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拓展教学案例

2016-05-30 10:48徐冬冬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项脊轩归有光篇文章

徐冬冬

高中语文教材中归有光的作品很少,因此学生对归有光及其作品的认知比较有限。《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散文代表作。归有光的散文风格清新古朴,他的文章曾被誉为“明文第一”,而他本人也被时人称为“今之欧阳修”。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笔者曾经多次在课堂上讲授这篇文章。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都以教授文言文中涉及的字词翻译和文体形式为主,不注重在课堂上向学生传输作者及整篇文章的情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仅限于对文章意思和字词的把握,没有从根本上领会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心境,无法通过文章来唤起学生的内在文化情感。此次授课,笔者转变教学思路,提前向学生布置这篇文言文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对文章中涉及的字词及翻译有个大体的把握。在课堂上着重引导学生对该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历程进行明确的感知,通过《项脊轩志》让学生对明文脉络、风格及内涵有明确的认知。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将“情”和“法”运用于文言文阅读和学习中,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丰富高中生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

一、课堂提问,把握情感和脉络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昨天我已经布置了预习任务,现在我检查一下预习成果。谁能具体介绍一下归有光?

学生:归有光,字熙甫,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代表作品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教师:非常不错!这位同学在课下是做了功课的。下面我来对归有光的生平遭遇进行相应的补充。(投影展示归有光的画像及生平经历)

教师: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却仕途坎坷,连中不第,直到35岁才中举人,60岁中进士,虽任县令职,却一生郁郁不得志。虽然如此,他却为我们留下了令人交口称赞的《项脊轩志》。这篇文章是他19岁写的,后来他又补写了两段。

教师:课下你们都做了相应的预习,下面我们就自由诵读文章,然后说说作者在文章中都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在这些生活场景的描写中,哪些是可喜的事情,哪些又是可悲的事情?

学生:可喜的事情是作者在项脊轩内度过的一段美好的读书时光,以及作者在项脊轩内与祖母、妻子相处的点点滴滴。可悲的事情有很多,包括母亲、祖母和妻子的先后离世以及家道的衰落等。

教师:这位同学将文章分析得很透彻。还有没有补充?

学生:我认为这篇文章写的多是可悲的事情,除了亲人的先后离世,还有分家导致的家庭破碎。可喜的事情也是为文章中可悲的事情做铺垫的。

教师:回答得很好。作者“多可喜,亦多可悲”,通过叙述自己在项脊轩内的经历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同学们通读文章,把能表现作者心境的词语和句子标出来,尝试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层次的认识。

学生:我结合归有光的生平经历对文章进行分析,作者少年时的最初心境是和谐而静谧的。从文章中作者对项脊轩的装饰就可以看出作者的心境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内心有对亲人逝去的怀念和无奈,同时,也有屡试不第的愤懑。

猜你喜欢
项脊轩归有光篇文章
《项脊轩志》的人物描写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浅谈《项脊轩志》的人性美
《项脊轩志》细节的秘妙浅析
“知人论世”与文言文释义案例分析
如果你感到迷茫,不妨读一下这篇文章
寒花葬志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刚柔并济真男儿
——归有光
悲情中亦有壮怀——重读《项脊轩志》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