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印象

2016-05-30 14:49潘海青
延河·绿色文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纳西纳西族街巷

在岁末的时候,去丽江的玉龙雪山听雪落的声音,看那百年累积下来的钻石般的冰川,领略白水河一泓雪水汇流而下的圣洁,会是何等惬意的事?因为工作的机缘,我便得了这样一次机会,有幸在大理、丽江古城的街巷里寻找她为何屡屡出现在友人嘴中、文人笔下,众人皆极尽向往的原因。六天的行程,在导游的安排下虽然行色匆匆,但在亦步亦趋的旅程中,始终有着将其汇集成文的强烈冲动。

虽然四千多米的海拔给人留下了一些不快的记忆:比如在丽江的古城中,你若一时贪恋美景,脚下稍快,便会有人出现这样那样不适的反应;又或者高原下炙热的太阳和强烈的紫外线,往往让我们这些来自江浙一带的人适应不来;同时长久在此享受这种“高级日光浴”的姑娘们脸上总有些“健康的高原红”,就象“青春美丽痘”,既然欲拒不得,那就只有闭上眼睛享受,但当你满眼看到的都是此等曲高和寡的美丽时,心情总难免有些不愉。但那景色的美丽却仍在你心里无法拒绝地侵入,就如在玉龙雪山上捧一坯雪,却不能阻止它迅速地融化,而后进入你的身体。

行走在云南丽江的街巷,我实在无法相信在祖国的西南边陲,竟有如此酷似江南水乡般细腻婉约的景致,虽然在早先就听朋友说如果旅游,必定要选择云南的丽江,但想像中那无非便是在亚热带与热带交界地区特有气候下培育出林林总总的植物品种,满眼无尽的,又或者翠绿的植被与清澈的山泉交互掩映,而今真正行走在古城四方街的人群中才知道,那不过是把从电视等媒介中获得的关于西双版纳和九寨沟的印象张冠李戴了,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我们乘着汽车从大理经过楚雄到达丽江的高速公路上时,正好是西方传统节日平安夜。夜色茫茫中,我一边给朋友发短信,一边张望路边的景色,发现元谋居然就在路边,着实是意外之喜。我虽爱好文学,但对于中国古代史的掌握不多,如今在高速旁发现的那块写着“人类发祥地

——元谋”字样的广告旁,让当初的历史知识瞬间立体起来,而印象中的云南也就此平添了很多历史积淀的韵味。

许是来前听了太多对丽江的嘉许,在路牌的指引下当车逐渐接近丽江,心中竟生出与恋人约会般既渴望又心怯的情绪来,直到抵达丽江古城,这种情绪才在导游的话语中散去。下午六点左右,浙江本该是天黑的时候,这里却如正午时分一样的通明。由于行程紧张,导游建议我们到入住的林家客栈放下行李后就去古城观景,再自行解散解决晚饭的问题。于是我们就在“逆水而行为出城,顺水而行为进城”的告诫下在城中游走八卦。

林家客栈在离四方街不远的位置,是家极清爽、极古色古香的私人宅院式的旅馆,过天井上得楼来就是住房,客房面积不大,却都用木头垒成,好像电视里常见的云南高脚楼的感觉,门外走廊里也摆上树藤编织、玻璃为面的桌椅,桌子上还插着玫瑰花。出了客栈,走过架在只有七八十公分宽的水沟上边的木质拱桥,所有的街巷一色的青石板。导游且走且说,告诉我们在客栈附近的青石板是后来翻修加上的,在整体风格上尽量考虑了原有特色的协调统一,但新的毕竟是新的,虽然一律的清爽宜人,但走到四方街左近的街巷中,仍能感觉出其中的差别来。沿途我们还见到了云南十八怪之一的烤乳扇。而东巴文字和关门口我想应该是值得着笔的地方,可惜我们只有一晚的时间来欣赏这蕴藏着许多历史的风景,在街边的墙上看到了这些传说硕果仅存的“文字活化石”。据导游介绍,丽江城二十万纳西族人,认得东巴文字的仅10余人而已,连外国人都非常愿意投入精力去研究,可惜国人却不知这中间的珍贵,言下不无遗憾。而关门口是木氏土司的官寨。据说早先云南纳西人都无姓氏,洪武元年,当时的土司不远万里将缅玉、银器献给初登大宝的朱元璋,结果洪武帝龙颜大悦之下,将自己的姓氏去掉几个笔划,赐献宝人姓“木”,皆封赏官职,这样数百年来但凡在丽江的木姓人氏,俱为城内官宦人家。

