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部内陆普通高校如何上好双语课程《国际市场营销》

2016-05-30 02:31陈云岗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5期
关键词: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

摘要:《国际市场营销》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行双语教学。但西部内陆普通高校,生源多来自内陆村镇,英语基础不够理想,中英文双语教学面临诸多困难。如何直面学生基础差的困境,本教学团队探索出一条比较有效的道路,确立了双语课程的必要性,编写了适合学生英语现实水平的教材,科学安排授课时间,实行案例式启发式教学手段等。

关键词:西部内陆;双语教学;《国际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158-02

《国际市场营销》(International Marketing)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绝大多数高校对本门课程实行英语、汉语双语教学。市场营销这一学科,发源和兴盛于20世纪的美国,它的术语和思维方式有着较深的英美文化烙印。因此,有必要采用中英双语教材,进一步深刻地掌握市场营销,用好市场营销的思想方法。International Marketing是以市场营销基本原理为框架,采用国际乃至全球的视角,以英语为工具,强调用异文化理解与沟通的态度及一系列营销理论和实践方法,面对和解决跨国经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普遍性问题。

International Marketing教学团队,直面困难,积极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应内陆普通高校的双语教学之路。

一、阐明International Marketing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本教学团队向历届学院领导和广大学生反复阐述,这门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经济学界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投资、外贸、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其中外贸与对外投资一直占据较大比重。进入21世纪,经济的日益全球化与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构成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大环境。中国正在成为驱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火车头之一。近年来,中国以开放的胸襟继续欢迎各国在华投资,中国的资本和技术也在迅猛地不仅向亚非拉地区和欧美地区扩展,全球范围内调配资源正成为现实。

当前的中国,无论是沿海地区,还是中西部内地,经济体的资源配置与利润获取都深受国际气候的影响。每一个中国企业或多或少地与国际化经营息息相关,包含国内市场竞争的国际化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无边界化两个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开放的扩大,外企越来越多,进出国际市场的中资企业、事业单位日益增多。由此可见,国际市场营销成为每个企业迎接国际化经营挑战必备的思想利器,成为内地学生就业的优良选择之一。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求具备“思维全球化、行动本土化”(Thinks Globally,Acts Locally)的综合素质。中国的商务人才中,精通外语和国际惯例,负责外贸公司重大投资和战略投资的决策人才、实务操作人才仍然最为欠缺。本专业学生有必要在不断强化生活英语、经贸英语的基础上,用好世界商务语言——英语这一有用武器,学习市场营销的国际实务,逐渐形成英语化思维,学会用全球视角看问题,组织战略构想与计划,最终更好更有效率地为中国利益服务。

经过本教学团队的高度重视和沟通,学院于2006年批准International Marketing立项为中英双语课程,于2012年批准本课为本科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学生积极选课,愿意投入对本课的勤奋学习中去,改变英语特别是经贸英语比较落后的面貌。获得这样的上下一致的共识,让International Marketing双语教学的开展有了很好的思想基础。

二、选用全英文权威教材,有针对性地改编

本课程主讲教师陈云岗及其教学团队的陈德华、周义红、王山宝等教师,都是毕业于“985”重点大学的硕士、博士生,有很强的英语消化运用能力。团队一直在钻研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首先选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英文教材,即美国学者Phillip R.Cateora,Mary C. Gilly,John L. Graham著的International Marketing第12版至16版。该教材是教育部高校工商管理类指导委员会专门针对双语教学的推荐教材,内容丰富,案例翔实,英文标准,图表规范科学,营销理论与实践框架体系较为完整,是国际经济贸易专业领域类的一本权威教材。如果在重点大学,生源的英语基础良好,该教材完全可以直接用于课堂。

