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谎言”背后的“真实”

2016-05-30 11:54吕振艳
科教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谎言幼儿

吕振艳

摘 要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孩子说谎的现象,作为家长不理解这种行为,认为孩子学坏了,于是进行批评责骂,但事与愿违,幼儿“说谎”这一现象并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有的家长甚至产生了畏惧心理,担心孩子会变坏。其实,对幼儿说谎我们大可不必慌恐,而应具体分析幼儿说谎的心理,然后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本文通过幼儿说谎案例诠释幼儿说谎心理、幼儿说谎动机,通过“了解幼儿”、“遵循年龄”、”“家园一致”,正确的引导幼儿摆脱说谎、学会真实。

关键词 幼儿 说谎 说谎心理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5.084

Abstract In daily life, often encounter the phenomenon of children lie, as parents do not understand this behavior that children learn bad, so a scolding, but contrary to our expectations, the children "lie" this phenomenon did not improve but more and more serious, some parents even had a fear that children will go bad. Actually, on children's lying, we need not panic fear, but should be specific analysis of children lying psychological, and then take appropriate educational measures.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hildren lie case interpretation of children's psychology of lying, children's motive to lie by "understanding of children", "follow the age", "" home ", the correct guiding cheeper get rid of lying and learn the true.

Key words children; lying; psychology of lying

“說谎”,即说不真实的话语行为,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点,具体表现是有意歪曲实际情况,对事实和事件给他人造成不正确的印象。3岁左右的幼儿会把现实和想象混在一起而说谎,3~6岁幼儿虽有丰富的想象力,但他们尚无能力分辨想象和事实之间的差距,所以也容易出现“说谎”现象。带班过程中发现中、大班幼儿为了逃避责任、满足虚荣心、获取利益也会说谎。教师和家长应该掌握幼儿“说谎”的心理,用适当的教育对策引导幼儿不再说谎、学会真实。

1 幼儿“说谎”现象

案例:今天也是我生日。

一天早上,彤彤高兴的跟我说:“老师,今天是我的生日,妈妈会拿蛋糕来幼儿园,请小朋友庆祝我的生日!正当我们准备给彤彤庆祝生日时,涛涛跑过来跟我说:“老师今天也是我生日,妈妈没给我带蛋糕。”我说,是吗?那涛涛和彤彤一起过吧!涛涛高兴极了,下午放学,我把涛涛过生日的事告诉妈妈,妈妈说涛涛的生日还没到呢!

这是小班幼儿发生的问题,说谎的幼儿涛涛,看到别人过生日很羡慕,就联想到自己的生日,也希望自己过一个这样的生日,他渴望愿望能够实现,甚至就把今天当做自己的生日,所以才会说出“今天也是我的生日”。这一点也正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经常把想象和现实相混淆。

2 幼儿“说谎”为哪般?

2.1 无意说谎

(1)认知水平低。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正是处于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发展的过渡阶段,幼儿的认知水平不高,幼儿的心理发育不成熟,经常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愿,易出现错误,有些幼儿常因认识不足和理解错误产生一种心理错觉,于是便出现了“说谎”现象。

(2)幻想与现实混淆。幼儿在幻想与现实中常常分不清楚,常会把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了,听说别人得到某样东西后,会说自己也得到了。如老师问:“暑假你们都去哪里玩了?”有人说:“去北京天安门玩了”,接着有几个人也说:“我也去过了。”

(3)自信心萌动。幼儿由于理解问题的简单化和不善于分辨想象与现实,会不切实际地说“大话”,夸“海口”。例如,在游戏时,我说:“谁的力气最大当大力水手!”结果所有幼儿都说:“老师,我的力气最大!”这是幼儿自信心的萌动。我们发现后不能认为孩子是“说谎”“吹牛”, 相反要积极保护孩子的自信心,教师应引导幼儿认清现实,并用实际来证明孩子的说法。

2.2 有意说谎

(1)谎造优越感,满足虚荣心。幼儿有时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其他幼儿面前有威信,会谎造优越感,如看见别人穿了一件漂亮裙子,就说自己也有一件公主裙,便谎说自己那件更漂亮;听别人说某样东西好吃,就谎说自己早就吃过了,怎么怎么好吃……面对这类说谎,我们不能简单地批评,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想法,然后耐心的开导他,用说服教育、讲明道理的方法,告诉他好孩子应该怎样做,让幼儿认识到说谎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2)寻找借口,编造谎言。幼儿为达到某种非正常的目的或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有意夸大、歪曲甚至编造“事实”的行为都属于这类错误。例如幼儿早晨不想起床就谎称自己“肚子痛”;自己拿了别人的玩具不还却说是别人给他玩的;看见别人有个玩具特别喜欢,就趁人不注意拿到自己的柜子里,被人问起时嘴里还说着“我也不知道去哪里了”等等。幼儿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利用心理疏导法,先让孩子明白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只要勇敢的说出来一定可以解决,其次利用正面教育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3)逃避惩罚,自我保护。当孩子发现在成人的逼迫下说出真话,是要受到一定的惩罚,为了逃避惩罚,就会进行自我保护而继续说谎。面对这类“说谎”的孩子,我们应当知道体罚并不能让孩子知错而改,相反会让孩子越陷越深,会用另一个谎言来填补之前的错误,也可以说,这是一种“自卫”吧。对此,我们不能放任不管、顺其自然,而应从正面教育引导,鼓励孩子说实话,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危害性,并逐步形成“知错就改”的良好习惯。

