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学课堂因你而精彩

2016-05-30 17:54全福林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7期
关键词:精彩导入数学

全福林

摘 要 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的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导入 数学 课堂 精彩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053-02

课堂导入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一节成功的课堂设计,首先是解决学生想学爱学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首先精心设计导入, 让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创设学生认知需要与自身已有知识水平之间的矛盾,使学生想知道却又弄不懂,口上想说却又一下子说不清楚,在学生萌发了这种高涨的学习情绪状况下,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引起学生对新知强烈的探究愿望,把学生带入广阔的数学天地。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对于某个新知识,学生接触最频繁却又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可以采取联系旧知来导入。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西游记中“孙悟空分月饼”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得先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因此,导入新课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我要学”的需求下进入课堂学习,效果则不言而喻。

例如教学“循环小数”内容时,我先给学生讲一段简短诙谐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听着听着同学们就开始躁动了,有学生开始喊:“这个故事永远讲不完,不要浪费时间了。”我马上接问:“这个故事为什么永远讲不完?”“因为这个故事总是不断地重复说那几句话。”“说得很好。在数学这个神秘王国里,就有这样一种小数,它的小数部分的数字也会像这个故事里的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你们想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吗?”这样的情景,使学生一下子进入有需求的学习状态,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初步感知了“无限”“重复”等概念中重点词的涵义,为概念的形成、新知识的掌握埋下很好的伏笔。

三、设计游戏,导入新课

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孩子开发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爱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将游戏有机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利用游戏的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和减轻学生的负担,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比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课前我设计用“凑十法”找朋友的游戏,组织学生在游戏中自由交流、自由活动、自由表达,所带来的会是兴趣、欢乐和自由,并营造了学习氛围和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 、故事引入,导入新课

抓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点,在课堂导入中我根据实际来讲述相关的小故事,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和饱满的激情描绘出一个生动、曲折的情景,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我给学生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贪吃的猪八戒抢着说要吃这个饼的,孙悟空说要吃这个饼的,沙僧说要吃这个饼的。同学们可知道谁吃的饼最多?”这无疑会掀起激烈争议的浪潮,教师便趁热打铁,组织引导,逐步导入新课。

在导入教学的设计中还应该注意:1.自然合理。导入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继知识的开端,以一定的积累为基础。2.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聚精会神的投入进来,在情感上与教师、教材贴的更近。3.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无论在操作层面上,还是在思维层面上,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4.教师情感的投入。只有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才能带动学生,引起学生对整个课堂的关注。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多样。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应在新标准新理念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科学的新方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因导入而精彩!

猜你喜欢
精彩导入数学
物理课“精彩”的要素徐文超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