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千种乡土植物“进城”记

2016-05-30 20:17周神青
当代党员 2016年9期
关键词:璧山兴华乡土

周神青

——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

多年来,家住璧山区的刘兴华习惯每天饭后外出遛弯。

最近三年,他发现,随着乡土植物慢慢增多,璧山城区正逐渐变得“满眼有绿色,处处皆景观”。

这些慢慢增多的乡土植物,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还让城市生态形成了良性循环系统,使城市向自然回歸。

“深绿”困惑

2013年初春,璧山秀湖公园。

小树发出了新芽,嫩绿爬满了枝条。

自2012年9月28日开园以来,刘兴华每天都要来这里转转。

他喜欢看看这里新移栽的花草树木,听听流水声,闻闻新鲜空气。

“在这里有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刘兴华说。

后来,刘兴华散步次数逐渐减少了。

“公园里植物品种太少,看久了没有新意。”刘兴华说。

有同样感觉的,还有刚被儿子从农村老家接到城区的73岁老农李祥民。

过去几十年,李祥民一直在家种地,他喜欢乡村植物的熟悉味道。

去了秀湖公园几趟后,他也不愿再去了。

“不得劲,数量少,长得也不好,我更喜欢老家水塘的水葱、水菖蒲,而且这么大一个公园,竟然连鸟都很少看到。”李祥民说。

城市植被量少品种单一,自然环境缺乏生命力,让整个璧山城区少了一些生机和活力。

“过去,不加选择地引进污染企业,虽然发展了经济,城市建筑变好变新了,但是环境却被污染,绿化面积也减少了。”璧山区环保局局长张川说。

其时,当地党委、政府提出了“深绿城市”的发展战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璧山的回答是:通过引入乡土植物,让城市重新焕发生机。

秀湖试水

2013年3月12日,璧山启动千种乡土植物“进城”工程。

半个月后,秀湖公园。

刘兴华和李祥民以及其他常在秀湖公园散步的人们聚到了一起。

“这些外地植物能不能适应璧山的气候?”

“是不是就只有秀湖公园栽种了,其他地方不种了?”

…………

栽种在秀湖公园内的乡土植物引来了他们的议论。

此次“千种乡土植物‘进城”工程,90%的植物来自西部其他地区,观赏花卉、观赏果树、绿化植物各占三分之一。

它们首先被种植在秀湖公园。

“引进乡土植物,主要是因为它们已经适应了璧山的气候和水土环境,不会因水土不服而造成浪费。”璧山区委书记吴道藩说。

这些乡土植物相继“进城”后,秀湖公园焕然一新。

“美是美,但就怕只有这个地方有乡土植物,对整个城市环境产生不了大的影响。”刘兴华有些担心。

“在璧山,建筑不是城市的主体,植物才是主体。千种乡土植物入驻秀湖公园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城区其他大公园,还有街道、校园甚至厂区都要引进。”吴道藩说。

“在未来,我们要让璧山一年四季都生产植物果实,吸引更多的鸟类栖息。鸟类聚居产生的排泄物,又能为微生物生长创造条件,微生物增多有利于对落叶进行分解,促进植物更好生长,从而形成生态‘循环,使‘城市回归自然。” 吴道藩介绍。

品质保障

千种乡土植物“进城”工程的启动,让张川心里有了底。

“让‘城市回归自然,给我们环保工作设置了一条碰不得的红线。”张川说。

2014年10月的一天,璧山区环保局。

张川正在办公,一位“老朋友”突然给他打来电话。

“我想办个废旧塑料加工厂,环保设备这块能不能‘照顾下。”“老朋友”在电话那头兴致勃勃。

张川一听,丝毫没顾及“老朋友”的面子,直接予以拒绝:“这几年我们为治理环境,关停了很多污染企业,非但设备不能照顾,就是你这个项目在璧山也是被禁止的。”

除了拒绝污染企业准入,璧山在千种乡土植物“进城”的选种上也坚决把好准入关。

作为此次工程的负责单位之一,璧山区林业局负责部分植物的选种。

2015年3月,石柱县某苗木种植基地。

“经过考察,你们基地培植的水杉苗不符合标准。”璧山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对基地老板说。

“为什么?”老板不理解。

“苗木太小,还得长两年。”

“我可以便宜卖给你们。”老板将负责人拉到一边。

“这是不允许的。”负责人语气坚决。

从为“进城”植物选种开始,璧山区林业局、农委、市政园林管理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就常常碰到此类情况。

“三年间,璧山投入超过10亿元,陆续引入3000余种植物,并把好准入关,确保了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吴道藩说。

自2013年3月启动千种乡土植物“进城”工程以来,前后有几十家苗木或花卉种植基地因不符合标准被拒,选择引入的这3000多种乡土植物,被种植在璧山的公园、街道、学校和工厂等场所,让璧山真正实现了“林在城中,城在林中”。

“目前,璧山城市园林绿化面积已超过1300万平方米。今年璧山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将达48%,人均公园绿地增加到23平方米。”璧山区区长章勇武说。

正面效应

随着大批乡土植物“进城”,璧山付出的努力也开始收到回报。

在落户璧山微电园拓展区之前,澳洋顺昌公司已和重庆另一个园区谈妥。

但在签约前一天,公司总经理陈锴偶然来到璧山,立刻被当地的生态环境吸引。

他当即决定,重新到璧山考察。

一周后,公司落户璧山。

生态环境的改善,还让人们感受到这座城市越来越大的魅力,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指数。

2015年6月中旬,璧山街头。

在经过一棵大树时,刘兴华和几个同伴停了下来。

在树的顶端,他们发现在一个人工制作的鸟巢里,传来了幼鸟的鸣叫声。

“竟然是灰喜鹊。”看着喜鹊飞出去又飞回来,刘兴华感叹道。

“现在环境真的变好了,挂在大街上的鸟巢都能孵化出幼鸟。”同伴唐大爷笑呵呵地说。

每到傍晚,这些鸟儿成群结队地飞回来,公园里就热闹起来。

如今,凭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璧山的城市发展后劲和竞争力也日益提升。在这座渝西小城面前,一条社会经济生态良性循环的大道正越来越宽。

猜你喜欢
璧山兴华乡土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兴华市林湖乡:村企联建共走振兴路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摄影作品欣赏
在这里遇见主城
马兴华摄影作品欣赏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