本教学团队清醒地认识到,美国学者编著的这本International Marketing对二本院校学生多来自村镇的现实情况来说,显得较为高深。经过几次课堂试用,发现学生只能充分理解50%的内容,多数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教材的多数章节,过于冗长艰深,不是很适合普通本科学生学习。教材内容是全英文,不利于大部分成绩处于平均水平的学生进行课余复习与预习。在学校经费的支持下,本教学团队编写了中英文对照自编教材《国际市场营销》,由学校教材科印制,每学年的上学期给大三学生采用。本教学团队的自编教材由陈云岗主编,陈德华、周义红参编。该自编教材书汲取各类资料,特别是Phillip R.Cateora,Mary C. Gilly,John L. Graham的International Marketing(第12版、14版和16版)、Chaeles W.L.Hill的International Business(5th ed.)、McGraw Hill,Nancy J. Adler,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出版的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及Phillip Kotler.编著的Marketing Management,(11th ed.)(Prentice Hall),注意采选New York Tim、News Week、Economist等英文雜志的生动案例及其他优秀教材的先进思想和经验。经过艰苦努力,用一年左右的时间编写而成。

新编教材共划分十章。该教材书以案例导入、每章小结、课后习题的形式,探讨从国际营销的范围与挑战、国际市场文化、法律框架、国际营销调查到国际营销渠道、面向各国消费者的产品与服务、整合营销沟通、海外人员推销与销售管理、国际定价等,基本上涵盖国际化经营中最有代表性、实务性的层面,值得教师和学生互动研读和详细学习。学习好本课程,可以深化对市场营销在海外环境中的理解和应用,极大地提高学生商务英语的读写听说水平,有利于本专业学生较高层次职场竞争力的提升。

该自编教材最大的特点是逐段进行中英文对照排版,每段英文(无论是理论,还是案例),都有中文译文对照,让普通本科学生的学习,有了中文的帮助,不再是面对全英文那样艰深。这适合二本院校学生的实际英文水平,有助于学生对英文营销理论与案例有更为充分的理解,有利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效果很好。目前该本教材已投入使用,我们也会在教学实践中,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不断充实和完善这本国际市场营销的自编教材。

三、科学安排授课时间

本课程每周四节课,设立4个学分,是专业课程中学分最多的课程之一。

更重要的是,《国际市场营销》课不能安排在大学一、二年级,而应安排在大三学年的第一学期讲授。学生经过大一、大二公共英语课的学习,至少也参加了一两次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水平已经得到一定的锻炼提高。到了大三,正是应该面对相对专业的营销英语学习的时候。该课程也不能安排在大四年级,因为大四时很快面临实习、毕业论文和找工作的繁重任务,潜心学习的精力会有所分散。

四、双语教学中,实行案例分析启发式教学

本双语课程主要适应针对大三学生的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在教学的方式与手段上,注重采用案例分析启发式教学。在大三年级的国际市场营销课堂上,我们主要讲述营销理论与规律的全英文表述,特别是多种国际市场现实中发生的营销案例。

这种课堂案例分析,先由教师用英语讲述,请听得懂的学生用英语复述大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多数学生听得不是很明白,教师再用汉语讲述一遍,讲述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案例中相关英语关键词与关键句子的理解与在实务中的作用,启发他们思考,引导大家提出问题,强调没有问题就没有收获。给出一定的思考讨论时间后,请学生举手表达对该案例的看法,可以用英语或中文回答。学生回答完毕后,其他学生可对该生的回答内容进行质辩。最后,教师进行点评,讲出学生看法的优缺点,总结本课要讲的营销道理。

在营销理论与规律的讲解上,不求快速,不贪多求全,主要围绕一两个案例讲有关理论,与该课程案例无关的理论可暂时不讲。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合在知识和思想上已经较为成熟的大三学生的课堂,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除了课堂中英文案例探讨质辩,教师还可以在课堂结束时间,提出新的问题,请学生写课程小论文。这种课程小论文,要求用英语写,但不设标准答案,让学生必须查询图书馆书籍文献、网上资料等,组织语言,写出自己的见解。教师批改后,给予点评,对较好的小论文,鼓励和协助学生修改后向专业期刊投稿发表。这既兼顾普通学生,又可激发部分优秀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上是对在西部内陆普通高校如何上好双语课程《国际市场营销》(International Marketing)的一些经验总结,希望与广大教育界同行分享,得到大家的指正,促进我们把双语教学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好地为广大内地学生服务。

猜你喜欢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
欧洲文化差异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及其对策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浅析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现状
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