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之我见

2016-05-30 18:51杨秀东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7期
关键词:天都峰视线想象

杨秀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069-02

语文教学实际上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立而健康的思想情感世界,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良好的个性乃至风度,让他们懂得如何自己去获取更丰富的学识,而不是给他们以现成的知识。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学生自己对课文的领会,离开了他们自己真切的感受,无论怎样高深的答案,这个答案无论被他们如何完整地接受,那都将是死的,最终因没被消化而与垃圾无异。我们已经感受到让学生读课文时读出自己的感觉、读出自己的感悟的重要性。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去阅读呢?

一、让学生带着情感去阅读

1.在情感中插着想象读。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创造性地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一下子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启迪想象有感情地读,重视学生独特体验。学生通过理解内容创设情境、发挥想象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如教学《爬天都峰》时,课文讲天都峰笔陡,铁链仿佛从空中挂下来似的。教师可以从爬陡坡去引导学生想象天都峰的险以及小女孩和老爷爷爬天都峰的艰难,领悟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勇往直前。

2.带着表演读。教学生读范文,是培养学生将无声的文字符号,由视觉到思维,经过理解加工,转换成有声语言来再现故事情节,描绘景物,塑造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必然会认真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从而能心领神会地读出对角色不同性格的理解,做到形神兼备。比如,学习了《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进行课本剧的排练。(“游泳能手”“夜校读书”“鬼子查问”“掩护李大叔”“河岸上的枪声”、“雨来没有死”)从人物的选定,到台词的酝酿,到最后包括人物的服装造型等,都是一出精彩的课本剧的准备工作。而这一切,都由学生自己去准备和创作,在准备的过程中,实质上是对文章的再一次酝酿与提炼。而在自由发挥的空间里,学生找到了体验的快乐和创新的灵感。相对来说,那些故事性极强、趣味性浓郁的寓言、童话故事、小说等,比较适合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3.联系生活经验读。心理学研究表明,越逼近原型,理解越快、越真。对于课文中那些学生有生活体验的内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感悟体验。有时可采用同类联系,有时可运用对比感悟来加深理解。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外国小说后,很多学生都深深地同情着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痛恨资本主义社会的麻木与黑暗,为了激发这种强烈的爱憎分明之情,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以《娘》为话题,谈谈自己的感受,在强烈的对比中,歌颂了这位老师不以师长自居,知错就改的高贵品质。

二、让学生带着感悟去阅读

1.在关键中感悟。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最重要的地方。一篇文章中有许多关键的语句,如中心句、过渡句、精彩句、总结句、总起句等。教师抓住了这些句子,牵一发而动全身,带领学生进入作品的言语空间,全身心地阅读感悟。这是感悟教学模式所采用的基本课堂设计方法,往往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十年后的礼物》讲述的是音乐家爱德华与守林人八岁的女儿相遇,他承诺十年后送给她一份礼物。在十年后的音乐会上达格尼果然收到了那份礼物的故事。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音乐家爱德华信守诺言的高贵品质。由于在教学设计中有了这样一条贯穿全文的主线,所以学生的学习就有了一定的方向,能顺藤摸瓜,突破难点。

2.在读背中体味。读背体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却是常盛不衰的教学方法。对于那些表达流畅,情感丰富,蕴涵着极强人文性的好文章时,我们不惜以时间和精力为代价,让每一位学生细细品读和体味,从而走入作者的心灵,感受人物的坎坷命运,分享人物的快乐时光。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秀文章,值得读背记忆。比如《我家门前的海》、巴金的《鸟的天堂》、冰心奶奶的《只拣儿童多处行》等,都是一篇篇美文,一个个故事,值得细细体味和咀嚼,在品味中感受生活,感悟人生。

三、化思为情、情思相容,激发学生激情

1.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朱作仁谈朗读》)。教师要教会学生用两条视线读书:一条是生理视线,即眼睛的视线;一条是心理视线,即心灵的视线。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的朗读,一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就像在头脑中“放电影”。通过多种感官,使符号、语音、意义、表象等有机结合,使语言文字所表述的内容融合成完整、连续的生活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活动起来。这样,把“话”想像成“画”,仿佛自己就置身于其中,他们才能进行主体的、全方位的感受和体验。

2.看着图画读一读。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与课文密切联系的插图,适时用插图配合朗读,这样,既对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训练,又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扬科》《我的战友邱少云》《火烧云》《桂林山水》等文章,都可以通过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来酝酿情绪,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从而整体感知,直接或间接地获得更多的体验。让学生展开联想,激活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例如用一句话“雾啊,你多么温柔”。让同学们展开联想,写出具体的“雾温柔”的情感来。学生通过联想写出“雾像温柔的少女的面纱”。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

猜你喜欢
天都峰视线想象
要去就去视线尽头的山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爬天都峰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你吸引了我的视线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当代视线
雨天戴偏光太阳镜 视线更清晰
紧扣题眼领悟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