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现状

2016-06-22 08:33周睿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教学

周睿

【摘要】“国际市场营销”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对于理论的掌握与实践的运用都具有较高的要求。本文根据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师的自身素养三个方面出发,对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初步的探讨,并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77-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经济地位在世界范围内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业务拓展到国际市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具备国际商务理论知识并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人才也受到了更多企业的关注。[1] 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较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以及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探索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模式与方法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师的自身素养三个方面探讨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学内容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综合性较强,覆盖面较广,意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国际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框架,对基本的知识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运用的能力。在这里主要从学时的设置与教材的选择两个角度进行讨论。

1.学时的设置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涉及面较广,包括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甚至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知识体系围绕国际市场营销的定义及过程,市场与消费者以及营销战略与扩展策略等部分来展开,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采取理论授课的方式,以案例分析为主的实践教学也应包含在其中。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在英语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但是对于经济学,营销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尚有欠缺,在知识框架的构建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理论基础的铺垫;而理论基础的掌握只是本门课程的习得目的之一,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是学习这门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学时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许多高校将其课内学时设定为64学时。而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商务知识的了解也不应局限在表面,因此本门课程的学时设置建议不低于48学时,其中实践教学内容不低于12学时:足够的理论学时能够给予课堂充分的时间让非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所了解;而实践运用学时的设置不仅能够让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得以体现,还能够提高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2.教材的选择

基于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知识,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不仅涵盖了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也将这些理论运用的背景扩大到了更为复杂的国际市场。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笔者认为本门课程的教材在选择上应倾向于以英语为主: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对于英文教材的阅读和理解都具备一定能力,选择英文教材不仅能使学生将自身的英文应用能力融入到商务知识的习得过程中使其更快地适应课程的内容,也能在案例分析与资料搜集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更加巧妙地结合。

在确定了教学过程中以英文教材为主之后,接踵而来的问题便是选择英文原版教材还是国内学者所编写的英文教材。目前国内引进的营销类课程英文原版教材,多是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虽然理论框架清晰,覆盖的知识面广,但由于课本内容有一定深度,而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课时有限,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过多的知识点; [2] 而一些国内学者所编写的英文教材,虽然考虑到了国内很多高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但是教材中的案例引用以本土案例居多,国际市场上的营销案例引用更新不及时,时间跨度较大,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并结合到实践的这一环节并未起到太大的推动作用。笔者认为,国内引进的英文原版教材虽然内容较多且阅读量较大,但是案例引用更新及时,更为贴近社会背景与市场形势,对问题的剖析也较为全面,若配以中文版的营销教材提供适当的辅助并结合教师的讲解,学生对于英文原版教材的理解难度会有所降低,对于课程的接受能力也会有所提高。[3]

二、教学手段

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学习“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不仅要对理论知识有所掌握,更需要学会的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大部分课程都是以学习语言为主要目标,他们的思维方式与看待客观事件的角度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略有不同,这种特定的思考模式也会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到对本门课程的学习。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理论教学的过程可以通过教材的解读、教师的讲解、辅助教材的阅读等方式让信息呈现在学生脑海中,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接收的过程:老师将理论知识通过易于接受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学生对新的概念进行认知并将其储存在自有的“数据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案例,联系实际生活举例等方式让学生对理论加深印象。但在理论教学阶段,本门课程的施教目标只完成了一部分,另一部分需要由实践教学来完成。以课程案例教学为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将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代入到特定的案例背景,通过收集资料与数据、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讨论交流、梳理分析实际问题然后总结自己的观点并与理论知识相互映证。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巩固知识结构的必要步骤,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

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不仅是在学习商务类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运用去提升自身的判断能力、强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并学会有逻辑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也同样具有深远意义。

三、教师的自身素养

首先,承担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是将教材上的内容复述给学生,而是应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专业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市场案例融会贯通,在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接受并理解课程内容,巩固他们的知识架构,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任课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案例储备,注重自身的理论结构完整性,不断学习与接受新的市场知识,时刻了解最前沿的市场热点与动态走向,将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其次,任课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强化自身英语运用能力,提高利用外语教学的水平。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面对的是以学习商务英语为主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案例的互动交流都应以英语的运用为基础,因此,本门课程对任课教师的语言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笔者看来,任课教师对于英语语言能力的强化不能只局限于与教材有关的读写听说习得掌握阶段,更应延伸到以商务情景为主的实践应用阶段。在自身语言能力提高的同时,应积极参与各类学习机会,向国内有着丰富双语教学经验的院校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获得出国学习的机会那当然是更好的,这样不仅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还能通过学习到新的实践经验为教学过程注入更多的有利因素。

最后,任课教师在承担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应增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和频率,与企业和公司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与热点动态,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与各行业的企业管理者进行交流,汲取案例教学的资源,提高对实践教学的把控能力,让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中能够更好的相辅相成。[5]

四、结语

商务英语专业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不同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市场营销”课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探索出与其专业特征相符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方面,根据专业发展目标合理设置课时,以英文原版的教材为主并配以中文营销教材相辅;在教学手段方面,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通过实践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对于任课教师来说,不仅要强化理论知识结构与英语运用能力,还应积极拓展各种学习途径,提升自身素养。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将专业特征与教学模式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前进,才能培养出一批符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艳艳,王光林,郑丽娜.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调查与启示[J].外语界,2014,(2): 34-41.

[2] 彭学敏. 商务英语专业市场营销教材建设讨论[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0):161-162.

[3] 关丽. 商务英语专业“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探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 120-121.

[4] 冯玥. 案例教学模式在国际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 176-177.

[5] 彭丽嫦. 新形势下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 亚太教育,2016,(1).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我国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途径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构饰课教学提要(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