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校企力量 实现“三方”互动共赢①
——以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与新城宾馆工学结合为例

2016-06-02 09:24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高云胜徐恒山冯建平
中国商论 2016年12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高云胜 徐恒山 冯建平



融合校企力量 实现“三方”互动共赢①
——以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与新城宾馆工学结合为例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高云胜徐恒山冯建平

摘 要:本文通过对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案例分析,发现二者结合可以实现“三方”互动共赢的局面,即学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系;企业保证员工队伍的稳定与员工素质的提升;学生拓展职业规划并促进就业。这是互利多赢的举措,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互动共赢

徐恒山(1960-),男,汉族,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公司理财与职业教育方面的研究;

冯建平(1974-),男,汉族,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应用的研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学生提升专业技能,企业实现人才战略的平台。2013年以来,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通过与新城宾馆多年的合作共建,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互动共赢的局面。

1 校企融合实践运行案例

1.1实践基础

酒店管理专业是学院自治区级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也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建设项目之一,是自治区开设较早、办学条件与办学效果较为突出的专业,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内蒙古新城宾馆在硬件与软件方面,都是自治区服务行业的风向标,是五星级酒店的代表。宾馆与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开展的校企合作,合作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发展势头好,已形成了合作共赢的良性循环局面。

1.2实践路线

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与内蒙古新城宾馆间的校企合作,宾馆最初以接纳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实习为主,逐渐发展到面向导游、烹饪、会展策划与管理等专业群的实习生或毕业生,使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加强(见图1)。

图1 校企合作路线图

1.3实践岗位

宾馆对学院实习生集中安排的部门,主要以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等营业部门为主。实习主要集中在前厅接待、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等岗位,对宾馆的业务影响大,对服务质量起着决定作用,是企业对外展示与宣传的窗口。

2 校企融合实现“三方”互动共赢

以工学结合为主的校企融合模式,形成了企业、学校、学生三者互动共赢的职业教育体系(见图2)。企业保证职业教育的实用性与现实性;学校提供教学资源,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学习,其学习质量和学习程度是判断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图2 工学结合综合实践平台构建链图

2.1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把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即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及专业知识的人才。学院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具有现代商人头脑和文化素养的能操作、会经营、懂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依托校企间的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1.1有利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最初沿用“2.5+0.5”的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即在三年学制中,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半后,到企业参加半年的顶岗实习。该种模式的不足之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要求不能实现“无缝对接”,企业往往对实习学生在上岗前要花费大量精力开展岗前培训。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之一是学校所教、学生所学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企业只能通过专门培训来弥补这一环节。同时随着实习结束,学生面临毕业,专任教师没有机会对教学效果做更深入的了解,导致教与学、学与用之间的脱节。新城宾馆人力资源部李经理强调“希望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使学生在进入用人单位后,可以适应岗位需求,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零过渡’”。

学院充分听取并采纳宾馆相关业务部门的意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即在学制不变的前提下,对实习环节做出调整:第一、第二学年以在校学习专业知识为主,第三学年上半学期学生深入企业参加顶岗实习,下半学期返校上课,即“2+0.5+0.5”的培养模式。此种模式能够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内容在企业的应用情况,为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找到依据。学院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不断强化,在参观企业、认识实习的基础上,学院加大投入,改善实训条件,确保实践操作的效果,同时具备了前厅、客房和餐厅技能鉴定的要求。第五学期完成顶岗实习,第六学期返校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见图3)。

图3 “2+0.5+0.5”教学模式示意图

学院将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纳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形成PDCA循环管理模式(见图4)。P(PLAN)策划:根据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D(DO)做:实施过程;C(CHECK)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A(ACTION)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

通过PDCA循环管理,保证实习的正常进行,对于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反馈并处理,严格按照实践教学的程序进行,提升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图4  PDCA循环管理模式图

2.1.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是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离不开企业实践这一重要环节,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通过跟随实习学生一同进入企业,深入服务第一线,见证酒店的服务、管理、经营过程,实现理论知识到实践知识的完美过渡,为由校到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零对接”积累第一手素材。学院明确规定专业课教师为实习期间指导教师,为教师创造了社会实践的平台。

对于学生而言,作为教学质量的客体,通过深入企业开展顶岗实习,一方面促使学生完成角色转换,加速社会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在工作任务的驱动下,激发专业兴趣,提高动手能力。旅游系苏伦高娃老师认为“学生实习效果显著,专业水平、业务能力、个人素质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1.3有利于形成品牌效应

