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6-05-30 01:35王晓蓉
甘肃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王晓蓉

【关键词】 数学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1—0105—01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惟有实践,才有创新。没有实践能力的人,绝不可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优化教学过程,用好用活教材,重视动手操作,丰富课外活动形式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造就一大批具有实践型和创新型的人才,这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组织实践活动,满足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性

进入初中阶段之后,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同时增强,他们渴望“展示自己”且容易急躁粗心。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要适当地给学生发挥的自由,鼓励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

例如,学习“三角函数的应用”时,可以设计一些实地测量活动,让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统计图”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查活动,获取数据,然后对结果各抒己见,进而获取所教知识。

二、在课堂上操作,加深知识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可塑性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这一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刻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如,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用纸片任意剪裁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将此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剪下,把三个角的顶点拼到同一点处,此时学生会惊喜地发现:三个角组成了一个平角,即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为精确起见,让学生使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证明自己的发现。接着引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定理。最后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此定理。利用“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证一证”的方法,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眼、脑、手并用,多层次、多角度地深人理解教材相关内容,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三、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应积极让学生在大千世界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原型,用“数学眼光”去寻找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学习研究,认知数学问题的本质,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从而把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数学的价值所在,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某商场销售一种电视机,1月份每台毛利润是售出价的20%,2月份该商场在买入价不变的情况下将每台售出调底10%,结果销售数比1月份增加了20%,问2月份的毛利润总额与1月份相比是增加还是减少?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要求学生调查某商店或公司某一件货物一个月的经营情况,调查内容为:(1)销售总额是多少?(2)货物成本总额是多少?(3)应缴税款是多少?(4)毛利润总额是多少?怎样计算的?(5)纯利润总额是多少?怎样计算的?(6)与上月相比是盈利还是亏损?……这样安排,使原来比较抽象、陌生、难懂的知识,变得具体、熟悉、易懂的了。

四、养成动手习惯,实践出真知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既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创新能力。学生在几学期的实践中很快就养成了动手操作的习惯,如,教师在提出学习“测量旗杆的高度”时学生很快意识到老师要带自己到室外去实践,他们马上按学习小组分工,准备测量用的工具——小镜子,标杆,皮尺等;当要进行“俯角”“仰角”的学习时,有学生已经自觉制作好了简易的测角仪,学习“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时他们制作了验证卡片等。这种良好的习惯,为生活中创造性地应用数学知识打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知识最终都要走到应用中去,所以数学的实用性应该融合到课堂里去。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与收获,不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给学生营造愉快而多变的实践机会,一定可以培养出新世纪的人才。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