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内,激活课外阅读

2016-05-30 10:48王保玲
阅读(教学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激活

王保玲

【摘要】农村学校受有限的教育资源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受重视,没有足够的课外阅读量,孩子们缺乏精神世界的滋养。怎么教好阅读课,给孩子们什么样的书阅读?一直是困惑农村学校一线教师的问题。其实,农村学校更应高度重视阅读这一有效途径,教师应从课内入手,激活课外阅读,使学生的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关键词】阅读缺失 补救 激活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然而,农村学校受有限的教育资源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受教师、家长重视,最终成为了镜花水月。没有足够的课外阅读量,孩子们缺乏精神世界的滋养,导致了成长的“营养不良”,真是令人痛心。可是怎么教好阅读课,给孩子们什么样的书阅读?对于农村学校的一线教师而言真是个“烫手山芋”。在《大声读给孩子听》一书中,名师邱凤莲这样说道:“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这一枚双面币上,阅读不是该面对选择哪一面的问题,而是应该考虑它能否能够成为这枚硬币本身的组成部分,或者是否能够优化铸币过程的问题。”因而,我一直想寻求一条利于农村学校儿童阅读的“平行线”,让教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阅读营养”的缺失寻求积极的解决方法,做学生阅读的“点灯人”。农村学校的教师更应高度重视阅读这一有效途径,从课内人手,激活课外阅读,使学生的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一、扫清阅读“障碍”。征得阅读支持

目前,坦率地说,农村学校大多依旧处于“应试教育”的束缚之下,从学校到家长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只要课本知识掌握好了,考试就“胜券在握”。从而把学生紧紧束缚在教材中,而把课外阅读视作看“闲书”。这种做法无疑扼杀了孩子学习和阅读的兴趣,不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导致学生语文素养低下。因而,教师要想打开课外阅读的新局面,就必须先得到学校和家长的支持。而从课内开始,在课文的教授过程中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学校、家长看到学生的变化,无疑是此时最好的选择。

苏教版教材里面所选的课文多半是些经典篇章,更不乏有许多大师的文学名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讲好这些课文中的文化和文学“味道”,除了按照教学要求做好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外,还应特别注重语言文字中那些难以界定、属于“性灵”与美学追求的元素。一开始,我们可以多借鉴一些名家名师的做法,像李镇西一直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做批注,然后交流读书感悟或体会。除非是对学生的一些偏离主题或是错误的说法、看法进行及时引导外,对于学生自己的感悟、体味,不管是深刻还是肤浅,教师都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大力倡行学生们对课文文本的个性化、多元化解读,从而使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彰显,提升他们的思辨力,并由此产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发现,在教学中,那些引起困惑的问题常常会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思考,教师在此时可以适度加入方法上的指导。于永正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要学生理解林冲是个什么样的人,一开始,学生仅仅停留在“谦虚有礼、武艺高强”等浅层次的理解上,于是,于老师做出了这样的引导:“作为八十万禁军的教头,作为一百零八将中的上将,他身上究竟有哪一点是别人所不具备的?老师读懂了一个字。你们不要认为这个字很复杂,它就在文章里。请你们默读课文,要读懂文中的意思,一字不落地读,读完全文后要抓重点段,这些重点段里的哪些词语、句子最值得深思?要作上记号。”在明确“让”这个字最能概括、体现林冲的性格特点后,于老师继续深入引导孩子们去体会林冲的“礼让、忍让、谦让、宽让”,既肯定了学生们关于“礼、忍、谦”的观点,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激发其强烈的阅读兴趣,又及时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这些做法,无疑也能让我们深受啟发,并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课堂样式来。

经过反复的强化训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轻松掌握阅读方法,使他们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得到增强,再把这种理解能力运用到平时的课业中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避免了学生囫囵吞枣、断章取义式的阅读现象,提升了孩子的阅读质量。如此一来,考试自然会变得不再吃力。家长和学校看到了阅读教育教学的成果,他们自然就不会再多加阻挠。解决了学校、家长、教师所担忧的问题,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扫清了障碍,那么阅读给孩子们带来的好处也会越发彰显出来。

二、结合教材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的教学仅仅满足于课堂教学,那么,不管课堂多么有趣,也不管他组织得多么尽善尽美,都远远不够。”鲁迅先生也说:“大可以读读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教师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必须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面,给他们读大量的课外读物,从而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人了不少名家名篇,它们各具特色,风格多样。那么,教师在设计课内教学重点、教法、学法时,就要及时把有关作家作品的拓展性课外阅读指导置于其中,并结合教材的内容有效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广泛阅读。比如,在教学《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时,教师可以带动全班孩子举行读书交流会;教学《第八次》时,教师可以把自己读《夏洛的网》时的感受直接传递给学生,进行情感熏陶,以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进而激发阅读欲,点燃阅读热情。读读《水浒传》,讲讲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的故事……一次次的引导,一次次的体验,一次次的触动,使学生与书建立起亲密的联系,让他们渴望阅读。就像一位老师所讲的那样:让儿童漫步在文学的世界里,用经典的文学作品触摸儿童敏锐的神经,获得灵感和动力,获得适合儿童阅读的题材、形式和美学性格,不断实现儿童的自我超越。

三、展示阅读成果,点燃阅读热情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往往既希望自己能够“读有所得”,又期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有种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尝试以“五分钟工程”为主要呈现方式,给孩子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在每节语文课开始前或课尾,给学生留出五分钟的阅读展示时间,让他们不要拘泥于形式和内容,畅所欲言,可以是介绍自己近期读过的作品或讲讲自己的读书感受,分享自己摘抄、积累的妙词佳句……孩子们在课堂中对自己课外阅读所得进行发表并获得老师和同伴的肯定时,他们那种成功的喜悦是难以言喻的。这样的展示让一些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他们又成为良好的榜样,起到了示范作用,吸引并调动其他学生,多多参与其中。

在广大农村,普通的家庭是缺少阅读空间的。那么,在我们的课堂里,就要好好营造班级书香氛围,利用好学生在校内的一分一秒。每天午读30分钟、班级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定期举行读书笔记、“我手写我心”日记等的评比活动,及时肯定、表彰优秀阅读成果,让学生亲自品尝到读书的喜悦。还可以尝试着和孩子们一起筹办班刊,书写、记录孩子们留下的阅读痕迹;将他们优秀的读书笔记、作文等推荐到一些报刊上去发表,等等,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高峰体验”所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激发成就动机,使孩子们乐读、乐写,读有所获。

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倾情付出。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书籍的芬芳,享受母语的温暖和精神的滋养”,我们要迎难而上,用决心和毅力让阅读成为陪伴孩子们终生的良好习惯,使他们的阅读真正成为智慧型学习,为他们拥有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奠基。

猜你喜欢
激活
巧借“微”力,激活美术课堂
英语课堂中激活快乐因子研究
浅谈如何激活语文课堂
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让有效活动激活品德课堂
创设情境,激活政治课堂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三部曲
小策略激活大课堂
巴黎协定“激活”中国碳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