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木心美术馆谈博物馆空间设计

2016-05-30 11:01李云煌
卷宗 2016年4期
关键词:审美性实用性

摘 要:博物馆空间“如何设计?从哪入手?这些问题历来为博物馆研究者所关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博物馆审美性与实用性常常存在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本文试着从试从木心美术馆设计来谈博物馆空间设计如何兼顾实用性与审美性。

关键词:博物馆空间;木心美术馆;审美性;实用性

博物馆空间“如何设计?从哪入手?这些问题历来为博物馆研究者所关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博物馆审美性与实用性常常存在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本文试着从试从木心美术馆设计来谈博物馆空间设计如何兼顾实用性与审美性。

有关博物馆空间设计研究,更多研究从博物馆建筑角度来论述,如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 在《空间是机器——建筑组构理论》提出空间句法理论,这个理论在国内影响较大,国内建筑界也做了详细介绍。哈德森《博物馆建筑》、布鲁诺·塞维《建筑空间论》、赫曼·赫茨伯格《建筑学教程:空间与建筑师》等从建筑空间本身来论述。从博物馆不同空间功能来论述,罗杰·S·迈尔斯的《博物馆观众》有所涉及。曼纽尔·戈特朗《博物馆建筑与空间设计》从建筑本身、内部设置、光线运用等方面归纳其在设计方面的特色以及应遵循的标准。但目前在国内更侧重展示空间研究,刘华东、郭红玲《展示空间设计》、吴亚生《展示空间——设计实践与探索》、方卫等《空间展示创意与设计》、王雄《展示设计实践系列丛书——文博展馆空间设计》等详细论述了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应该说从审美性角度来看,这些论著从不同方面展开论述。但是博物馆空间展示是实用性与审美性兼顾特点,虽然有所涉及,为此这方面研究相对比较少。

在博物馆建设实践过程中,博物馆实用性与审美性不能兼顾,常常导致博物馆资源的浪费,如广东省某市博物馆,建成后的博物馆交付使用后,发现内部空间设计完全不符合博物馆陈列展览需要。展厅相对比较狭窄,一些稍微较大展览根本无法展示。过分强调博物馆外在形象而忽视博物馆实用性这是国内博物馆一大弊端。一则在国内博物馆基本是市政工程,在设计上往往追求形象,成为城市坐标。二则博物馆本身也在追求新奇险怪风格。 “当博物馆建在相对稳定、独立的传统环境中时,如果片面强调建筑的脱颖而出,往往只能造成环境的混乱和建筑在环境中的孤立。但是如果简单的模仿传统环境又会造成时光倒流的错觉或低层次的媚俗。” [1]相对来说,浙江乌镇木心美术馆将外在建筑与内部空间设计比较成功的具体案例。为此本文试着从该馆一些设计来探讨博物馆实用性与审美性兼顾。

木心美术馆2015年开馆,该馆坐北朝南,占地6,700平方米,位于浙江乌镇西栅景区内,整个建筑跨越乌镇元宝湖水面,与建筑与水面共存。“致力于纪念和展示画家、文学家、诗人木心先生的毕生心血与美学遗产。这不仅是一座收藏过去时的美术馆,而且是向未来开放的精神指向和学术空间。” [2]该馆由贝聿铭弟子、纽约OLI事务所冈本博、林兵设计督造;馆内设计与布展,由OLI设计师法比安主持。根据木心美术馆官方网站介绍该馆首次完整展示木心先生的绘画与文学作品。设五座永久性专馆,长期陈列木心作品,由绘画馆、文学馆、狱中手稿馆及影像厅组成。两座特展馆将推出对木心构成重要影响的世界性艺术家年度特展。目前展示了《林风眠与木心》、《尼采与木心》。[3]木心美术馆建设中在国内外评价相对比较好,对于博物馆空间建设有一定参考价值。该美术馆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处理美术馆的空间审美性与实用性:

首先,整体建筑简洁与内部空间简约相呼应。从该美术馆外在建筑看,建筑风格带有现代主义的烙印。该馆修长而极度简洁,具有很强秩序性。整体建筑与景区内江南建筑形成鲜明对比,但是没有显得很突兀。外部空间简约没有任何装饰,只是清水混凝土外立面。也就是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所说的“少就是多”概念。同时全馆由三五方现代几何造型起伏衔接,具有很强雕塑感。因此在外在空间设计上,建筑师希望通过建筑空间展示将观众带入木心复杂的内心世界。即通过建筑空间将木心文字与画所展示空间呈现出来。

从内部空间展示看,简洁而静谧。丽莎·C.罗伯茨说:“展览本身就是一种阐释性行为,但是有些博物馆专业人士无法认识到这一点。选择和摆放物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虚构;就其本身而论,它就是虚构者试图表现一个物件所可能阐释的故事。”[4]陈丹青在接受凤凰网采访时谈到:我对美术馆实际上没有预期,因为我没有做过美术馆,我甚至想象不出来这个美术馆是什么样子,这是第一。第二,美术馆是两位美国公司的设计师设计的,馆内部分是那位法国的法比安设计的。但等他们弄好以后,我跑进去看,我觉得他们虽然跟木心不熟,法比安甚至从来没见过木心,但还是从他的作品上一下子抓住了木心的一个特质,就是简约、少、尽量空灵、整洁,尤其是他们选的这个底色,他们选了五块灰色,作为整个美术馆各个馆的基调,再加上清水混凝土的那个浅灰色。我很惊讶,因为木心在纽约自己墙上挂的画,后面放的衬板就是这五块灰色,我非常奇怪他们不知道这个,可他们选了这个颜色。所以我相信一个人的作品,如果交给一个对的艺术家、设计家,他真的不必认识这个人。” [5]

