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富宁地区传统壮锦染色

2016-05-30 09:50谭萍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7期

谭萍

摘 要 壮族民间传统染色工艺是壮族人民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经过加工提取色素,在棉布上或棉线上进行浸染,这是壮族人民悠久的文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手工技术,也是壮族人民的智慧和结晶,为了使传统手工艺术能在现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保存下来,首先是完整的记录保留下天然植物和矿物的色素提取工艺和染色工艺,现将植物取色、染色做出以下记录。

关键词 取色 立缸 入染 煮染 蒸染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106-02

云南富宁地区的传统壮锦染色是当地壮族人民在生产实践活动过程中总结出的染色工艺,是壮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壮族民间传统手工艺。现在,经济和科技不断进步发展,年轻人宁愿在街上买现成的衣服和漂亮的布料,也不想学习传统纺织和染色技术,而老一代艺人又不断逝去,传统技艺正在快速消失。

自古以来壮锦染色全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或矿物等天然原料加工的染料染成的。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相比化工染料而言,天然染料无疑更环保、健康,传统染色工艺就越显宝贵和重要。现把云南富宁地区壮族传统的取色、染色工艺记录下来,希望能及时保存这珍贵的民间织锦染色经验。

云南富宁地区传统壮锦染色染料有:植物染料(染蓝色、黑色、黄色、红色)、矿物染料(朱砂、赭石)、动物染料(染黑),动物染料的取色和染色方法现已失传,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植物染料和矿物染料。

一、染前辅料准备

火灰水:(一般使用木材火灰)

1.在编得较密的竹萝或竹筛子里面放15-20市斤左右的火灰;

2.把火灰堆积如圆锥状、锥顶挖出个凹槽;

3.把冷水放入凹槽内(水不能太满),水渗过火灰,流出的就是火灰水,一般火灰水一定要准备充足(需用火灰水约10市斤左右,以免冲突火灰水不够耽搁时间);

叶子茶水:

1.准备蕉桃叶(蕉桃也叫番石榴)和防风叶各2-3市斤,如果再加入5-6片柠檬叶子更好、更有香味。

2.把这些叶子装进干净的锅里(锅大小能装35-40市斤水左右)。

3.加入冷水后加热,一直煮到水涨后30-50分钟即可,等到锅里的水温降到30-40爸洌压锏囊蹲哟蚶愿删唬粝碌乃褪且蹲硬杷#ɡ坛龅囊蹲涌煞诺降乩锒鸦盟煤蟮狈柿嫌茫飧靡蹲佣陨肪趁挥形廴尽#?

二、立缸

1.用能装120市斤水左右的瓷缸,分别放入缸里65市斤左右的冷水、25市斤左右的叶子茶水(要有20-30白笥椅露龋?0市斤左右的火灰水、半市斤左右的色浆,色浆里加入冷水,它们的比率为7:3,然后用手搅拌,使色浆完全化开,再加上100ml左右的白酒。把这以上五种放入缸内,然后搅匀。

2.用塑料薄膜把缸口封好,大约两天左右打开搅拌一次(可以无数圈的顺时针或是逆时针的拌),每次拌好后要封好缸口,这样反复一个星期。如果搅拌的时候发现缸里的水变成黄色的,同时形成一团蓝色的气泡,且闻到香味,这时说明立缸成功。

三、入染

试染:从试染开始缸口就不用再封,还有从立缸成功后缸里面的色浆水不能倒,一直用直到染布结束

1.在缸位上方定好一根横的木条(以方便挂布,挂布的位置正好让水滴入缸中);

2.充分搅拌缸里的色浆水;

3.放入少量的白布(也可用白线,现以染布为例),开始一般将布放入缸内,泡1-2个小时;

4.涝出布,挂在缸上方的横木条上,让水滴进缸内,观察湿布所滴的水停止就可以把该布入染,一天可以反复浸泡3-4次,每次把布入染之前都要搅拌色浆水。这样反复直到布变成淡蓝色或蓝色,缸内搅拌时蓝色气泡变成白色(但缸里的水还有香味、水是黄颜色的),当缸内的气泡由蓝色变为白色后,说明染料已经被棉布全部吸收;

5.此时,用清水把布清洗干净(不能用肥皂、洗衣粉洗),然后晾干。

四、正式入染

正式染布的方式、方法、步骤与试染很相似,用量比试染的染料及其各种茶都要多放半市斤左右。

1.染布之前需加入缸中1市斤左右的色浆、各2市斤左右的火灰水和叶子茶水、100ml的白酒,把缸搅匀;

2.入染前先把缸水搅匀;

3.把布放入缸内,布的量不能太多,约5-6市斤左右的白布,布在缸里浸泡时间要长达1-2小时;

4.把布涝出缸挂在横木条上,过1个多小时后再次把该布入染,每次入染之前都要搅拌缸里的水,闻水的味道、看水的颜色,如果水变味(色浆水是什么味——馊臭味),颜色也变(正常颜色是什么——黄色,变质的颜色是什么——墨黑色),此时停止入染。这样反复直到缸里的气泡变淡或变白色时就可以停止入染;

5.用清水把布清洗干净;然后晾晒;

6.如要染深蓝色和黑色的,就把晾干的布反复入染,直到布变成深蓝色或黑色为止,蓝色和黑色染法的相同之处就在这里。染的次数少颜色就浅,成淡蓝色或蓝色,染的次数多就是深蓝色,深蓝色的布再染就变成黑色。(但值得注意的是布的颜色越深,布在缸里泡的时间就越短,特别是布的颜色接近黑色的时候,如果浸泡在水里时间太长的话颜色会一层一层的掉色,(约浸泡10分钟左右为适中)。

五、总结

传统染色工艺迅速消失的原因:第一,是因为传统壮锦天然染料色彩比较朴素、单一,主要以黑色和深蓝色为主,不如化学染料鲜艳;第二,是古代壮族服装宽大、厚重,服饰繁多,不便于干农活,因而村民们很少穿民族服装,只有在特别的节日才穿;第三,是传统手工染色工序较繁杂,不利于学习掌握;第四;在街上可以买到现成且便宜的,色彩鲜艳质地优良的布料。

怎样保存传统取色、染色技艺?第一,是到壮族人民聚居的地方了解老一代的艺人,并把了解到的取色、染色结果记录下来;第二,是自己学到经验后接着教会下一代;第三,是把这项民间手工艺推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