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地学习,变化着学习

2016-05-30 10:48桑德拉·阿莫特王声宏卢春明俞燕
为了孩子(3~7岁) 2016年1期
关键词:婴儿期学龄期学习效果

【美】桑德拉·阿莫特 王声宏 卢春明 俞燕

很多学龄期孩子的父母会很困惑:

为什么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总是拖拖拉拉?

为什么孩子考试总是一错再错,好像永远记不住?

其实学习和记忆都有规律可循,很多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学龄前就可以做起来,这样孩子进入学龄期之后,孩子和父母都会轻松很多……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人们发现了一些能够显著提高学习效果的学习技巧。但是,大部分老师并不训练这些技巧,也很少有父母了解这些技巧。幸运的是,这些技巧并不复杂,而且孩子可以在家练习。

学习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很多学生经常喜欢拖拖拉拉,知道最后一刻才临时抱佛脚。这种做法明显违背了最可靠的学习研究成果——间隔学习。

1.如果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之间留下充分的时间来加工这些信息,我们的脑就能把各种信息保持得久一点儿。

2.对于同样的学习内容来说,分成两个阶段学习的效果是只有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习效果的2倍。

3.间隔学习的方法适用于所有年龄阶段、所有学习层次、所有学习内容以及教学方式。

4.一般来说,学习阶段之间间隔得越久(有时候甚至长达一年),记忆的效果就越好。

这种方法之所以有效,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间隔能使前面学习的内容有充分的时间得到巩固。记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多次强化,包括回忆时或者睡眠时的强化。在睡眠时,陈述性记忆(指对过去的事实或者情节的回忆)和程序性记忆(指对习惯和技能的掌握)都能得到巩固,所以,一定要保证孩子有充分的时间休息,这一点很重要。

回忆的时候,前面学习到的东西会被再巩固,测验会强迫学生主动地回忆课程内容,因此实际上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并且能够减缓遗忘速度)。被动阅读的学习效果比较差。多项选择题对学习也没有什么好处,比较好的题目是简答题。你可以利用这个规律在家里对孩子进行测验,从而提高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还可以教给孩子自测的学习技巧。

提高学习效果的第三个技巧是变化。

1.在学习过程中,看到10个类似的例子比看到10个不同的例子的学习效果要差很多。这个原理也适用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包括体育、艺术史、数学或者其他科目。

2.变化学习的时间长度、间隔时间以及学习地点也能够提高记忆效果,这可能是因为学习依赖于情境,在多种情境下学习使孩子的脑能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加工,所以记忆的效果也就更好。

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觉得这些技巧没什么意思,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在学习中经常会出错;但是,跟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采用这些学习方式能够让他们在付出同样努力的情况下取得更好的成绩。这个结果很快就会改变他们的态度,孩子会喜欢上这些学习技巧。

Tips:

从婴儿期开始,用对方法,孩子的记性会变更好,后期的学习也会更轻松!

通过学习,孩子在婴儿期就能够在事物之间建立联系,但在婴儿期,这种联结学习并不能够持续很久。研究表明,孩子2个月大的时候,记忆只能保持1天,到了3个月,保持的时间能增加到3周,此后记忆力稳步增长,到18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够记住一些简单的联结,并保持3个月左右。

通过不时的提醒,孩子在婴儿期的记忆力能够得到提高。

对6个月大的婴儿来说,如果在头一天里训练他们玩火车模型,他们的记忆只能维持2天。但是,只要额外再增加一个训练阶段就能使保持时间增加1倍。如果在6个月里分4次提醒,孩子对这个游戏的记忆就能保持整整1年。即便当初的联结已经被遗忘了,适时的提醒仍然有效。

所以,在孩子的婴儿时期对某个事件或者某种学习的适时提醒能够使孩子对这个事件或者这种学习的记忆维持很久——也许会持续到成年后。

(摘自《儿童大脑开窍手册》 中信出版社)

猜你喜欢
婴儿期学龄期学习效果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学龄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Second-hand screen time
莲心宝宝有话说
学龄期儿童近视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针对性护理措施
人工智能尚处于“婴儿期”
学龄期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TIMP-1、IL-10、hs-CRP及TH的变化
降主动脉-升主动脉吻合术矫治婴儿期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1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