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实现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

2016-05-30 04:17赖强
南北桥 2016年2期
关键词:氛围信心学困生

赖强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学受到足够的重视,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语文学困生是阻碍教学改革和提升学生整体文学素养的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及时找出合适可行的办法来帮助学困生及时转化,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综合全面的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困生 转优 信心 爱心 习惯 氛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017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语文的教学是否顺利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和学习进程,因此初中语文必须及时解决部分学困生现象,帮助学生走出学困行列,顺利实现自身语文素养和整体文字、语言感受力的提升。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并针对在教学中遇到的具体事例在如何实现学困生转化的内容上进行简单的论述,希望对其他教师有借鉴意义。

首先,我认为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是实现学困转化的第一步,也是前提。其实整体来说,语文学困生还是比较少的,因为学生从小就接触语文学习,但是一旦出现语文学困现象就比较难以摆脱,也使学生很难重拾对语文学习的信心。一般学生出现语文学习困难和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的自我认知关系密切,多是小学时期语文就不好,在步入初中之后就对自己失去信心,主要表现为上课不够积极主动,老师提问也不配合思考,被提问总是态度消极,甚至会出现故意扰乱课堂等等。不少学困生觉得反正自己也不会,学了和不学没什么区别,加上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尊心较强,于是就放弃努力,自暴自弃。那么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恢复对自己的认可和信心呢?

第一,教师上课不要总是关注学习好的学生,而忽视语文成绩不好或者不够积极主动的孩子,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注意发掘学困生的优点。例如有的学生普通话比较好,但语文学习却不行;有的学生上课比较活跃,但是回答问题总不在点上;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表现自己等等。教师要根据每个学困生的具体状况,上课多给他们机会让学生表现自己,教师及时给出鼓励。例如:“某某同学朗读的非常优美,我们应该多向他学习”等,学生在获得赞扬之后,自己就会开始形成信心,并且在今后的课堂上会更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和讨论。

第二,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的时候要注意抓住重点,并且要具有足够的说服力,不然其他学生不能心服,学生自己也会产生羞愧心理,反而产生相反的效果。另外表扬要及时,具有時效性,立刻产生影响。

第三,通过提问技巧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大部分学困生对于基本的语文知识可能还能了解,但是偶尔遇到基础极差的学生,教师提问的时候他可能会出现不会的情况,教师不能质问为什么不会,更不能草率解决让学生直接坐下,而是要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找到答案,然后再给出肯定,从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建立信心。由此可见,提问是否恰当对学困生也极其重要。

其次,教师具有爱心是帮助学困生进行转化的有利帮手和重要条件之一。初中阶段学生普遍出现个性明显增强,但是还不具备客观地审视自己、评价自身的能力,而教师又是他们接触较多的长辈,因此他们渴望获得教师的鼓励和关心。老师的关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今后性格发展、学习进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具有爱心,正如陶行知所说,爱是教育的源泉。

第一,作为语文教师,无论是不是班主任,都应该认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发展情况。例如通过让他们写周记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或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与其他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进行交流,实现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有针对性。

第二,语文教师要多借助语文活动,来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而不是单纯关注学生的成绩,这样显然是舍本逐末。例如,开设读书分享交流会,鼓励学困生和大家分享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收获,甚至可以为大家讲故事,从而打开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心灵世界。总之以充满关爱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变化,从而顺利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第三,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都渴望获得教师的重视和关注,有的学困生之所以不爱学语文甚至讨厌学习语文跟他们对语文教师的态度关系很大,因此教师试着去了解学生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自己,从而两者互相沟通,形成充满友爱的师生关系,成为学困生转化的催化剂。总之,爱心是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和人文情怀,这样才能真正教好语文。

再者,好的学习习惯是大多数学困生都不具备的,我认为教师在进行学困生转化的时候不能急于求成,而是应该从小事做起,逐步要求学生去做。很多学困生不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就是课下不按时完成作业,或者老师提问的时候根本不动脑筋等,教师可以和学困生进行沟通,每周坚持一件小事。例如第一周坚持课下预习,第二周坚持积累基础字音字形等等,学生每周都有收获,并且很充实,渐渐地就会养成好的习惯,最后学期末学生就会发现自己有了质的突破,这就是习惯的力量。总之,在学困生转化的问题上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必须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重点,逐步突破。

最后,活跃积极的学习氛围是学困生转化的重要推动力。语文教师都会发现班级整体比较活跃的,那么上课走神的学生相对就少,厌学的学生也会少,但是班级整体学习氛围不好的班级,学生出现问题的也相对来说会多,这主要是因为初中学生很容易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借助氛围的营造来带动学困生的积极性效果比较明显。

第一,开展互动教学,例如在学习《威尼斯商人》的时候,由于其独特的剧本特征,教师组织小组分角色阅读,并自主讨论人物性格特征,从而实现整体互动的形成,从而提高学困生的参与度。

第二,语文是一门审美特征比较强的学科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生动的画面和音频、视频等,调动学生的兴致,从而对学困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总之,氛围的设置还有很多种方法,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研究、总结。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论述我发现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需要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并深入研究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内容,实现对学生情况的深入全面把握,从而顺利实现学困生的转化。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一些见解,可能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氛围信心学困生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KX5的耐心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