通过学生在企业的良好表现,把教学成果向社会进行全面展示,有助于形成品牌效应,对专业与学院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连续7年就业率稳居全区同类专业之首,均达到100%。在实习期间,学生积极参加行业举办的各类技能比赛,成绩斐然。以2012年~2013年为例,获得自治区级个人奖5项,自治区级团体奖5项,获得国家级团体奖1项,为企业和学院争得了荣誉。

2.2企业保证人力资源发展的条件

2.2.1保证员工队伍的稳定

因酒店行业的特殊性,企业员工流动性大,极易形成“用工荒”。新城宾馆通过与学院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不但没有出现因人员大量流动带来的“用工荒”,反而在合作的不断深入中,锤炼出一支人员稳定、质量保证的员工队伍。从2003年到2014年,宾馆共接收学院1500多名实习生(见图5)。

2.2.2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学院为新城宾馆提供了一大批具有专科层次和较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实习中能为企业做好各项日常服务工作,并能出色地完成各项大型接待任务。如每年自治区召开的两会,以及各级领导来访的接待任务。新城宾馆执行总裁徐经理认为:“学生在新城宾馆实习期间,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学用结合,认真履职,对宾馆的接待、经营给予了巨大的支持。”

图5 2003年~2014年实习生数量统计表

2.2.3保证企业长足发展

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企业可以发现人才,并能够及时补充新鲜血液,保证企业的人才储备。如部分实习学生在毕业后,又回到宾馆成为了当家人,在众多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的学生中,目前有16名学生成为了宾馆的中层管理者。新城宾馆执行总裁徐经理认为:“部分留在宾馆工作的毕业生,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质,是新城宾馆接待服务工作的重要力量。”

2.3奠定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

2.3.1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两年的在校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通过深入企业半年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构建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最终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酒店管理人才奠定了专业基础。实习生李艳华认为:“通过实习,不但掌握了高标准服务的技能,学会了跟进式服务技巧,更为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员工奠定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与服务技能。”

2.3.2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

学生在生产、服务第一线接受企业管理,在岗位上接受师傅的“手把手”传授,切身体验到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通过校企的熏陶,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与作用。实习生马妍认为:“通过6个月的实习与生活,使我完成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角色转换:从刚踏出学校的迷茫,到现在走上工作岗位的从容与淡定。”

2.3.3拓展学生的就业前景

校企合作符合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可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以此为平台,完成专业知识与业务素质的积累,为未来更加广阔的就业前景与自主创业构建新的平台。如出色完成实习任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的企业与岗位时,可以凭借其在新城宾馆获得的职业能力与良好的实习背景,可以面向各级各类宾馆、酒店应聘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规划自己大有可为的职业前景。

3 校企不断深入融合的发展路径

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通过与新城宾馆紧密的校企合作,既赢得了企业的认可,也获得了学生的赞誉,更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通过调查与了解,校企间继续开展深度融合的空间仍然很大。

3.1共同开发实训项目

校企共同对典型岗位归类分析,对核心技能进行分级梳理,提炼企业用人需求,岗位需求,结合实际,共同开发教学实训项目。通过实训项目的开发,企业将人力资源战略伸到学校教育之中,为培养实用型人才发挥作用。

3.2共同铸就人才培养“双基地”

校企实现实训基地的紧密衔接,可以把以企业为主体的校外实习基地与以学校为主体的校内实训基地,打造成共同育人的“双基地”。企业把在职培训安排到学校进行;学校可以面向社会组织短期培训,把实践环节安排到企业进行。通过共铸人才培训基地,合理利用校企资源,共享建设成果,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由学院与新城宾馆共同研究的课题“商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获得2014年自治区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3.3共同推进“岗课证赛”融通

针对企业对人才岗位职业能力的专门化要求,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引入职业岗位等级证书和行业技术标准,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职业等级证书和技术标准组织教学和技能比赛。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衔接、课程内容与企业最新技术发展的衔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融通。

4 结语

通过对学院与新城宾馆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梳理,笔者认为要形成校企间的深度合作、良性合作、共赢合作,校企之间就要努力形成互相支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要强化互为服务的理念和强烈的使命感,共同确定双方合作的功能定位,担负起各自应尽的责任,保证职业院校的教育行为与企业的用人需求不错位,并主动融入对方发展的产业价值链中。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培养优质人才的力度,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也才能为学生的就业与职业规划创造条件。这是互利多赢的态势,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 倪宁.关于高职发展半工半读模式人才培养的探索[J].2012(3).

[3] 沈文馥.海西旅游产业发展与高职教育研究[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高云胜(1974-),男,汉族,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教务处质量管理科科长,讲师,旅游管理硕士,主要从事旅游与饭店管理教育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①201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级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构架与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类别为自然科学一般项目(NJZY315),项目负责人:冯建平。

中图分类号:F24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4(c)-185-03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