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足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现象分析与探讨

2016-05-30 20:16王方亮
甘肃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足球运动体育教学

王方亮

【关键词】 体育教学;足球运动;学生;赛前心理;作用;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084—01

足球运动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是因为足球比赛的激烈程度、比赛过程的千变万化以及许多不可预测因素作用的魅力。中学生足球联赛同样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和着迷。要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足球运动员的专项智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尤其重要。而赛前情绪是影响运动员训练水平和比赛水平关系的重要中介变量。

有研究表明,足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越高,职业经验比赛越丰富,心理方面的适应和自我调控能力越强。而对绝大部分中学生足球运动员来说,他们的身体条件、心理、足球专项技能都比不上专业足球运动员,但中学生有其自身的优点,他们的可塑性和发展的空间很大。心理训练追求迁移的效果,即不但使运动员对某个具体的处理和调节能力提高,而且对其他问题的应对能力也会得到增强,这使他们在今后从事其他工作中同样受益。

一、中学生足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作用

心理训练是现代运动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影响、制约着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水平的提高和体现,可促进训练者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训练者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中学生足球运动员心理训练在培养和提高良好动机、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消除各种心理焦虑和提高自我效能感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中学生足球运动员赛前常见的心理现象分析

1. 自我效能。(1)成功体验。建立自我效能,中学生足球运动员必须有成功的体验。而在任务特别艰巨的情况下,这个目标就不太现实了。因此,教练要主动降低比赛难度来保证运动员成功。在集训初期找一些水平相对比较低的球队打比赛,让队员品尝赢球的感觉,从而获得成功体验,否则运动员就会丧失信心。(2)感应性实验。中学生足球运动员也都需要有一个模仿的模板或模型,这可以通过去观看关于一个优秀足球运动员表现的录像获得,这一点对激励新队员很有帮助。成功的感应式经验将会为真正比赛中的成功体验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3)言语说服及自我暗示。(4)情绪唤醒。

2. 身体焦虑。赛前的身体焦虑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常超负荷工作,汗多,呼吸紧张,心跳过快,经常伴有低烧,甚至影响睡眠。学校足球比赛一般情况下分成两个组,专业组和业余组。专业组的运动员比业余组的运动员运动专业技能和心理技能相对比较高,赛前身体焦虑也相对较弱。

3. 个人失败焦虑。中学生足球运动员在赛前对失败的焦虑有他们位置上的区别。比如,前锋队员害怕他们无法进球,甚至怕遭到对方后卫的粗野的拼抢,后卫队员又害怕他们的防守不到位被对方进球,而守门员害怕自己犯低级失误。特别是以前受过伤的运动员又害怕比赛再次受伤等等。个体的失败焦虑会影响到整个队伍的焦虑,为此,教练或教师一定要及时地对运动员加强引导和加强运动员对比赛的理解。

4. 社会期待焦虑。中学生足球比赛不仅仅是代表个人,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他也代表着整个集体,比如说学校、班级、整个球队甚至是家庭。不同的个性特征对运动员赛前焦虑状态的影响也不同。自卑、自信心不足、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的运动员其竞赛特质和竞赛焦虑状态均高于性格活泼、开朗、豪爽的运动员。前者往往害怕辜负学校,辜负班级,辜负家人和教练对他的期望,他们更会表现出焦虑状态。为此,教练和家人甚至是学校的领导都要做好运动员的思想工作,比如赛前的动员大会,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焦虑的问题。

三、解决策略

综上所述,赛前心理训练对中学生足球运动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心理训练已成为现代足球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队员的心理训练不是孤立的,它应与队员其他的各项训练相结合,如身体素质训练、技术训练和智力训练,且更要注重赛前的心理训练贯穿于整个训练与比赛中。为此,笔者建议让队员多参加高水平比赛,掌握队员心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利用心理训练的作用,调动和发挥队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技术、战术水平的提高。同时重视对队员的心理训练,提高队员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根据队员个人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心理训练方法,提高队员的心理素质。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足球运动体育教学
在足球运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路径探析
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