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用”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2016-05-30 10:48陆芳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海燕言语语文课程

陆芳

《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到:语文的学习要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为改变重单纯知识传授的倾向,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总目标中有一条表述,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同时贯穿于对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诸方面要求中。如涉及必要的语文知识,也尽可能将它转化为能力要求来表述,注重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价值。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应突出课程目标的实践性,将“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作为语文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语文教学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

一、用“为什么”的思维解读文本

课文无非就是例子。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过多地注重这个“例子”内容的理解、蕴含的人文情感的感悟,却忽视了用这个例子去学习语言。也就是说,我们一直用“是什么”(表达了什么)的思维打量这个例子。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语文教学的投入大于产出,课堂效率低下。“致用”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则主张用“为什么”的思维来打量这个例子,即引领学生在关注文本“表达了什么”(言语内容)的基础上,探究文本是“怎么”表达的(言语形式),进而再深究“为什么这么表达”(言语意图)。从言语内容的层面走向言语形式的层面,再到言语意图的层面,从而步步逼近语言的“妙用”。也就是借助课文这个例子,引领学生逐步达到正確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比如,7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这篇课文,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中山陵园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和规划特点。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么描写,作者描写过程中紧紧抓住“巍巍”的特点,无论是重点介绍建筑群体规模,还是详细介绍陵园的地理环境、具体位置、修剪过程,都紧紧围绕这一特征,描写准确而有特色。从而让学生不仅了解中山陵的“巍巍”,更让学生了解中山陵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致用”教学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将“课文”当作学习语文的“例子”,变“教课文”为“教语文”。引领学生先关注课文“表达了什么”,然后探究课文是怎么表达的,进而探究为什么这么表达。用为什么的思维来解读文本,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将抽象的“共性”变为具体的“个性”

“致用”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更加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更加强调学习结果的可检测性。因此,要求教学目标的表达必须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具体学习结果,便于操作、便于观察。但是,很多老师在表述的时候往往没有注意这些,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比较抽象。

比如,我在上8年级下册刘禹锡的《陋室铭》这节公开课的时候,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是这样设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形象化的表达手法。后来其他老师给我提出意见,教学目标比较空洞和抽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程标准中的说法,这个说法是针对整个语文教学提出来的,具体到教学个案中,这样确定教学目标就显得十分宽泛也不好落实;“学习本文形象化的表达手法”,这里的学习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个形象化的表达手法到底是什么,我们无法把握和判断。

经过其他老师这么一指点和说明,我们明白了在设立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把抽象转化为具体,抽象的目标是无法讲授和学习的,只有具体的“个性”才是可操作的。所以,应该结合文本特点,依据教材编者的意图以及作品表达的特点,在文本中表达具体的“共性”。经过修改后,我把《陋室铭》的教学目标修改为: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对偶句;初步学会类比、衬托、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这样修改后,课堂教学目标就非常明确,比如朗读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句是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古贤之名实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三、将教师的思维转变为学生的思维

“致用”理念下的语文思维教学倡导立足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更加关注语言的实践层面、行为层面,而言语实践必须立足于具体的言语交际情境。所以,在进行言语的表达练习时,不能是教师代替学生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平时的教学中,不能直白地让学生赞美别人,赞美某事。可以尝试从学生的思维出发,从学生的语言发展考虑,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言语实践情境。

比如,8年级下册高尔基的《海燕》这篇课文,课文中的海燕,是一种善于搏击暴风雨的海鸟。文章看似在写海燕这种鸟,实际上是借海燕寓意那些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作者以海燕善于搏击暴风雨的特点,联想到敢于迎战革命暴风雨的无产阶级先驱者,以满怀的战斗激情,热烈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热情歌颂像海燕一样的革命先驱者的战斗精神,摒弃如海鸥、海鸭、企鹅般的怯懦自私者。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从学生的思维出发,学生不可能写出类似的文章。在进行表达练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模仿这种写法:人生,并非只意味着阳光与鲜花,有时也会遇到坎坷,甚至面临各种各样的“暴风雨”,试以“面临生活中的暴风雨我该这样做”为话题,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上交流。

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语文是知识传承的桥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学习语文重在学以致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在课堂上,怎样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提问能环环相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怎么讲解新知识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怎么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起到恰当的教学效果,怎样掌握教学节奏让学生张弛有度。这些问题都是课堂上我们应该研究和设计的问题。

上一节好课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必须抓住语文教学的实质。语文教学的实质,在于能够实现其他学科所不能够实现的教育教学功能。人文性的体现、升华和拓展,必须紧紧围绕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这一核心。检验是否有效的标准只有一个,即是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一定要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复杂的目标简明化,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里获取实效,哪怕是有限的一点。

猜你喜欢
海燕言语语文课程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Friendship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赏春
赏春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