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曲的钢琴演绎

2016-05-30 19:58牛浩琳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改编

摘 要:大量的中国古曲被改编成为钢琴曲,这种做法有利于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但是怎样把中国作品完美表现出来,是对演奏者的巨大考验,弹奏中国钢琴曲,不止只考虑技巧,对于原作的深刻了解是成功把握作品的关键。

关键词:改编;中国古曲;钢琴演绎

改编是中国钢琴作品音乐创作中常用的手法之一。钢琴改编作品,是指将已有的声乐或器乐作品,在保持原作品相对完整的条件下,将其移植,成为钢琴独奏作品。根据古曲改编的中国钢琴作品都是在古典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作形成的。在保留原曲音乐素材,音乐结构,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运用新的创作手法来进一步发展乐曲的音乐性和音乐效果。在从事演奏时,首先要充分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原作的标题,以及题解等,这样有利于更深入详尽地理解作品的风貌和精神。

在弹奏这类钢琴曲目时,如《二泉映月》,先听原版演奏,由二胡专业人士表演,了解作品原作的演奏风格和演奏乐器,以及这种乐器的演奏特点和声音效果,然后与之交流讨论对作品的理解认识,这便有利于对曲目更好的把握。尽管在以钢琴演奏这些古曲时,未必需要十分刻意模仿原乐器的演奏效果,而是尽量挖掘钢琴这个乐器自身的表现力。

下面以一首由中国古曲改编为钢琴曲的二胡作品《二泉映月》为例进行分析。著名作曲家储望华先生在上个世纪70年年代把《二泉映月》改編为钢琴独奏曲,改编以后的钢琴曲在原来曲调的基础上又充分利用钢琴的多声部的优势,使用丰富多彩的和声织体,把乐曲单线条旋律中不能充分表达的内容,在立体关系中逐步展现出来,保存了该曲本意与风格、又大胆创新,是中国民族钢琴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在弹奏之前第一步需要了解此曲的创作背景,《二泉映月》作者华彦钧(又名阿炳)出生于清末,从小饱尝人间悲苦于磨难,是生活在最低层的民间音乐家。《二泉映月》是阿炳生活的写照,是他感情宣泄的传世之作。阿炳利用自己的创作天赋,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化作一段段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音符,是听众在旋律中产生共鸣。

第二步进行乐曲原貌赏析,倾听由二胡专业学生的演奏。全曲分为引子、主题、五次变奏及尾声。引子以四拍组成的短小音调作为开端,以一个下行音阶式短句,发出了一声饱含辛酸的叹息。二胡以轻微的声音,低沉含蓄内在的音色,把听众引入到音乐所描写的意境中。乔建中先生认为:“对阿炳来说,这一声长叹不是偶然发出来的,应该说他一生受尽了苦难在57岁时有这样一个机会发出来这样一种叹息。”“这是引子,就这么一句。但是这个引子我觉得它是所有我们听到的民间音乐作品里边,应该是最精彩的引子之一。主题变奏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昂,时而悲壮,时而傲然,深刻地展示了作者的辛酸与痛苦,不平与怨愤。结尾结束在轻奏的不完全终止上,好像无限的惆怅与感叹,声音更加柔和,节奏更加舒缓而趋于平静,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受。

我们应感受到全曲将主题进行时而沉静,时而躁动的变奏,使得整首曲子时而深沉,时而激扬,同时随着音乐本身娓娓道来的陈述、引申和展开,使阿炳所要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深刻地展开了阿炳一生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一种豁达以及对生命的深刻体验。

钢琴演奏者把握了整首曲子的背景、曲风就可以更好的演奏出真正贴合原作的钢琴曲,可以更加细腻的处理音乐。然而,与原曲相比,改编后的钢琴曲除保留引子、主题段落以及第五次变奏外,原来的五次变奏经作者剪裁后精简为四次变奏,改编后的钢琴曲充分体现出在曲体结构方面的鲜明特征,既精简了旋律结构,又强化了全曲重点。

钢琴作品中左手部分的旋律设计了很多使用大拇指去弹奏旋律的技法,这正是为了获取雄厚的音色功效,就像是在老弦上拉出的一样,而主题旋律中颤音的使用模仿了二胡演奏中的揉弦,变奏中的两个十六分音符其实就是模仿二胡中的碎弓演奏模式,在弹奏时,演奏者也要模仿二胡演奏特点。

钢琴曲《二泉映月》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基本风貌的基础上,巧妙地将西方传统乐器的表现手法与中国传统乐器艺术结合起来。演奏此曲时不但要抓住全曲情绪变化的细节,还需要平时多搜集与其相关的音乐资料,不断地加强自身音乐修养,慢慢渗透,使钢琴曲《二泉音乐》得以更好的发挥。

根据民族器乐曲改编的中国钢琴作品,是中西方音乐文化不断交融的产物,怎样把这些作品演绎好,需要我们认真地探索和深入研究,在演奏时要了解民族音乐特色和风格,聆听民乐器的演奏,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作品,演绎出更加动听的音乐。

注释:此论文为河北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浅谈中国古曲的钢琴演绎》研究成果。

作者:牛浩琳,河北师范大学2013级学生。

指导教师: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王晶。

猜你喜欢
改编
初试改编幼儿戏剧的文本样式
解读《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冰雪奇缘》:重塑经典与动画的文化本性
网络小说改编的现实意义
浅析话剧改编中的中国式喜剧
宋元南戏“明改本”研究之回顾和检视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