,王海妹,王建卿.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5):350-355.

[7]张绍杰.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行动与反思[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1):9-12

[8]环球教育.全球雅思大数据报告.(2016-6-15)http://m.gedu.org/contents/2436/121288.htm.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大学英语教学
基于培养思辨能力的大学外语教学策略探究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