脑中还在历史上下五千年间绮想,不觉间已到了四方街,此处便是丽江古城的中心。在这里,街面的青石板已经是光秃秃的了,她是昔日盛极一时的茶马古道的最好见证。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远嫁西藏,不仅给藏族带去了汉族的粮种,还带去了茶叶等物品,藏人从此喜欢上喝茶,而由于西藏独特的地理气候因素,便只能用马匹、银器等与汉人进行茶叶、丝绸的交易,由此便形成了举世闻名的茶马古道。丽江就是这当中重要的驿站。当年大大小小的马帮络绎不绝的穿梭于此,听说在纳西语中丽江有着另一个我不知道的名字,指的就是大驿站。多少年来,无数的滇马和无数具有滇马般韧劲的马帮,在崎岖泥泞甚至不能称为路的山脉间奔波忙碌,他们在茶马古道的沿途上驻足休憩,进行着物品的交易,同时也交流着不同的民族、地域文化,他们昔日的驻足之处,便形成了今日的一个个古镇、集市,而丽江当属这当中最美丽的一个。

在导游的提醒下,我们果然发现丽江如此美丽的城市居然没有城墙,导游说这为的就是方便四方的马帮进出此处,古城人至今依然保留着每日冲洗街道的习惯,惜乎行色匆匆,不得见此盛况,却也感觉丽江这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魄。当然这种气魄并不仅体现于此,也包括建筑和音乐。

丽江的建筑融会了纳西、藏、白、彝族等多种民族的建筑特色,所以形成了丽江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虽品类众多,但错落有致,绝无混杂,而又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说到丽江的音乐,主要是指名动天下的纳西古乐,而说起纳西古乐又不得不说说纳西族撒尼人特殊的生活习俗。纳西族撒尼人至今保留着母系氏族的习俗,又是“女尊男不卑”,所以幸福的纳西族撒尼男子只需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概括地说,一位优秀的撒尼男子标准的生活是十四个字,可惜我已经忘记了),由于以上的特殊传统,撒尼男子终身不需为生计劳作奔波,而得以将大部分的精力进行本民族文化、音乐的研究,成为纳西文化、艺术的主要传承者。

纳西古乐据说历史源远流长,又融会了道教音乐的空灵。在这钟灵毓秀的神奇之地衍生的音乐,又加上道教音乐的通明玄机,使纳西古乐既灵动又庄重,既激越又诡变。如今在丽江城中每晚演奏纳西古乐的表演团中,均为纳西族老年男子,他们或为老师、或为工人、或为农民,各异的人生经历和厚重的生活经验,又为如今的纳西古乐增添了几许沧桑之感。男子们以育子诗情课日,柴米油盐维系生计就成为撒尼女子们的人生使命。在丽江古城的街巷中,你不时可见身着“披星戴月”民族服饰的撒尼女子,背着高高大大的背篓奔波忙碌,又常见纳西老太太们在某个街巷的深处摆摊设点,满脸交错纵横的皱纹,与在街巷中悠闲踱步的撒尼男子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四方街的周遭聚集了丽江大部分的酒吧,多数依水而建,一边是步行的青石路,穿过架在水上的木桥就可以进入一家家的酒吧,看得出每家的装修都费尽心思。看有关资料得知,丽江美丽的风景和舒缓宜人的生活环境,让许多喜欢远足旅行的外国旅客选择在此驻足停留。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想在此终老,便在这里开些酒吧,也有些老板是港台地区的,所以酒吧装修的风格更为多元化。进入酒吧前,低头从垂柳下跨桥而过,可见碧清见底的水中飘动着青荇随波舞动的曼妙身姿,像莲下采菱的江南女子欢快起舞。

潘海青,女,70后,毕业于浙江警察学院刑侦专业,现就职公安系统,浙江省公安文联会员。著有随笔集《海青偶记》。

猜你喜欢
纳西纳西族街巷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英国女子与两只猫结婚10年:称猫比男人好
边走边唱
雨中的街巷
纳西鲁丁的微笑
纳西族民间乐器
——纳西琵琶
新生代纳西族音乐人的传统痕迹和自我构建
纳西族情歌“时本授”探析
舌尖上的乐器——纳西口弦
老城区街巷整治后评价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