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6-05-30 07:11严珍芝
南北桥 2016年2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建议小学数学

严珍芝

【摘 要】小学生受其思维发展的局限性,对于很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并不能完全理解。然而小学阶段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数学教师应该学会利用学科优势来发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其将来更好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166

数学学科是一门有着很强基本概念和规律性的学科,很多学生一提到数学学习,往往会感到学习过程苦不堪言,而学习数学的关键在于数学思维的培养。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用生动的课堂呈现形式来感染学生,用丰富的教学内容来带动学生,让自觉性不高的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进而有意识的培养、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改善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一)教学内容具体化

小学生由于识字能力偏低,造成其普遍存在自学效率低的特点,这不仅严重影响到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还阻碍了课下教师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学会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尽量排除对学生学习造成影响的不利因素,在课上高效率的为学生讲解,在课下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与思考题,让教学内容具体化。通过具体合理的教学安排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领悟数学思想,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授课时要做到用学科的专业眼光细读、领会教学大纲,在教学中调整教学进度、适当充实或删减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案,通过恰当的知识衔接让学生的思维跟上教学进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课下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课下学习、思考,从而让学生的独立学习、思考能力得到提高,并通过导学案同类题型的类比设置与难易题型的梯度设置来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生生活经验缺乏,对于很多数学概念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刻,在遇到牵涉生活实际类的简单计算题时不会联系现实思考,导致其在数学的运算、运用中会出现理解误区,甚至是思想“卡壳”,严重影响其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我们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学生可能对一些长度的知识并不了解,在描绘、估量一定长度的物体时更是觉得复杂、困难。这时教师切勿直接与学生讲述概念,要求其熟背公式换算,公式的直接灌输不仅不能提升教学效率,反而会将课堂教学进行的枯燥无比,这样教育培养下的学生面对新知识只会生搬硬套,不能建立生活与知识的有意义联系,导致思维僵化死板。

教师应该有耐心地为学生呈现知识的过程,比如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如尺子、铅笔、书本作为标准来量同一桌子长度,让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引导其体会到不同的标准衡量后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领悟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从而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与意义,并顺利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发挥教学创意,学会将传统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例教学,帮助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数学思想建立直观的联系,从更立体的角度认识数学学科的本质,达到对知识由点及面的思维理解能力。

二、丰富教学手段,渗透数学思想

(一)合理引用多媒体

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很多抽象的数学概念或复杂的数学图形,这是数学学科知识的一大特点。小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不高,要向小学生结合数学模型灌输这些概念与知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每当教师讲到涉及该方面的知识时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给学生讲解,然而有时候学生的收获却并不是很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进入到了我们的课堂生活中,新课改下的教师应该学会改善教学手段,合理利用现代技术的丰富性来充实我们的课堂内容,利用现代技术的生动性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例如我们在学习直线、线段、射线时,很多学生不能形成關于这三个知识的空间观念。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的形式为同学们展示一些关于手电筒、汽车灯、太阳射出光线时的样子,让同学注意区别射线与直线的端点、方向和长度,正确建立射线的概念。将多媒体运用于实际教学不仅能节约教师大量的板书时间,还能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知识呈现形式让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得到提高。当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了正确的数学模型后,不仅能对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间接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多角度化的教学

在解数学题时,我们常常会通过不同的解题思路得到同样正确的答案,这就体现了数学的独特魅力。学生由于个体差异性,在面对同样的题目时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思维,教师要利用好教学对象的这一特点,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多角度认识题干。教学的多角度化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切不可用应试的眼光只求“答案正确即可”,反而忽视了对学生数学多角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从不同角度重视题干时,也是其思维的重构过程,这种“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教学素材得到充分利用,还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合理诱导,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由于传统的教学课堂都是“一对多式”的教学模式,很多时候教师不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再加上小学生的自觉性本来就不高,在遇到跟不上老师的讲题思维时,有的学生往往会出现思维懒惰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在督促学生学习进度的同时,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好教学衔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思考。在每一章节课程讲完后教师还要做好章节回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阐述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复习氛围中去,完善自身知识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的方式,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通过与同学的热烈交流,经历知识的好奇、探索、求证、理解、掌握的阶段,建立同学间的“影响场”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热爱思考的好习惯,进而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另外,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校中花在课堂里的时间占大多数,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与组织者有义务为学生建立一个民主温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学风中积极思考、敢于发问,进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思维能力是将学科知识与内在理解建立有效连接的桥梁,亦是我们学习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能力之一,它能带动我们的思维发展,让我们从数学思想的把握阶段理解数学的本质。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投入数学学科的学习中。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建议小学数学
培养思维能力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培养思维能力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