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6-06-01 12:20李国林
保健文汇 2016年1期
关键词:用药量比例年龄

●李国林

临床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

●李国林

目的:通过对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指导今后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些帮助。方法:采取随机选择法,选择本院2013 年5月至2014年5月一年时间内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患者8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后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此探究导致他们发生临床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通过本次对80例中药不良反应患者研究发现:①本次研究中,患者给药方式中通过静脉注射而发生不良反应有48人,比例为60%;②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中,年龄大于60岁有21人,比例为26.2%;③本次研究中,产生不良反应累及人体皮肤及附件32人,比例为40%,而累及消化系统患者则为27人,比例为33.8%。导致临床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①用药量过大者35人,比例为43.8%;②患者个人体质较差为21人,比例为26.2%;③配伍不当者则为17人,比例为21.3%; ④临床中药方法不当者为7人,比例为8.8%。结论:通过本次对80例临床中药不良反应患者回顾性分析可知,导致不良反应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用药量过大、患者个体差异、配伍不当以及临床中药方法不当这四方面原因,因而广大医疗工作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中药,从而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下保证疗效。

临床;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中药不断进步,其独特的疗效与作用逐渐被日益广泛地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然而正所述:“是药三分毒”,当前临床治疗上中药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少的不良反应,如此一来轻则导致患者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并且严重时更会加重患者病情。有鉴于此,本文将基于笔者研究实践,通过对80例临床中药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以期探究出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选择法,选择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一年时间内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8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38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为43.4±3.1岁。此外本次研究中80例患者中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有14例,没有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为52例,而不知道自身是否对药物有不良反应的患者为14例。

1.2 方法

通过对本次研究8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统计,随后分别记录好患者年龄与性别、不良反应累及的部位以及临床中药给药途径等数据,以此探究导致他们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

1.3 观察指标

为了准确的找出导致临床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本次研究中笔者设置以下三方面观察指标:①不良反应患者性别与年龄;②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时累及系统和相应临床表现;③患者临床中药给药途径。

2 结果

正如上文所述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通过对80例临床中药不良反应患者患者年龄与性别、不良反应累及的部位以及临床中药给药途径这三方面探究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

2.1 患者年龄和性别

本次研究8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患者中,100名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42人,比例为52.5%;女性患者38人,比例为47.5%;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为41.4±3.2岁。

年龄人数比例(%)男/女21-30 9 11.2 6/3 31-40 13 16.3 4/9 41-50 19 23.8 9/10 51-60 18 22.5 10/8 >60 21 26.2 13/8

2.2 不良反应累及部位与临床表现

在本次研究中80例患者中,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累及部位、临床表现的特征以及人数分别如下表:

累及系统与器官临床特征人数比例(%)皮肤及其附件皮疹、瘙痒、面色潮红32 40消化系统恶心、腹泻、反流27 33.8

神经系统头晕、头疼、抽搐10 12.5循环系统胸闷、心悸5 6.3肌肉痉挛、浮肿6 7.4

由此表可见,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分别位列第一,第二,它们人数以及比例分别为32人,40%、27人,33.8%。

2.3 临床中药给药方式

通过对本次80例临床中药不良反应患者治疗资料研究发现,他们给药途径以及发生不良反应人数分别为:①患者给药方式中通过静脉注射而发生不良反应有48人,比例为60%;②通过肌肉注射而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为15人,比例为18.8%;③通过口服给要而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为8人,比例为10%;④通过外部用药而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为6人,比例为7.5%;⑤通过局部用药而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为3人,比例为3.7%。由此可见,通过静脉注射而发生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给药方式。

2.4 临床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通过对本次80例临床中药不良反应患者治疗资料研究发现,笔者认为导致临床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①用药量过大者35人,比例为43.8%;②患者个人体质较差为21人,比例为26.2%;③配伍不当者则为17人,比例为21.3%; ④临床中药方法不当者为7人,比例为8.8%。

3 讨论

通过本次对80例临床中药不良反应患者回顾性分析可知,笔者认为导致临床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用药量过大、患者个体差异、配伍不当以及临床中药方法不当这四方面原因。比如在本次研究中患者个体差异上,发生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中,年龄大于60岁有21人,比例为26.2%,他们在本次研究中比例最高,这证实了老年患者应用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更高;又比如在给药途径方面,通过静脉注射而发生不良反应有48人,比例为60%,明显高于其他给药途径。

综上所述。广大医疗工作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中药,从而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下保证疗效。

(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1]王志强. 临床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中医学报, 2011, 26(11):1340-1341.

[2]靳秀芳.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临床对策[J]. 河北中医, 2010, 32(8):1224-1225.

[3]王琳, 安学锋.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16):102-103.

[4]钟玉兰, 徐丽芳, 李鹏. 中成药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J]. 江西中医药, 2012, 43(4):66-69.

猜你喜欢
用药量比例年龄
变小的年龄
人体比例知多少
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药量的影响分析
防治生姜田病虫草害的农药及使用方法
防治生姜田病虫草害的农药及使用方法
半夏泻心汤临床案例用药量的聚类分析
年龄歧视
算年龄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