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经济学视角下辽宁高职外语职业化教学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2016-06-01 01:12关宜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

关宜

[摘要]辽宁沿海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着辽宁高职外语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职外语教育要本着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宗旨,走职业化发展发向,为辽宁沿海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语言支持。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区域经济;高职外语教学;职业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022-02

一、研究背景

语言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经济学分支学科。该学科运用经济学来考察语言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以及语言和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从经济学的视角来诠释语言,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及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央实施的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辽宁省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辽宁省将发挥沿海经济带区位和先发优势,突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带动作用。在加快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的同时,推动金普新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有利于增强市场活力、开放动力的制度体系。

辽宁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高职外语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不断推动本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辽宁沿海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辽宁高职教育的发展,也带动着辽宁高职外语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职外语教育要本着服务于区域主导产业,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宗旨,密切关注本地区经济发展动态,为辽宁沿海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语言支持。

二、辽宁省高职外语职业化教学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辽宁省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辽宁将力争外贸进出口增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出口增长5%左右;利用外资保持基本稳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15%左右;引进内资增幅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基本同步。2015年,辽宁省进入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发展新常态。低迷的国际经济形势并未影响辽宁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跨国并购和吸引海外人才。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辽宁省外贸进出口总值2968亿元;其中,出口1615.6亿元;进口1352.4亿元。6月当月辽宁省外贸进出口565.7亿元,环比增长20.4%。其中,出口355亿元,同比增长3.8%,环比增长36.6%;进口210.7亿元。今年上半年,大连市进出口1624.9亿元,占同期辽宁省外贸出口总值54.7%。其中,大连市出口764.7亿元,占同期辽宁省外贸出口总值的47.3%;进口860.2亿元,占同期辽宁省外贸进口总值的63.6%。

(二)辽宁省高职外语职业化教学发展状况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非常强调能力特别是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高职外语教育是面向区域经济、面向区域主导产业、面向大众的高等教育形式,是外语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高职外语教学转向职业化教学是高职外语改革的必然趋势和要求。高职外语教育、高职外语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应呈现为一种互惠互利、良性互动的关系。课题组开展两组调查——调查1:辽宁省高职院校外语教学职业化程度的调查;调查2:辽宁省对外语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如下:

1.对辽宁省高职院校外语教学职业化程度调查结果的分析

辽宁省目前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50余所,几乎每个院校都开设公共基础外语、行业外语以及专业外语。本次调查采用发放问卷的方式,沈阳、大连和鞍山三地共五所高职院校近150多名学生和教师参与了问卷调查活动。调查问卷共设立包括高职基础外语教学内容实用性、外语学习同本专业联系的相关程度和是否设置专业外语以及专业外语学习同岗位实习对应程度等在内的33个问题。

调查显示,辽宁高职外语教育现状不太令人满意。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高职外语教学理念落后,不少院校仍将外语教学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极少涉及、甚至完全没有涉及高职外语教学职业化的范畴。(2)辽宁多数高职院校都在贯彻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思路,但实施的程度各有不同,就高职外语教学而言,这一理念并未完全体现。(3)高职外语教学改革不够深入彻底。无论是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到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都没有完全体现出同区域发展相结合的职业化的特征。在当前不断提出“中高职衔接”的要求下,不少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仍旧是对中职或是中学知识的重复。(4)学校对外语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及“双师型”培训的力度还不够,除了“双师”培训之外的职业化培训更是少之又少。

2.对辽宁省对外语人才需求调查结果的分析

为适应辽宁省及大连市本土区域的经济发展形势,高职外语教育应该以本区域经济服务为目标,以辽宁市场需求为导向。该项调查面向包括大连香格里拉大饭店、大连润璟有限公司在内的沈阳和大连两地共10多家企业,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外语掌握整体要求、企业较为重视哪些外语证书以及企业对员工专业外语掌握要求等问题。

调查显示,72%的企业表示不需要专业的外语人才,非外语专业学生在校所学公共外语知识基本能够满足岗位所需;66%的企业表示比较重视外语过级证书,但同时表示,学生在获得外语过级证书的同时,应具备同等水平的听说实际应用技能;42%的企业反映学生外语实际操作能力差,甚至不能完成基本的商务应用文体的书写。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商务型企业(包括酒店在内)对学生外语能力要求最高,重点强调学生对行业外语技能的掌握要达到熟练地程度。

三、高职外语职业化教学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高职外语教学的改革方向应该来自于外部的驱动,而不是内部的驱动。高职外语教学要在体现语言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突出实用性,要求学生既掌握语言技能又具备实用知识。因此,课题组认为,基于目前的发展形势,辽宁高职外语教育要以辽宁地区经济发展为风向标,走职业化的教育路线。

(一)高职外语教学课堂职业化

高职外语职业化教学是将高职外语教学划分为基础外语、行业外语和ESP外语三个教学模块。由于高职学生的外语基础大多较为薄弱,基础外语教学阶段还是不能被忽略。学校可以将基础教学阶段缩短至一学期。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中,训练学生的基础语言技能。

此外,高职院校应该为学生安排一年左右的行业外语和ESP外语学习学阶段。在这个阶段,根据辽宁地区行业企业对高职高专毕业生外语技能的要求,将企业的工作流程、典型工作任务或场景设计成教学内容。在行业外语教学阶段,以不同行业工作中共性的典型的外语交际任务为核心内容,以典型工作活动中需要的外语知识和技能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职业外语应用能力,并为其进一步学习ESP外语打好基础。在培养学生职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注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兼顾学生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其全面发展。

(二)建设高职外语实践新环境

高职外语教学职业化不仅要在课堂上充分体现,还要依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进一步训练来提高高职外语职业化教学的质量。要真正完善外语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必须给学生创造多角度、全方位、真实的或近似于真实的语言环境。建设高职外语实践新环境可以通过校内和校外两个渠道开展。在校内,通过举办外语文化节、外语演讲比赛、外语情景剧表演大赛以及外语口语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校外,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单位进行“校企合作”和“服务外包”等合作,争取企业的支持和参与,加强与社会的结合。通过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进一步认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更好地培养学生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三)培养职业化的高职外语教师队伍

高职外语职业化教育需要一支能胜任职业化教学的外语教师队伍。从事职业化教学的外语教师要把外语教学、行业教学和职业素质培养融为一体。多数的外语教师对职业背景不够了解而影响了行业外语和ESP外语的教学效果。建立一支跨专业的教学团队是当前培养职业化高职外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步。跨专业团队合作,让外语教师有机会同相关专业的教师及企业人员进行交流和学习,从而系统地了解专业知识,探讨专业问题,进一步提高行业外语和ESP外语的教学水平。此外,高职院校通过政策鼓励外语教师下企业实践、报考相关专业的职业证书考试以及参加“双师型”师资培训。外语教师通过各种实践性活动培养自身具备相关的行业素养,同时还能够将行业理论知识与外语知识有机融为一体。

四、结语

高职外语教学必须要深入改革,真正实现职业化教学。提高高职外语教育的职业化程度、加强高职“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从而提升外语服务在辽宁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责任编辑:章樊)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