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6-05-30 12:26黄晓莉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兴趣培养数学教学

黄晓莉

摘 要 本文通过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实际事物进行教学;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兴趣变化规律,保持兴趣最佳状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兴趣引向数学知识。对初中生进行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兴趣培养 调动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051-02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知倾向。兴趣使人对有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积极的探索,并且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例如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总是首先注意有关数学的书本和仪器。他的认识活动优先指向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上,在完成各科作业时,也总是先完成数学作业。

数学是各理科的主科,训练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培植学生的思考力,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这一点,已引起世界各国数学界教师,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的高度注意。现将我在初中十多年积累的数学教学兴趣培养浅谈如下。

一、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实际事物进行教学

初中学生兴趣的特点是对具体生动的事物兴趣最浓,数学的趣味性也就首先表现在数学知识与实际事物的结合上,因此,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去说明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去解答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

根据初中学生喜爱体育运动的特点,教师可以结合体育活动中的一些情况并讲有关的教学知识,在运动会上常常看到的学生赛跑时,跑完弯道就一下子靠近里边的跑道线,跑出一条曲线。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公理时,让学生考虑上述跑法是否正确,怎样跑才是合理的呢?学生能够指出,应该直奔前方里边的弯道,跑出一条直线(切线)才是正确的。这里不是简单地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从具体问题的思考中提炼出这个公理的内容。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还保留着一定的好奇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课因其本身的特殊性,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太多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积极探讨,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领悟到学习的快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例如在讲几何“圆”这一章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大家上学骑自行车,有哪些几何图形呢?”学生能很快地说出三角架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老师马上提出“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呢?难道不能做成三角形、四边形……”这样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来学习“圆”这一章,自然会相当投入。而当教师将同学们几乎不可思议的讨论结果公布时,同学们更是迫切希望进入新课的学习。其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采取适当的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真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刻苦钻研数学问题的热情和毅力。引导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爱护、支持和鼓励学生中一切含有创造因素的思维和活动,开展不同层次的数学竞赛等活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样,教师成功地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掌握兴趣变化规律,保持兴趣最佳状态

学生对于某一事物的兴趣程度是随着时间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着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于某一事物有所了解,但又未能彻底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求知欲最强,对于某一问题经过自己努力有独立解决的希望时,兴趣最浓;经过冥思苦想之后得到成功,心情最喜悦;教师要根据兴趣变化的这种规律,提供适当条件,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状态。以习题提示为例,提示多了,真相大白,兴趣骤然下降,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提示少了,未见端倪,困难重重,兴味索然,乃至丧失信心。例如:从⊙o外一点p引圆的切线,切点为c,直线op与圆⊙o交于A、B两点,作∠CPA的平分线分别交CA、CB于点D、E。求:DE:CD。解此题的关键是能够看出⊿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可以让学生多画几个准确的图形,从图形的变化中发现不变的关系,并告诉学生发现了这个内在联系就能够设法解出这个问题。在这里,教师没有把解题关键告诉学生,也没有帮助学生去分析问题,而只是指出探讨问题的办法,就产生了试一试的愿望,当他们看出⊿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时候,成功的希望增加了,兴趣也随之增加。

四、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兴趣引向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兴趣特点,又要促使兴趣向前发展,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发生兴趣。

数学内容的美妙就在于具有严谨的逻辑性,数学的逻辑性反应了人的思维的能动作用,表现出思维发展的精确性和灵活性。引导学生探讨数学问题,就能使他们受到数学思维的熏陶,享受探索的快慰,并从精巧的数学思维活动中获得美的感受。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通过剪剪拼拼的模型试验,让学生直观地发现定理结论。接着,怎样证明这个定理呢?这就发生了困难。按照实验过程,直接把三角形三个内角加在一起是无法证明的。人的思维必须有一个转变,变为由平角中去掉三角形两上内角,看其剩余部分是否等于第三个内角,把“和”的问题转化为“差”的问题去解决。但是,从任意取一个平角这样去做还不行,必须使所取的平角在位置上与三角形有一定关系,即取由三角形一边经延长而成的平角。于是,问题变为从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中减去某一个不相邻的内角,研究剩下的角与另一个不相邻的内角是否相等,从外角中去掉某一个内角有两种办法,对于这两种办法也要加以比较。按照上面考察形成的方法还要再向前发展一步,即把外角分为两个分别与不相邻的内角相等的角,也就是教材上的证明方法。教师抓住思维的发展过程,就是启发学生,培养兴趣。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兴趣培养数学教学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