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

2016-05-31 19:02赵尹玲王云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6年5期
关键词:绘本图书幼儿

赵尹玲 王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目标中针对5~6岁幼儿的阅读提出:“发展幼儿早期阅读能力,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如何真正落实,我们觉得重在习惯的养成。

一、创设舒适阅读环境,帮助幼儿“想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学生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试想一下,一个安静、温馨的环境,光线充足,地板上铺着柔软的坐垫,房间周围的墙壁上叠靠着软软的包垫,还有许多舒适、美观的靠垫。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可以选择一本自己喜欢阅读的图书,以自己喜欢的姿势惬意地享受阅读活动带来的乐趣,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吗?因此,我们要让环境成为孩子的第三位老师,营造温馨、和谐的阅读氛围,吸引幼儿。如何针对大班幼儿营造良好的区域阅读环境?我们觉得需要“软”、“硬”兼施。

软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阅读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给幼儿充足的阅读、观察图书的时间,认真地倾听和鼓励,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

硬环境:活动是幼儿成长的平台,我们要以丰富的阅读活动为载体,不断积累幼儿的阅读经验,提升幼儿的阅读水平。如每周开展一次阅读日活动、故事表演活动等,让幼儿的阅读经验不断得到拓展,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二、投放多元阅读材料,帮助幼儿“乐读”

幼儿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是一切阅读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投放幼儿喜欢的绘本图书,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需要选择相匹配的图书至关重要。图书里可爱的形象、柔和的色彩、幽默夸张的表情,还有那贯穿始终的情感……这些幼儿喜闻乐见的绘本图书难道不会引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吗?

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是幼儿“乐读”的重要条件。图书多样化,一是指题材多样化,从幼儿的生活到天文地理,从身边的亲情到环保教育等等,适合幼儿的阅读内容都可以让幼儿阅读。二是指文体多样化,包括绘本、故事、散文、谜语或科幻童话等。三是来源多样化,图书既可以幼儿园购买、班级订阅,也可以幼儿自带,还可以师幼共同制作。在阅读过程中,让幼儿充分体验阅读材料的多元化。

幼儿阅读材料的投放要具有目的性。比如培养大班幼儿爱的情感,虽然爱是孩子自然的情感,但通过绘本可以更好地激发。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只知道被关心,被爱护,被谦让,那如何学习尊重和认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关心、爱护他人呢?为此我们为大班幼儿提供了关于情感类的绘本图书,例如绘本《搬过来,搬过去》。

幼儿阅读材料的投放应具有操作性。幼儿阅读能力的形成,除了热爱阅读、懂得书面语言的意义,还必须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认读活动,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必要的阅读技能。例如排图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鼓励幼儿在看懂每幅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和自己的理解分析,将图片排序并大胆讲述。再如图书制作活动:让幼儿尝试做小画家、小作家,鼓励幼儿将自己想说的故事进行口述,从废旧图书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图片或绘画,再请家长老师帮忙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后装订成一本图书,这样,幼儿就可以在同伴间相互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了。

三、构建适当阅读规则,帮助幼儿“会读”

如果说兴趣是引起幼儿行为的内部动机,规则则是约束幼儿行为的外在要求。正确规范的阅读引导对大班幼儿养成正确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如果仅仅采用说教式的阅读规则,当孩子们进入阅读区时,便出现了拥挤;选择图书的时候争抢;看书的过程中吵吵嚷嚷;活动结束后更是一片狼藉。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要怎么办,而是生成对应的常规活动,分解式地解决阅读区的规则问题。从“这里的人太多” “受伤的书” “吵闹的图书区” “送书回家”,教师给予一定的线索,让孩子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自主构建阅读规则。孩子们通过观察、商讨、参与、设计、制作,最后构建出了阅读规则。如:

1.限制阅读区看书的人数。每次不得超6人,以保证安静阅读。

2.看书时要看完一本再拿一本,不与别人争抢图书。

3.看书时不能大声讲话,避免影响他人。

4.要求幼儿注意用眼卫生,坐姿要端正。

由于阅读活动规则是幼儿亲自参与制定的,因而,幼儿都能较好接受并能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遵守。

