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016-05-30 11:28胡晓东
甘肃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主体地位数学教学学生

胡晓东

【关键词】 数学教学;主体地位;学生;

体现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4—0083—01

课程教学有效性的体现,除了课程教学步骤流畅,知识点讲解清晰明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判定标准,就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及推理等方面综合能力的途径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是数学教学改革及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热情,保证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一、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教学实施和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教师首先应在教学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主人翁的能动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设计的环节,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及能力层次进行有效把握,继而再结合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进行分层设计。除此之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感受进行充分了解,并且将交流中有用的信息应用到下一次教学中。比如,以“角的度量”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要想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在遵照课程标准的情况下,还应对学生基本概念、理论掌握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如,学生是否已经能准确理解“度”的概念等。在设计一个教学步骤时,应从学生接受和消化的实际情况来设置教学的缓冲带,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二、营造轻松良好的课堂氛围

实践证明:只有当大脑皮层处于放松状态时,大脑的思考速度才会达到最大值。基于这一理论,就“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升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有效性来说,应努力营造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基础。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对教师总是有一种敬畏的心理,这一情感基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一步限制学生思维的活力。针对这一现状,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除了知识教育之外,还应充分利用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降低学生的紧张感,疏导学生的压抑情绪,为学生个人发展的实现提供引导和帮助,最终提升课程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

比如,在“观察物体”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不必一开始就直接进入教学主题,而是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入手,对学生最喜爱的物体进行提问,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进行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借题发挥”,用温柔的语气询问学生:“你喜欢的东西是什么样子呢,能不能跟老师形容一下?”这个时候,学生通常都会显露出腼腆的表情,此时,教师一定要及时把握住机会,对学生进行鼓励。在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教师应尽量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并带动全班鼓掌肯定。这样一来,不仅能充分鼓励发言的那位学生,同时对于其他学生而言,也能受到极大的鼓舞。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是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高的重要措施。针对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以及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具体实施,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其次着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降低学生的紧张感,疏导学生的压抑情绪,为学生个人发展的实现提供引导和帮助。除此之外,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还应从课程改革的要求出发,不断进行自身素质的完善和提升,为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提供保障。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主体地位数学教学学生
学生写话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