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2016-05-31 23:54
广东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决赛机器人智能

【国内】

第19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赛多个冠军“花落”中国

第19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赛中国队取得优异成绩,喜获多个冠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蓝鹰队“可佳低成本移动平台”在竞争激烈的专业组机器人精准测试项目中斩获冠军,成为此届机器人世界杯赛场上的首个冠军。

“可佳”是2015年机器人世界杯上首次亮相的机器人,它不仅能负重40公斤,还能跨越3厘米高的门槛,并能很好地规避障碍物,以高出第二名20多分的总成绩夺得第一。

在仿真2D组决赛中,前八强中国队占了四席,中科大蓝鹰队反超日本HELTOS队夺冠,实现三连冠。此外,第六名是安徽工业大学雨山队、第七名是中南大学云麓队、第八名是合肥工业大学引擎队。

在家庭服务机器人项目决赛中,因网络出现故障,中科大蓝鹰队机器人“可佳”以8分之差,惜败于总分93分的德国Homer队,屈居亚军。

在标准平台组决赛中,澳大利亚队以3比1战胜德国队;在小型类人组机器人决赛中,浙江大学ZJU Dancer以0:1憾负日本ClT Brains Kid队,屈居第二;而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M Dragon队则以5:0的绝对优势在小型机器人组决赛中超越伊朗代表队,获得本组冠军。

在类人组机器人成人组决赛中,美国以5:4战胜伊朗获得冠军;中国台湾、日本分获三、四名。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Water队在中型组机器人决赛的最后一场比赛中以4:1战胜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成功斩获中型组机器人比赛冠军。

在CoSpace决赛中,中国深圳Winner队摘得小学组冠军,这也是中国团队连续第二年获得该组别冠军。中学组的决赛中,来自昆明的SpringCity以470:1160遗憾落败于日本Fujisan。

安徽工业机器人产业形成“产、学、研、用”产业链集聚发展态势

2015年以来,安徽省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速度加快,截至6月底,全省共生产工业机器人900余台,比去年同期增长30%。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家电、食品、建材等行业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安徽省装备制造业的结构调整。

近年来,安徽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日趋完善,核心竞争力日益凸显。从2013年起,安徽省积极落实“芜马合”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试点配套资金,重点支持集聚区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产业化、示范推广应用和产品检测等服务平台建设。2013年以来,集聚区新建机器人产业重点项目达76个,累计总投资达127.32亿元,一批国内外相关龙头企业纷纷落户集聚区,有力提高了安徽省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等核心技术的研究水平和能力。

目前,安徽省已初步形成以中科院智能研究所、合工大智能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为研发主体,包括埃夫特、欣奕华等整机生产企业集群,巨一自动化、井松自动化等系统集成企业集群,固高自动化、翡叶动力科技等关键零部件企业集群,中联重工、江淮汽车等典型应用企业集群的产、学、研、用产业链集聚发展态势。

澳门中学生机器人世界杯科普夏令营在合肥成功举行

2015年澳门中学生机器人世界杯(Robocup)科普夏令营于7 月19日至25日在安徽合肥成功举行。此次比赛由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统一组织协调,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和澳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安徽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承办。

机器人世界杯是智能机器人的一项顶级国际赛事,每年举行一次。澳门派出代表队参加了此届比赛,并专门组织夏令营观摩了比赛。夏令营由澳门6所中学的50名高中生和带队老师组成。师生们不仅观看了智能机器人的演示、亲自参与组装机器人,而且与智能机器人俱乐部的各国成员进行互动和交流。此外,营员还参观了家用智能机器人、工作智能机器人、机器人救援以及机器人世界杯足球比赛。夏令营期间,澳门师生还分别参访了中国科技大学和科大讯飞有限公司,并对当地的科技资源、自然和人文环境进行了考察。

澳门特区政府大力支持中小学生参与机器人的制作和竞赛,在内地及国际上举办的多种赛事上多次取得优异成绩,特区政府希望在该领域进一步加强与内地学生的交流。

北京打造中国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高地

北京市科委于2015年6月23日发布《关于促进北京市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作出部署。

《意见》提出,北京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总体思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首都科技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展,不断提升制造业装备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服务制造强国建设。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以突破关键技术为核心,以提高产品设计、研发及制造能力为支撑,推动新产品开发以及新应用领域开拓,进一步提升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水平。营造发展环境,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标准规范,加强资源共享,努力形成良好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体系,为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提出主要发展目标:到2020年,掌握一批国际前沿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研制一批关键零部件,形成完善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体系,支撑北京智能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意见》提出四大重点任务:一是开展以应用为牵引的关键技术攻关、功能部件及成套装备研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搭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北京持续产出原创性技术;三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机器人技术应用;四是优化创新布局,推动智能机器人创新集群式发展。

河北省实施智能制造创新工程

河北省将积极落实“中国制造2025”,着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实施智能制造创新工程。到2017年,力争河北省工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50台,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水平实现新突破。

为加快机器人产业规模化发展和推广应用,河北省提出,依托电子信息、专用装备、国防军工等产业和唐山开元、廊坊智通、衡水泰华伟业等骨干企业,打造机器人整机、关键零部件制造及集成应用专业基地。加大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应用,促进机器人市场规模扩张。着力推进两化融合和倍增发展,全面提升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应用水平。加快发展智能装备产业和智能产品。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在冶金、化工、食品等领域,开展以智能工厂为代表的流程制造试点示范。在汽车、轻工、电子信息等领域,开展以数字化车间为代表的离散制造试点示范。积极争列国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

光伏电站智能清扫机器人在安徽蚌埠市研发成功

目前,由蚌埠天柱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研制的“光伏电站智能清扫机器人”成功应用于“蚌埠市三馆一院3.43MW国家光电一体化”示范工程。

该项目由国家“千人计划”张榴晨教授带领创新团队开发,团队设计开发出智能控制程序系统,光电、红外传感器及ZigBee无线通讯模块,独特的浮动清洁头机构,实现机器人可遥控、可自由行走、可路径规划、能自救等功能,清洁速度大于1300m2/h,解决了光伏电站人工清扫效率低、耗水量大、清扫效果和安全性差等行业难题,填补了光伏行业的国际空白。

该产品已申请9项专利,其中“光伏组件组合转盘式清扫装置”等6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得授权,并得到安徽省科技厅立项支持。

重庆市成功研制出高效步行机器人

近期,重庆邮电大学教授李清都牵头的“重庆市杰青”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足式机器人步行平台“行者一号”高效步行机器人。该机器人步态自然优雅,接近人的行走效率,续航能力大幅提高。

目前,世界上机器人大多动作迟缓,效率不及人的1/10,这严重制约了机器人的续航、载荷和作业能力。针对这种情况,该团队通过研究人类行走“主动+被动”的动态步行理论,突破了机器人节能行走的关键技术,在足式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控制方法上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种全新的行走模型。“行者一号”只用单电机驱动和“点”足支撑,就实现了人类步行的动态平衡,同时克服了过去直腿行走脚擦地的难题。与世界最先进的步行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游侠”相比,“行者一号”行走效率更高,所需的驱动电机数减少2/3,机身重量减少1/2,足部轻到可以忽略;且续航时间更长,其自带上体可以携带多1倍的电池,待进一步优化后,有望突破100km持续行走距离和50小时的续航时间。

作为步行机器人平台,“行者一号”根据所搭载的设备定制不同功能,可在多个领域开展广泛应用,如替代人类从事危险环境的巡检、作业等。该项研究为重庆市发展尖端类人机器人奠定了初步基础。

猜你喜欢
决赛机器人智能
挺进决赛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