四、放慢阅读指导,帮助幼儿“阅读”

每个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喜欢阅读,想象力极为丰富,但表达不够;有的孩子阅读习惯太差,影响了他的阅读水平。因此,老师应关注孩子的个别差异,针对幼儿的不同水平给予不同指导。

尊重幼儿的阅读方式。大班有的幼儿已有识字基础,甚至能做到是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读;有的边看边自言自语;有的是浏览过后再次阅读;有的是从前往后仔仔细细读;有的则被图书画面所吸引,阅读书中人物的形态、动作;有的则急于和同伴分享……在这样的自主阅读中,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地对图书内容进行观察、理解和讲述。其实,我认为只要幼儿的声音不是很大,不影响到其他孩子的阅读活动就完全没有问题,这样尊重式的指导多好啊!

调整活动目标,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幼儿阅读的目的是发展幼儿能力,有序、细致地观察图书画面,通过自主阅读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通过观察到的画面信息猜测故事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减少活动环节,保证阅读理解的时间。有了足够的时间,幼儿能够充分观察,甚至反复阅读。他们能关注到图书中更多的内容,发现画面中更多的趣味。此外,由于时间宽松,教师能够以更加放松的心态去倾听幼儿在阅读后的理解,并能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

针对指导,放慢指导。在幼儿选择阅读材料后,三三两两、自由分散到阅读区进行阅读时,教师便可以开始观察个别幼儿的活动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不要盲目指导,扰乱孩子的思索。教师应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阅读氛围,幼儿围坐在一起边翻边看,边看边说,当有惊喜的发现时会忍不住拿给旁边的同伴看,并告诉同伴自己的发现。同时,幼儿阅读过程中,老师更多的是用双眼余光悄悄地关注幼儿,审视幼儿的阅读状态,若孩子都很投入地在阅读,那么老师此时没必要参与介入指导。此时,老师应和孩子一样,一起轻轻地翻书、静静地阅读,给幼儿一种隐性的示范,营造出温馨的阅读氛围。当幼儿出现常规问题或困难时,教师用微笑、眼神、轻柔的语言、动作及时进行个别引导,不影响其他的幼儿。

融合分享阅读过程,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在留给幼儿充足时间阅读后,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观察讨论书中的图意、细节和内容,即便幼儿判断错误,也不立即阻止,而是帮助幼儿不断分析推理,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图意、细节和内容。在图画的阅读和讲述过程中,图画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人物之间的对话,是幼儿不容易掌握的,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角色的扮演体会角色想法,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图画。

五、幼儿阅读的立体化延伸

要让大班幼儿乐于阅读,就应该让阅读的氛围如影随形,采用集体阅读和区域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并可利用好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如餐点后、离园前等时间,让幼儿可以随时接触图书,和同伴一起坐下来阅读,获得认同、接纳、借鉴等丰富的阅读经验。这样不仅加强了对幼儿的启发、引导,培养幼儿多动脑筋,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也符合幼儿年龄特征,满足了幼儿对阅读的渴望。

家长是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积极营造亲子阅读平台,让家长多维度了解阅读对幼儿的重要性,进而家园协作共同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例如:我园在家园联系栏和班级网站上分享,幼儿园把孩子每天的阅读活动和要求进行文字记录,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同时鼓励孩子和家长踊跃报名,把自己最喜欢的绘本故事讲给大家听。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亲子图书制作”活动,鼓励、吸引家长也一起参与进来,让家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聪明才干,以不同方式与孩子一起讨论、设计、制作。

综上所述,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幼儿终生受益。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有策略地进行帮助和指导,与孩子们进行交互式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绘本阅读和理解活动中喜欢阅读、学会阅读、陶醉于阅读,在阅读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获得成长。

猜你喜欢
绘本图书幼儿
绘本
绘本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绘本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