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16-05-30 22:06张学军
甘肃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动态生成数学教学教学模式

张学军

【关键词】 数学教学;动态生成;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114—01

动态生成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探求欲望,要充分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动态性和创造性。实施动态生成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前对学生有充分了解、对教学内容和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精心预设,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具备更多的爱心与耐心、更多更高的教学智慧,并能灵活应用教学策略。

一、选择恰当的问题是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首要条件

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和课程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激情,这是动态生成的首要条件。

例如,教学“正比例函数的单调性”时,结合图象直观理解增函数与减函数的图象各有什么特点。学生有的说是上升与下降的关系,有的说是一撇与一捺的关系,还有的说增函数是左低右高,减函数左高右低。实践证明,这样教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后面学习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打好了基础,同时促成了课程内容的动态生成,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尝试提出问题是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础

当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时,就说明对所学的内容有了独立的思考,这是学习的深入和进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动态生成新的想法、新的问题甚至是新的解决方案。要强调的一点是: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简单、幼稚甚至错误,也不要剥夺学生从中吸收经验教训的机会。

例如,教学“四边形”一节内容时,先复习三角形的性质,再到矩形、菱形、正方形、之后到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最后到多边形(正六边形),从边数少到多、由静到动、从平面到空间,这样四边形的概念就逐步完善了。

三、学生互相交流及教师精讲与点拨是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途径

美国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国家培训研究所经研究发现:听一遍,能掌握5%;大声读一遍,能掌握10%;视听一遍,能掌握20%;课堂表演一遍,能掌握30%;交流讨论,能掌握50%;动手完成能掌握80%;给别人讲解能掌握90%。这就是著名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它告诉我们,在课堂中教师只能精讲,只对知识的关键点和学生的疑惑点加以点拨,要尽量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和练习,最重要的是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运用(实践或给别人讲解)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组织有效讨论是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中心

首先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之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他们才能理解和掌握知识。其次是出现难点、关键点及学生思维受阻时,组织学生讨论。再次,优等生提出新的见解和大部分学生不理解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给他们提供独立探索、讨论以及大展才华的机会。通过交流、争执、讨论,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促成知识的动态生成。

五、善于反思,提升感悟是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关键

知识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悟出了多少和掌握了多少。通过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章节甚至一套试卷的练习,让学生及时总结对学过的公式与定理又有哪些新的认识,以及容易混淆的知识及易错点,这类问题的通性通法,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这部分内容与其他章节知识有哪些内在联系。总之,不管学生悟得多少,都是学生自己的,是自己的体验与收获。对每个学生而言,这种不断反思就是一种上升与提高,是一种难得的积淀。任何高明的教师明白,自己不可能代替学生生成,因为这是教育的本意所在,也是学生的成长过程。

六、纠正错题,拓展延伸是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升华

首先对于做错的题在一周内反复3~5遍后,由了解知识——理解知识——熟练准确掌握知识——灵活应用知识,及时总结错误所在,并用红笔标出易错点,便于今后复习。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变式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动态生成数学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