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研究

2016-06-01 01:12刘秋珍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高职院校

刘秋珍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面临着新的压力与挑战,亟待转型与改革。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大众化,体育教育专业迅速扩招,学生整体体育素质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带来难度。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对中小学体育师资素质要求的提升,这使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面临压力。在此背景下,优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强化课程改革很有必要。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以飨读者。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024-02

所谓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即根据该专业的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育目的等,并基于体育教育专业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遵循科学的教学规律将体育教学内容分解为特定的课程,最终将其妥善安排、合理优化配置,使这些内容成为完整课程体系的一个过程。课程设置问题被认为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研究高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问题,对推动体育教育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一、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体育教育专业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愈加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课程设置作为该专业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其现状是客观与堪忧并存。从整体课程设置情况来看,无论是从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来说,亦或是从选修课程、实践课程来说,其整体设置状况都教以前有了明显进步,优化后的课程设置更有力地引导着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大体来说,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专业必修课和公共必修课(全校必修,包括师范类课程)所占学分与学时数最高,二者相较,又以专业必修课居多。选修课,即专业任选、专业限选次之,实践性课程的学分与学时数最低。大学英语、计算机以及教育理论等公共必修课和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篮球、田径等专业必修课更加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无论是在学期课程开设、考试侧重等方面都较限选、任选以及实践课程占优势。因此,从整体来看,这种课程设置状态较为合理,在一定时期内确实使体育教育专业蓬勃发展,但细化分析,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目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并未很好与中小学体育内容相链接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应用型中小学教师,因此,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既要设置专业理论课程,丰富学生专业知识,又要设置体育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素养与技能,更要设置能提升学生教学素养与技能的课程,凸显教育的职业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实践机会。但在此方面,一些高职院校并未做到课程内容与中小学体育内容的很好链接,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能“适销对路”,是相对失败的教育。

(二)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未能与时俱进

受传统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理念与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时,在教学理念上未做到与时俱进。如不能基于学生学习兴趣、体育认知、体育学习期待以及学生未来发展展开体育教学,也并未树立明晰科学的人才教育与培养目标,教师将教学任务的完成置于重要地位,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方面努力不够。再者,教学目标的模糊让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举步维艰。

(三)专业选修门类单一,专业必修开展缺乏自由

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对学生体育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同等重要,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存在着专业选修课门类单一,缺乏多样化,专业必修课开展过于拘谨、缺乏自由与自主权的问题。选修课是为促进学生体育个性发展,丰富学生体育素养,拓展学生技能所设置的不可或缺的课程,只有呈现多元化才能满足学生的各类学习需求。专业必修课程要基于学生学习需要自由、适当压缩部分课程,使课程开展更自主化。

(四)缺乏对学生教学实践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缺乏对学生体育教学实践以及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毋庸置疑,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要凸显三个特征,即职业性、教育性、体育性,三者缺一不可。但在具体的体育课程教学方面,学校往往忽视对学生职业素养、教学技能等的忽视。在教学技能方面,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教学实践平台。在职业素养方面,忽视对学生德育、智育的教育。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策略

(一)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及中小学体育教学优化课程

在优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既要确保课程体系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又要使课程设置迎合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并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相关联、相链接。首先,可整合体育教育专业与以上二者关联不大的课程。如,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了《音乐与体育教学》课程,还有一些学校开设了《体育史》、《体育概论》等,这些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中小学教学内容联系不大,故可适当削减课时,必要时可取消部分课程。其次,要充分利用有效学时基于中小学体育内容展开教学。在有限课时内,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应尽量教授中小学最需要的内容,即体育教育专业的精品课程应与该区域中小学体育考试内容相契合。例如,我国一些地区的中学体育教学内容有体操与队列队形、篮球、田径等,中考测试项目相应就有球类(篮球、足球等)、体操(双杆、单杠等)、田径(男女不一)、立定跳远等等。以上内容均可作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依据。

(二)丰富选修课门类,增加学时,凸显必修课自主性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选修课方面都做了诸多尝试与努力,无论是专业任选还是专业限选都呈现一定特征,但总体说来,依然存在着选修课门类单一、学时不够的问题。一般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任选课程集中在体育市场营销、营养学、体育美学、体育英语学以及公共关系学等几个课程上,从整体看,这些课程理论性强,实践性弱。鉴于此,应该多开设一些实践类、实用性的、综合性体育课程,也可以鼓励任课教师在教学上多多增加实践课程。专业限选课程上,可有计划增加专项选修课的比重,将限选课中的一些与中小学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的逐渐向任意选修课转移,转移后,可适当增加剩余课程的学时数。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必修课程来说,其课程开设应符合该专业的“特殊性”与“技艺性”,即本专业的学生可不用做到与全校学生一致的要求,保持专业自主权,可基于教学目标适当压缩或扩展学时、门类,如削减理论课程,增加技艺型课程等等。当然,削减或增加课时应基于课程培养目标以及中小学教学需要而定,不能盲目随意而为。

(三)强化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体育课程教学效率

强化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师资队伍管理与评价,是新时期提升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强化对现有体育教师的培训。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对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技能、职业素养、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之于体育课程教育的优势,强化课程教育效果。二是采用“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培育模式。“走出去”即高职院校要强化体育教师与本地区中小学的联系,这样可一定程度上避免高职体育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教育内容的脱节,也可使教师获取教育教学灵感,改善教学效果。“引进来”即聘请一些高水平、经验丰富的骨干体育教师、体育教研人员等走进高职院校进行教育讲座,或者担任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壮大师资队伍。三是启用退休教师组成监督小组关注体育教学实况。高质量学生要求高质量教育教学做支撑,而这要以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为基础,强化监督有利于教师各尽其责,确保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综上所述,课程设置问题一直是备受高职院校关注的教育改革话题。就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而言,其现状蕴含生机但又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问题成为新时期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拦路虎,亟待清扫。体育教育专业可通过优化课程培养目标、科学处理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开设事宜、强化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体育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等途径优化课程设置,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质量、高技能、综合体育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封丽萍)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高职院校
新课标下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体育专业课教学中学生满意度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