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老板一起跳槽

2016-05-30 02:54刘黎平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董卓袁绍跳槽

刘黎平

素材压缩 贾诩因为对时局和自身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终究跳槽成功。

阅古知今 贾诩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就要审时度势,分析客观环境,趋利避害,找准最合适自己的位置;同时坚守自身的道德底线,不损人利己。 成功/自我定位/道德底线

贾诩走上为人瞩目的历史舞台,是从加入董卓的公司开始的。因为他本人是西北人,董卓又是在西北创业,所以贾诩理所当然地在董卓的西北公司当雇员。

在董卓身死之后,当原西北公司的管理层都纷纷叫嚷着解散时,贾诩显示出了非凡的眼光,劝阻道:如果我们现在把公司解散了,不正好方便了对手进一步击垮我们吗?我们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保持西北公司的完整性,采取积极进取的办法,往长安行进,反而有一线生机。如果失败,公司再解散不迟。

贾诩的策划鼓舞了西北公司的残余人马,于是大家往长安行进,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结果——赶走了吕布,从一家面临被解散的公司升级为控股长安城的大公司。

后来,西北公司老板李傕和郭汜没有听从智囊贾诩的建议,不可遏制地走下坡路,贾诩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不得不盘算自己的出路。他把当时的各大公司都盘算考量了一下,最终选中了一家小公司,那就是南阳的张绣集团。

贾诩为什么选择了一家小公司?他的考虑很周全,首先是对方急需一个高层次的市场策划部,但他们资本小,招募不到有成功经验的策划人员,而贾诩有着丰富的经验,光是重振西北公司这一笔辉煌的业绩,就让张绣集团对他仰慕已久,去那里最容易得到重用。

不过,张绣的公司也只是一块跳板,贾诩其实是琢磨着往曹操的公司跳,怎么个跳法呢?贾诩很有创意:带着老板一起跳槽。

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张绣的公司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并入袁绍的河北公司,要么并入曹操的许昌公司。老板张绣当时的想法是倾向于并入袁绍公司,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好意思去见曹操,当年他在与曹操的争战中杀死了曹操的儿子曹昂和猛将典韦,这个梁子不好解开。

贾诩却不这么认为,觉得加入曹操公司才合理。他的分析很有天才色彩:其一,曹操借壳上市,借的是汉朝的壳,“挟天子以令诸侯”,有高度;其二,袁绍公司多我们一个不多,少我们一个不少,因为他们太大了,我们进去,他们不稀罕,我们的股比也容易被稀释,但如果我们转入曹操公司,对他们做大做强有关键性的影响;其三,老曹想要比老袁强,实力上暂时跟不上,但度量上得胜过他袁氏公司,我们投奔老曹,正好让他做一个有度量的好示范。

张绣通过了贾诩的策划方案,果断地投奔曹氏公司,一切如贾诩预期的那样,曹操对张绣的投奔如获至宝,拉着张绣的手,欢喜得不行,还说:能让我们公司的信誉名扬天下的人,就是你们了,即“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贾诩的策划,让曹操公司的信用大为增值,也让张绣找到了合理的合作对象,当然,于私而言,让他贾诩终于停止了跳槽的步伐,他从西北公司跳到张绣公司,最终定在曹操公司。

历史告诉我们,跳槽是难免的,但不要败坏你的忠诚度和信誉度,宁可以技术招人嫉妒,千万不可因人品招人恨。

猜你喜欢
董卓袁绍跳槽
袁绍其实不无能
袁绍其实不无能
我该辞职吗?
公务员跳槽是好事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猛将吕布缘何成了最失败的跳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