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30 05:27陶泉清
南北桥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效教学初中数学

陶泉清

【摘 要】在现在的初中数学课堂中,仍受到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的影响,讲练结合是主要的教学形式。本文对导学案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教师的重点要放在学生如何学,才能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 导学教学 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049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数学学科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科目,在考试中占据重要的比重,承担着培养学生逻辑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作用,因此应该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过于注重教师的“教”,常常把知识传授当作教学的重点,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知识灌注是常用的形式,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完全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师和学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却不见成绩提高,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了。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对初中数学课堂进行教学改革,针对当前情况,提出了导学案教学模式,以改变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中的弊端,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继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什么是学案导学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又该怎样实践呢?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导学案教学模式包括“学案”和“导学”两个方面,学案类似于教案,但是又和教案有所不同。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案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编写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并且教案一般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制定的,主要是以教师的教为主;而学案是把学生的学当作中心和重点。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编写的学习方案。

一般来说,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课堂测试等环节,导学是教师利用编好的学案,用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练习和复习等。学案和导学是相互联系的,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只有两者都做好,才能使教学利益最大化。根据导学案模式教学的内涵,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导学案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主体性。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主体性特点在学案的设计中就可以体现出来,学案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在设计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学案设计中要注意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环节等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指引学生完成课堂教学活动,这样就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2.引导性。导学案教学模式具有引导性的特点,这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导学的导是指引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管学生听得怎么样、学得怎么样,而是应该时刻都以学生为中心。例如培养学生兴趣、关注学生状态,教授学生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引导性要求改变教师主导课堂的现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任不管,教师要正确进行引导,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3.灵活性。与传统形式的教案相比,导学案更加灵活,形式更加多样,因此,初中数学课堂也变得更加有灵活性,编写的学案没有固定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率,并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4.开放性。开放性也是导学案教学的一个特点,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首先在学案的设计中,教师可以适当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参与到制定导学案的设计中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可以使学案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各种方法,营造开放、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注意一定的基本原则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在教师利用导学案模式进行教学时,要体现现代教育理论,还要综合考虑新课程改革的观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基本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实施的效果。

1.创新性原则。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对初中数学的限制性很大,课堂教学古板、陈旧、单一,在导学案教学中,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观念对课堂教学的桎梏,在教学中注意创新。如在教学方法上,综合利用探究法、启发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探究性原则。导学案教学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教师要善于通过利用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引入新课,在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是指导性原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模式时,要注意指导性原则,也就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不仅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于渔,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二)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

既然是导学案教学,就要把学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一般来说,导学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以案导学、依案自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学案,在教学开始之前让学生依照学案进行自学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2.组织学生讨论,进行答疑解疑。在自学过程中,学生肯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解决所提出的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3.教师精講点拨。针对教学中和学生提出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进行适当的精讲,对学生进行点拨,并且精讲只是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进行,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使知识体系和脉络更加清晰。

4.当堂练习。这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导学案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当作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要安排一定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知识。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肯定,培养学生的热情和信心。

总之,导学案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数学课堂的传统局面,使数学课堂更加灵活。实践证明,导学案教学使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体现,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优点。作为教师,要勇于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对教学进行改革,对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高效教学初中数学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