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中国是否需要儒家思想?

2016-05-30 11:01高佩
卷宗 2016年4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精华孔子

摘 要: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和经济的大变革,引起了思想文化的大变革,出现了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被后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从此儒家思想便和中国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儒家思想是以孔子的思想为基本内容的,但也因经历了历朝历代而被修改或加以新的诠释,主要目的是使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这不免使得儒家思想中夹杂了迂腐的东西。所以现今我们要发展儒家思想就必须用其根源——孔子的思想———一张未经涂画过的白纸,所以当今的中国要发展的儒家思想是以孔子的思想为主的,当然也不抛弃博大精深的儒学中的其他的精华。

关键词:儒家思想;孔子;精华

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颗卵石几沉几浮,那就是影响了中国人近三千年的儒家思想。这三千年的思想传统不在于古老——因为世界上有许多古老的文明,而在于它有新的内容。正是这样,它被时间注入了新的活力,以致没有被挤出历史舞台。儒家思想在现代人看来是古老的、生疏的,但并没有被人们完全遗忘,我们不能否认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脑子里都还或多或少地印有着它;它是有弊病的,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抛弃它,殊不知无源之水不能流长、无本之木不能繁茂,一个全新的来历不明的思想是不易被人们承认并很快接受的,是取代不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地位的。那么,我们的社会是否可以不需要任何一种道德机制呢?答案是不,一个社会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必须具有某种精神制约机制,使每个社会成员知道应如何行事而不致与他人、与社会相冲突。尤其是在经济增长与道德滑坡相矛盾的今天,更需要一种精神机制润滑于其中。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将现成的儒家思想批判地继承下来呢?难道我们不应该保留它、雕琢它,让它——儒家思想在当今大放异彩吗?

孔子的学说可以叫作“仁学”,是一门研究人与人关系的学问。孔子提出了“仁”和“礼”等概念,“礼”是人们的行为规范,而“仁”是“礼”的根本内涵,是伦理道德观念的基本根据,是作人的根本道理,是人们应该追求的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说“仁”是孔子全部思想的核心。孔子提出“仁”的概念并不是偶然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时代社会发展的状况。春秋时代,铁器开始使用于农业生产,生产力发展了,私田扩大了,因此产生了一个新问题:如何使失去生产兴趣的劳动者对生产发生一定的兴趣,不再逃亡,使他们能“近者悦,远者来”,以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同时又由于周天子势力衰落,诸侯竞起,统治者内部矛盾重重,战争不断,这一时期,“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在这样的“春秋乱世”,孔子本着内心的仁爱和对社会的忧患,为了挽救衰微的周礼,所以提出了“仁”,并希望人们能按照“礼”来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以达到“仁”的境界。在今天,这种人与人的互助在现实社会中是很缺乏的,我们就应该通过“仁”来使帮助他人成为人们内在的自觉的理性活动。只有帮助他人成为了人们自觉、主动的行动,世界才真有可能充满爱。

谈到儒家思想不能不涉及到中庸之道。中庸即恒取事物之平衡点。孔子曾说过“过犹不及”、“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还说过“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即一个人不能只惠或只费、只劳或只怨、只欲或只贪、只泰或只骄、只威或只猛。在儒家成立的时代,与他同时并立的,有极右派的法家,断言性恶,取极端干涉论;又有极左派的道家,崇尚自然,取极端放任论。但法家的政策,试于秦而秦亡;道家的风习,试于晋而晋亡。在汉初,文帝试用道家,及其子景帝,即改用法家;及景帝之子武帝,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延用至清季。可见极右派和极左派,均与中华民性刁二适宜,只有儒家的中庸之道最为契合。说到要发展儒家思想,我们不禁要考虑到其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孔子的教育方法在今天也是值得借鉴的。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他认为十二者并不是生而知之的,必须经过学习,甚至很艰苦的学习始能养成一个完美的人格,养成最高的理想人物——仁者,所以他从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很多有意义、有启发性的教育思想和求知的方法。他看重学习要有认真的态度,强调“学而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自述“吾十有五志于学”,自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的思想中又体现了学习就是“知”,《论语》中言“知”有七十二章,一百一十七个“知”字,皆作动词用,作名词通“智”。《论语》中言“知”和“智”是相连的,凡言“知”,必归结于“智”,凡言“智”必起源于“知”,可见智是从“知”(学习)中而来的。

从上述各方面来看,儒家思想在当今的中国社会生存与发展有着如下的优势:一是儒家思想流传几千年至今,已被人们了解,并且有一些伦理道德传统已在人们心中扎下了根;二是儒家思想是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所以对中国社会的协调发展很有意义,而一个社会的协调对其进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三是儒家对个人修养的问题采取“内圣”的方法,易于人们接受,自觉约束、执行,可以有利于改进现在亟待提高的中国人的道德素质;四是儒家思想对经济、科学、教育等方面益大于弊乃至有益无弊;五是儒家思想中强调了“责任心”,每个人于己于他人于国家都要肩负着一定责任。

参考书籍

[1]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李颍科.儒学与中国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任继愈.继承儒学的创新思想.摘自妇L京日报》,1996年8月3日

[4]蔡元培.中华民族与中庸之道——在亚洲学会演说问.转摘自《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散文精品》 (奠基者卷).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6.

[5]汤一·介.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转摘自《中华文化讲座丛怙》.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6]陈定闳.中国社会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7)焦国成.圣哲先师孔子.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 · [8]儒学与21世纪——纪念孔子诞辰2545周年暨国际儒学讨沦会论文集,华夏出版社.

作者简介

高佩(1987-),女,山西省吕梁市,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精华孔子
不同的茶第几泡是精华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儒家思想与书法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略论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