其次,不论是外在建筑空间和内部空间陈列极为克制。一是外在建筑克制,相对来说,距木心美术馆几百米左右乌镇大剧院,采用“并蒂莲”设计理念,像是盛开的出水并蒂莲,大而美。但木心博物馆外在建筑极为克制,层高没有盖过乌镇大剧院。清水混凝土外墙面,虽不是很有规则,但仍显得整齐划一。博物馆在体量没有乌镇大戏院大,但是外在整个建筑雕塑感极强,呈现出水里剪影。也没有单一几何设计,而是采用了组合式的几何设计穿插在一起,隐喻性极强。二是内在空间设置也极为克制,清而淡。“空间——空的部分应该是建筑的主角。只有内部空间——这个围绕和包含我们的空间才是评价建筑的基础。” [6]清代笪重光在《画筌》提到:“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7]《淮南子》 “有无者,视之不见按其形,听之不闻其声,扣之不可得也”。因此,木心的文风与画风所展示空间感,设计者也力图展示并成为其设计出发点。

最后,在虚实交替中完成了空间审美性与实用性融合。博物馆空间一般分为三大类交通空间、服务空间和陈列空间。木心美术馆交通空间,极具隐喻性。采用“桥”形式,一是在实体上一条长长桥铺设在乌镇元宝湖水面与美术馆连接。据木心美术馆网站介绍“美术馆总体,外观与木心先生心仪的简约美学相契合。木心先生曾以“风啊、水啊,一顶桥”高度概括并预见了今天建成的美术馆与周边故乡的景致,而“桥”的隐喻,为木心毕生融汇东西方文化与美学的艺术实践,做出了绝佳写照。” [8]木心美术馆吸收了乌镇特有小桥流水人家风格,这种独特江南建筑肌理与周围建筑协调相处。尤其是处在乌镇大戏院这极具现代城市风格建筑边上,没有冲突。贝聿铭提到“建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给与足够的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正是对第一点,前辈大师们是不够重视的。” [9]二是在陈列空间上,本杰明·艾夫斯·吉尔曼:“收藏科学方面的藏品,主要是为了研究我们客观存在的世界;而收藏艺术方面的藏品,则是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前者是事实的罗列,后者是想象的天堂。我们从前者中学习知识,从后者中学会赞赏。科学博物馆,实质上是一所学校;而艺术博物馆,实质上则是一座神庙。密涅瓦主宰前者,以理性至上;阿波罗主宰后者,以想象至上。” [10]因此,陈列展览馆中,作为艺术馆整个展厅留白地方很多,设计者也力图木心风景画美学风格,辞约义丰。三是博物馆外部通透明朗与内部陈列五种微妙而深沉的暖灰色构成基调形成鲜明对比。安藤忠雄“现代建筑讲窗户从结构限制中解放了出来,可以在任何尺度中被自由的创造。但这却没有带来光在建筑中的解放,光的活力被无效的分散,最后陷于沦丧。现代建筑创造了一个过分透明的世界——一个泛光的世界,排斥其他,消除黑暗。这种光晕般扩散的光的世界,就像绝对的黑暗一样,意味着空间的死亡。” [11]因此,木心美术馆内部空间深沉的暖灰色灯光运用,排斥通透明亮。在观众观看展览过程中,这种空间心理所表现出来那种沉沉孤绝感,也是木心风格之一。

当然,木心美术馆也存在一些遗憾,在地下展厅中,运用现代技术将画变大,画面极为震撼。但是内部陈列空间通风沉闷,很少有观众将那些画面看完。建筑史家曼弗雷多·塔夫里(Manfredo Tafuri)在《现代建筑》 “建筑就像俄狄浦斯,命中注定会因自己要实现单一的神话而必须同时要承担不同要求的惩罚。” 木心美术馆也是一样。

总之,木心美术馆设计者希望通过空间塑造将观众带入木心复杂的内心世界。简约、克制、静谧。这种以展示者文风与画风所展示空间感为设计出发点,传承与变化中展示美术馆空间。正如木心美术馆网站:“木心美术馆以其多重的戏剧性与不可比性,将引领一种未来的、良性的人文关怀,是值得期待的文化事业。” [13]

参考文献

[1] 邹瑚莹. 博物馆建筑设计[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3] 、[8]、[13]木心美术馆. 木心美术馆简介[EB/OL].

http://www.muxinam.com/index.php?m=Guanyuwomen&a;=meishuguanjianjie

[4] 、[10]爱德华·P·亚历山大等著,陈双双译.博物馆变迁——博物馆历史与功能读本[M]. 北京:译林出版社.2014.

[5] 胡涛. 凤凰文化年代访:陈丹青:木心一边被神化 一边仍然被看不起 [EB/OL].

http://culture.ifeng.com/a/20151126/46398494_0.shtml,2015-11-26.

[6]布鲁诺·赛维.现代建筑语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7]笪重光.画筌[M].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9] 王天锡.贝聿铭——“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1] 安藤忠雄,张彤译.Shinta 和空间,安藤忠雄——“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2]曼弗雷多·塔夫里.现代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李云煌(1982-),女,泉州,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审美性实用性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大众文化视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
如何利用时事政治增强高中政治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