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喜欢小狐狸”谈起

2016-05-30 09:50贾家忠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7期
关键词:课堂生成关注正能量

贾家忠

摘 要 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美丽,我们要主动构建生成性课堂教学,让生成成为一种习惯。课堂教学是不断思考、不断调节、不断更新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关键词 关注 课堂生成 尊重个性 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100-02

上学期学校开展教研日活动,我听了二年级语文上册《狐狸与乌鸦》一课,吕老师采取读与演结合,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不断捕捉学生思维亮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评课时,老师们从多媒体的运用、课堂气氛、教学语言、交流合作、读演感悟、习惯养成、板书设计等等方面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评价,一直认为这是一节优秀课。可是,我在认同的基础上,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关注每个课堂生成。

那节课上,吕老师通过让学生讨论并展开想象,使学生懂得了“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也体现了本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就在吕老师最后拓展时问:“狐狸终于骗走了乌鸦的肉,乌鸦会怎么想?”学生答:“伤心”“后悔”“愤怒”“要报复狐狸”“下次小心”。“你们想象的真好”,老师接着问:“狐狸想尽办法,骗到了肉,可以看出狐狸怎么样?”同学们异口同声答道:“狡猾”。老师追问:“那小朋友们喜欢谁啊?”“乌鸦”。同学们高声回答。“我喜欢小狐狸。”一位坐在我附近的小女孩小声答道。由于声音小,吕老师没有听见。课后,我问小女孩为什么喜欢小狐狸?她告诉我:“狐狸不是狡猾,是聪明,用说好听的话的办法得到了肉,这样它就不饿啦。我妈妈经常说我爸爸是老狐狸。”“哦?你妈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小女孩天真地一笑:“爸爸好喝酒,妈妈说他贪杯不让他喝,爸爸就请朋友来家吃饭,就可以当妈妈面喝酒了。”我噗嗤一笑接着问:“那你感觉乌鸦怎么?同情它吗?”“乌鸦笨,活该!”

这是课堂上老师没有注意到的生成。评课时我“小题大做”,抓住这一细节不放,引发老师们讨论:“且不说乌鸦值不值得喜欢,就说狐狸真的令人讨厌吗?”一番热议后得出两个结论:一是这则寓言故事就是教育学生不要学习狐狸那种狡猾的性格,也要汲取乌鸦爱听奉承话而上当受骗的教训;二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狐狸与乌鸦,狐狸虽然狡猾,但也为了生存表现的很聪明,假如狐狸不急中生智,哪有肉吃?不来一次狐假虎威,那还不早命丧虎口?乌鸦虽然爱听奉承话,那只是一时的糊涂,就像人一样,哪有时时刻刻都清醒的?乌鸦叫声不好听、羽毛不好看,但从《乌鸦喝水》一文中,可以看出乌鸦聪明,从“乌鸦反哺”中看出乌鸦爱老、敬老的美德。这两种讨论结果是辩证的、与时俱进的观念,恰恰是我们作为人师应该深刻领悟并教育学生的。一方面教育学生不要学习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爱听奉承话的缺点,同时也应该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狐狸的急中生智、聪明能干和乌鸦的敦厚老实、爱老敬老的品质。据网上有关防拐骗演练的报道,陌生人扮演“骗子”进入校园,以糖果、游戏卡、电子表等加以简单的拐骗手段,竟能让一大批孩子上当受骗,这足以给我们敲响警钟。教育的目的首先是让下一代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为社会作出更多一些的回报。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引导孩子摈弃狐狸与乌鸦的缺点,学习并运用它们的优点,那么孩子们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就难以形成。

再从课堂教学上说,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美丽。老师如果忽视学生的思维灵光,或者做课堂生成的“灭火器”,那就会扼杀学生的不同思维,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布拉姆指出:“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就不能成为一门艺术。”作为教师要承认差异,尊重个性,善于抓住课堂生成,尊重学生的理解方式。还说狐狸的故事,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就必须要按照教参理解为“我们不要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别人”吗?我倒认为还可以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渗透点学会生存本领的教育。毕竟有生存才会有美好的生活,在大灾大难面前,首先要学会自救,狐狸在饿虎面前,必须要想办法活命,这时,它所表现出来的不是狡猾,不是仗势欺人,我认为是聪明之举,巧借老虎的实力救了自己的性命。百兽怕虎而不怕狐,认为狐狸仗势欺人,但为什么不想想狐狸为什么敢骑在老虎身上?这正是狐狸机灵、聪明之处啊。“势力”与“实力”是从不同角度理解而已。

什么是理想的课堂?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因此,我们的老师必须要有识别问题有无价值的火眼金睛,要有效运用教学策略,及时发现有价值的质疑,及时捕捉学生的思考和发现,促进生成,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和活力。

这学期教研日活动又按部就班地开始了,语文教研组安排吕老师上的公开课是二年级下册《狐假虎威》一课,真是巧合啊,吕老师两学期上的都是关于狐狸故事的课。这次吕老师可算是抓住了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从文本飞向生活,同学们在活而不乱、趣而不俗的空间里畅所欲言,使课堂焕发出活力。狐狸、老虎、百兽等都受到了学生们不同的评价,提炼出了“不欺负弱小”“不仗势欺人”“危急关头要机灵、学会自救”“要和谐相处”“要保护动物”等等文本内涵。教师立足于课前预设,触动学生灵感,催发了课堂生成。

喜欢小狐狸,是孩子的纯真想法,我们应予以鼓励。对语文文本中的辩证思想,老师要深挖细掘,认真梳理,做好预设准备。不能只盯着事物所渗透出的一方面道理,应鼓励学生从小养成用发展的眼光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习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教育就是以正能量来育人,忽视了学生个体独到的感悟体验,往往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小学生中出现了不少“小网迷”,网络上的正能量、负能量信息都扑面而来。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宽广,思维越来越敏捷,家庭的背景、生活的环境对学生影响越来越大,不同个体的自我体验也越来越具有差异性。这些独特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发表不同的意见,对此,你能一概肯定或者否定吗?而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暴露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又是学生展示、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为此,教师要学会宽容学生,学会欣赏学生,抓住一个个动态生成,传播教育正能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人生观。

总之,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不断思考、不断调节、不断更新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我们要理智对待每一个动态的生成,充分把握住“上帝给予的礼物”,和学生一起在动态生成中享受课堂的灵性之光!

猜你喜欢
课堂生成关注正能量
捕捉课堂生成,引导深度探究
赏识,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谈语文课堂的精彩谁做主
奥朗德“关注”锦江增持雅高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
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关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