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实证研究

2016-05-30 07:54叶伟庆
艺术评鉴 2016年2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传承途径

叶伟庆

摘要:当前中学生普遍热衷于国内外通俗音乐,而对格调高雅、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外经典音乐却知之甚少,尤其是对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更是疏远、冷淡。为了使学生充分感受民族民间音乐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加强学校音乐教育在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作用,真正懂得民族民间音乐独特的艺术价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笔者从课堂教学、活动式教学、专题讲座等途径积极探求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积极的审美情感。

关键词:传承   民族民间音乐   途径

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但是,长期以来,受传播媒体大量充斥着商业文化的影响,我们高中生普遍热衷于国内外通俗音乐,而对格调高雅、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外经典音乐却知之甚少,尤其是对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更是疏远、冷淡,妄自菲薄,因此培养和提高年轻一代的音乐审美与人文素养,热爱祖国传统音乐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为让学生充分感受民族民间音乐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加强学校音乐教育在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作用,真正懂得民族民间音乐独特的艺术价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笔者从课堂教学、活动式教学、专题讲座等途径积极探求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积极的审美情感。

一、把课堂教学作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途径,也是传承和传播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载体。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担负起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使命,确保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教学课时,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爱好,积极引导学生弘扬民族音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而不能迎合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追捧。

在教学多姿多彩的民歌这一单元过程中,笔者设计完成了以下教学内容:草原赞歌——内蒙古长调民歌欣赏;雪域天音 ——藏族民歌欣赏;黄土地的回响——信天游赏析;多情的山歌——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歌曲鉴赏;乡音乡情——江南吴歌欣赏。通过教学,学生体验了草原游牧文化的结晶——长调,神奇的发声法——呼麦,感受到民间音乐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东方音乐文化奇迹——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时,笔者提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说新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历史的活化石?当代青年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文字图片音像)、互相交流等就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艺术展开研究性学习,课堂上学生的回答让人十分满意。他们查找掌握的资料比我还多,有同学详细介绍维吾尔木卡姆悠久的历史、艺术特征、代表作品等内容,高二(3)班的丁同学说:古维吾尔人崇尚黄道十二宫,于是他们取“十二”为吉祥数,加在木卡姆一词前,称为“十二木卡姆”。寓意在浩瀚的夜空,闪烁着亿万颗星星,其中最耀眼的要数十二个星座。我们应该 珍惜十二木卡姆这一伟大的文化遗产,使之成为新时代艺术创作的源泉之一,努力创作新的作品,使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 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高二(15)班徐同学说:应该大力宣传演出古老的十二木卡姆艺术,使这不朽的音乐走向让更多的人,笔者认为维吾爾十二木卡姆一定会找到更多的知音。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的评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关注。

在介绍编钟这一乐器时,笔者让学生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曾侯乙编钟这期节目片段,使学生了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曾侯乙编钟的灿烂历史,知道这件地下埋藏两千多年的乐器能演奏现在任何一首歌曲。武汉音乐学院院长童忠良教授在美国讲学时评价:随州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炎黄文化、音乐文化的最高成果;考古学家王振铎老先生赞它是“金声玉振”;民族音乐家程云则以“千古金声留遗响,请君侧耳听楚商”诵之;美国纽约大学麦克伦在美国有影响的《社会生物工程》杂志上撰文称“曾侯乙编钟是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观”。因此曾侯乙编钟被世人誉为“国之瑰宝”。

总之,在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随着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认识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民族意识也会不断增强,对传统音乐文化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把活动式教学作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主品牌

校园文艺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不仅活跃了课余生活、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而且能够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笔者所在学校的文艺活动,多年来主打民族品牌,突出民乐特色。

(一)校园艺术节重视民族音乐文化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乐的传播,学校特别规定凡是艺术节各项比赛中演唱、演奏民族音乐作品的,成绩可以加0.2分,而且进入决赛的同学一定要演唱演奏一首民歌或民族器乐曲。通过这一举措校园里掀起了学习民乐的热潮,在元旦文艺汇演节目中民乐占60%以上,由此形成了良好的民族音乐文化氛围。

(二)校园拥有一支民乐演奏队伍

通过器乐演奏大赛每年可以发现有民乐演奏特长的学生,在此基础上把这些同学结合在一起,组成民乐社团,双周排练,曲目有经典的民族管弦乐曲,如:《喜洋洋》《花好月圆》《旱天雷》《紫竹调》等,也有改编的民乐作品,如根据《黄河大合唱》主题改编的《黄河随想曲》;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主题联奏等,还有同学熟悉的歌曲改编而成的,如:《走进新时代》《青春舞曲》《弯弯的月亮》《送别》《我的祖国》等。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演奏技能,培养了合作精神,而且还营造了浓厚的民乐气氛,带动更多的同学学习民族乐器,有不少同学是在同学的影响传授下学会了笛子、古筝的演奏。

(三)校园音响系统传播民族音乐

校园广播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充分利用这一途径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宣传。精心选择有关音乐并提供音响资料,请主持节目的学生在编播中适当解说,如江南八大名曲;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中国民歌集成等CD。另外为了提高收听率,笔者还把演奏水平较好有一定表现力的同学把自己的“代表作”现场录播,反响很好。

三、把举办专题讲座、现场聆听作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生力军

为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艺术价值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情感体验与审美观念,学校特意举办讲座,如“传统与流行的对话——流行歌曲中的民间音调”;“走向世界的民族民间音乐”等。在讲座中,笔者从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欧若拉》《2002年的第一场雪》《好汉歌》《大中国》等入手,分析歌曲中的民间音乐材料,引导学生领悟这些歌曲之所以流行的原因是在创作中吸收了民歌的养分。由此进一步说明民间音乐文化的艺术价值。在走向世界的民族民间音乐中主要介绍国内著名的民族乐团和民族音乐表演艺术家,通过音像资料和中国艺术家在国外演出的实况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在国际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民族音乐。

为普及传统戏曲文化,让学生耳闻目睹戏曲的表演艺术,学校邀请了戏曲专家多次来校现场讲解示范越剧、京剧的著名唱段。专家的精彩的讲解与表演,让学生与传统戏曲零距离接触,深深感染了每位同学,使学生对传统戏曲有了亲近感。通过这种形式的欣赏十分有效地普及了传统文化,深信传统音乐文化的种子一定会在青年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

实践证明,坚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高中学生是乐于接受、喜欢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当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也势必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加深自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增强了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参考文献:

[1]朱则平,廖应文.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本书编写组编.实用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3]王永德,丁芷诺.中西乐器大观园[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音乐传承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如何在中学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中学音乐教育与民族民间音乐整合探究
如何将民族民间音乐融入学校音乐课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