3 幼儿“说谎”巧应对

3.1 了解心理需求,爱护自尊心

(1)读懂孩子的“心”。孩子说谎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在判断孩子说谎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知道孩子为什么会说谎,然后再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让孩子真正懂得说谎是不对的,真实的回答更能得到别人的谅解。例如案例一中的涛涛当听到他说“今天也是我生日”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和孩子谈谈,是不是涛涛从未过过生日,或者是不是也很想过一个自己的生日等。

(2)爱护孩子的“心”。当我们在处理幼儿的说谎问题时,不能用成人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幼儿的行为,如果按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幼儿的行为,不仅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影响幼儿的人格健康发展,而且会导致幼儿更严重的“说谎”。

3.2 遵循年龄特点,循序渐进

3.2.1 小班幼儿:引导不“说谎”,从小做起

幼儿园小班幼儿认知水平低,多以无意说谎,我们要先教幼儿分清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别人不允许就不能拿的道理。幼儿园里经常发现幼儿拿了别人的东西,问后却说是自己的,这时教师要让孩子知道别人的东西就是别人的,如果自己想玩,要经过别人的同意,或用自己的玩具进行交换玩,互相之间要学会分享,这才是懂事有礼貌的好孩子。

为了让小班幼儿认清事实,不说谎话,在教学中我安排了《狼来了》的故事,孩子通过学习故事懂得不能说谎,说谎了就会带来更糟糕的事情。

3.2.2 中班幼儿:理解“说谎”,因势利导

中班幼儿是处于幼儿园承上启下的阶段,在孩子说谎现象中要具体分析孩子说谎的原因,如果幼儿是无意说谎,那我们就根据事情的实际情况耐心劝导解说。如果幼儿因好奇或占有欲强而有意“说谎”,我们就要让孩子明白,遇到难解决的问题时可以找老师帮助,或者询问老师这样做对不对,让“说谎”的种子不要生根发芽。

中班有一节语言活动《手拿空花盆的孩子》,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诚实的孩子做了皇帝,孩子们特别喜欢听,在故事中他们懂得了要做诚实的人,向这个诚实的男孩学习,不说谎话不做假事。

3.2.3 大班幼儿:正视“说谎”,勇于承认

大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如果孩子有说谎现象,教师首先要理清事实的真相,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个别教育,帮助他分辨是非。对大班幼儿我们要教育孩子“做错了事情要勇于承认”,让孩子懂得做错事不承认是不诚实的表现,不是好孩子所为,逐步让他们学会控制自我欲望。

如一天下午起床,耿心小朋友发现自己的手表不见了,于是就告诉老师,我一听就知道一定有人拿走了,于是我就对孩子们说:“宝贝们上午耿心小朋友拿来一个手表给大家玩,现在不见了,是不是你们玩的时候忘记还了,大家都来找一找。”孩子们接着七嘴八舌的说:“我没拿、不是我拿的、我可没看见、我根本没玩过……”过了一会还是没有找到,这时我发现一个小朋友头低低的不敢看我,我似乎知道什么了,于是我单独和她谈话:“老师已经知道手表在哪里了,也知道这个小朋友一定是特别喜欢这个手表,可是,喜欢别人的东西我们就可以拿走吗?如果你心爱的东西被别人拿走了,你会怎么样?说完她就承认是自己拿了手表并表示以后不这样做了。借此,孩子懂得了别人的东西不能占为己有,更不能悄悄拿走,她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也知道了应该怎样做。

3.3 家园密切联系,教育一致

(1)家园互动避免“说谎”。面对幼儿“说谎”问题,通过家园联系,教师和家长之间密切配合,及时了解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多用正面的教育进行引导,让幼儿逐渐养成不说假话,真诚待人的良好品格。

(2)多种途径传递教育。幼儿的教育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只有家园教育一致,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每学期我都会通过家长会、家长讲座、家访、平时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把幼儿“说谎现象”反馈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说谎”的心理动态,并通过案例让家长知道如何分析孩子的“说谎”动机以及采取怎样的方法进行解决。

(3)收集问题集思广益。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集大家的智慧一定能把问题解决。如在家长会上,我前先收集相关幼儿说谎现象,然后在会议中家长们一起讨论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幼儿园网站也是一个很好平台,在“豆爸豆妈说”中我们把幼儿说谎的帖子发上去,然后家长们把好的解决方法进行回帖,这样疑难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幼儿由于年龄、智力、知识水平低,会无意中出现说谎的行为。当然,幼儿也会由于想要得到表扬或害怕受到批评,出现有意说谎的行为,殊不知幼儿出现这种现象,也是幼儿心理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產物,是每个幼儿成长过程中几乎都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因此,无论作为老师还是家长,当发现幼儿有说谎现象时不必大惊小怪,当然,也不能掉以轻心、听之任之,如果我们能够走进孩子“谎言”背后,去聆听孩子的“真实”想法,相信幼儿说谎现象就很容易解决了。

猜你喜欢
谎言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谎言之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谎言之境
真实的谎言
谎言
揭穿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