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

2016-05-30 00:45蔡楠
亚太教育 2016年26期
关键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践能力

蔡楠

摘 要:发展全新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一项重要任务。自2009年以来,我国专业硕士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大而不强,学生满意度不高,社会认可度低,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教学中只重视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教材体系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学位论文缺乏应用价值等问题。因此,注重培养实践能力、编写知识结构合理的教材、制定科学的论文评价体系、提高导师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水平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专业硕士;实践能力

自2009年起,为了满足国家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我国对研究生教育进行改革,大力发展专业硕士培养,为此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在全国64所高校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试点工作。这对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开展专业硕士的培养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改革时间较短,教学经验不足,目前在培养体系中还存在一些弊端。如何解决这些弊端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意义和目的

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对提高研究生应用性和实用性、开拓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至关重要作用。

(1)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社会提供更广阔的深造机会。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知识、经济、科技的不断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接受高等教育。在学术硕士的基础上,招收一定数量的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给更多想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的人群提供了机会,满足了他们职业发展的诉求。

(2)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职业不断细化,分工更加明确,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高精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专业性、实用性、复合性正是专业学位教育区别于学术硕士教育的主要特征,契合社会需要,得到社会认同,其影响力和吸引力也不断增加。因此,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

(3)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可以解决当前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部分问题。当前学术硕士学位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论文,轻设计,缺乏社会需求等问题,通过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改变以往的培养模式,着重实用性和应用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问题。

二、全日制专业硕士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专业硕士教育是未来硕士研究生教育中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但目前办学时间尚短,而且培养经验不足,存在很多问题:

(1)经过多年的实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专业硕士教育初具规模,影响广泛。但是目前专业硕士教育大而不强,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社会认可度低,饱受公众质疑,而学术硕士反而更受青睐。同时,学生缺乏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识,把专业硕士当做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2)在教学过程中,仍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培养,导致两类研究生的教育模式趋同,差别不明显。现在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理论层面的多,实际应用的少,经验积累不足,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低,有悖专业硕士的培养初衷和目标。此外,在引入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导师方面投入不够,导致社会导师数量不足,而在校教师的理论丰富实践欠缺,这都直接影响到专业硕士培养的质量。

(3)培养单位对专业硕士重视程度不够,出现厚此薄彼,重招生轻培养等现象。实践中,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与实际脱节,缺乏特色,教材体系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相比学术硕士,很多高校对专业硕士的培养不够重视,存在观望心态,只满足有无硕士点,而不重视培养方案的建设。很多学校甚至把招生名额转移到能带来更高经济利益的专业上。

三、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

从专业学位教育的目标出发,专业硕士教育应该在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着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硕士应该是具备良好理论基础,具有突出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因此,专业硕士教育应该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采用突出专业性的培养模式。

(1)构建全新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社会应用为目标,以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目的,以应用知识的推广为核心,重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积极引导和吸纳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资源到学校,增设更多的专业实验课,建立形式多样的教学平台,筹建校企合办的实践基地,形成完善的专业硕士培养体系和能够提供专业化、系列化、层次化的培养模式。

(2)完善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制度。不能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区别对待,要在学校日常管理、学生各项权益、就业服务等政策措施上一视同仁。要在入学招生、学籍管理、院系管理、教学培训、师资配置、学校资源、论文要求和学位管理上更加合理规范。同时健全全日制专业研究生的辅导员监督制度,加强教学管理,并通过学生会和各种社团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3)健全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核方式。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核方式应以课程学习和设计为主要内容,并向资格考试过渡。考核的重点应落在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学位论文或毕业设计是进行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有效手段。全日制专业硕士生的论文或毕业设计应强调实用性和多样性。论文的选题可来源于实际问题,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核方式应把增强研究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最终目标,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社会经济实际需求紧密联系,形成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黄锐.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研究,2014(11):88-94.

[2]宁虹,赖力敏.“零距离”教师教育——全日制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探索[J].教育研究,2015(1):81-89.

[3]张志红,潘紫微.全日制专业硕士: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81-89.

[4]陈沛,王处辉.全日制专业硕士报考吸引力偏低的原因探析[J].教育科学,2012,03.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猜你喜欢
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践能力
多学科协同的项目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