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美”对学生教育的作用探析

2016-06-03 07:57郝熙凯
采写编 2016年1期
关键词:美育美术德育

郝熙凯

摘要:“美”是人类文明的主体,知“美”不易,得到“美”更难。如何应带学生尊重生活,关注深入生活,积极发现、创造,传播“美”则贯穿整个美术课教学过程。教学的宗旨是要培养学生既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又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同时热爱生活,身心健康。素质教育恰恰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实施素质教育美术课教学不可忽视。

关键词:美术;美育;德育

一、美术课教学在智育、德育上的优势。

板起面孔做学问或许是对科学态度的严肃与认真,但板起面孔教学却让学生感到知识的遥不可及而乏味。美术课教学就是力求在一个宽松而愉快的氛围内完成教学目标,因为“美”来自生活,学生有一定生活感悟时自然对“美”流露出一种向往和渴求,也正是这种自觉的学习态度拉近了与知识之间的距离,随之渗入德育教育毫不牵强,费力。所以说美术课教学在德育,智育上占有优势。

例如:透视课是对学生进行绘画技能训练的起始课,突出强调透视规律的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绘画能力。若单纯从透视学的理论讲起学生不易接受,可日常生活中透视现象是学生熟悉的。放眼看去,同样宽的马路,近处宽远处窄,同样高的电线杆,近处高远处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这种近高远低,近大远小的现象并指出这就是透视现象,学生从被动听到主动参与,一些透视学的基本概念:视点,视域,心点……在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下识记起来也显得游刃有余。

再如:人人都有爱美之心,对服装学生往往很敏感,所以在服装设计课中表现出极大地热情。服装是一种文化,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诸多因素,其中服装设计符合着装人身份很重要。学生的校服设计能体现出这一优势吗?校服在学生的衣柜和心理到底有多重?带着疑问上课可展开讨论。马上有学生提出校服设计应大方简洁,轻便舒适,但统一的款式、颜色却抹煞了青年学生的个性。抓住这个问题可以引出校服的穿着是集体精神的体现,时时提醒个体是集体中的一员。美国许多州的学校同样要求学生穿校服,它不仅有实用性还是集体、民族、国家团结一致、荣辱与共精神的体现。在这节课上学生对服装有了新的认识,对个体与集体也有了新的认识。

二、美术课教学培养学生劳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

美术是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其创造过程的魅力并不逊色于作品本身。学生能在美术创作过程中亲自感受制作的愉快,创造地神奇,即便是一副平凡的学生习作,它背后的努力与付出也该值得骄傲,学生在创作中锻炼了身心,增长了劳动技能,这种行为本身就是美的。

在篆刻课中学生从构思、印稿设计,到最后“以刀代笔”,“以石当纸”,把所有创作的作品表现出来,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要有毅力有恒心。篆刻本身就是一种劳动,是一种脑力与体力紧密结合的劳动。学生在篆刻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劳动技能,又培养了细心谨慎的工作作风,不怕艰苦,认真负责的优秀品质。

工艺美术课、室外写生课、雕塑课……同样锻炼了脑与手,体力与智慧,艺能,技能,体能的结合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鼓励,肯定,扶植学生认真地态度和吃苦地作风同样重要,因为作品中包含了学生的智慧和汗水,这种精神、体魄与技能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三、美术课教学陶冶美的情操,追求美的生活。

高尔基说:“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完善”。美术课犹如一把钥匙,帮我们打开艺术殿堂的大门,带我们进去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美术课是一门必修课,在学校整体教育环境中,以其特殊的教学内容,承担着人才培育中的特殊任务。它为学生完备美术知识,塑造优秀的品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打下了基础。

例如美术欣赏中,美丑的分辨力,艺术的鉴赏力,艺术美的理解力,感受力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未来的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审美文化素质无疑不可忽视,美术欣赏课不仅提高人的艺术修养而且在审美愉悦中对性情的陶冶,情感的丰富以及高尚趣味的养成,都具有其他课程无法起到的作用。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以圣经中耶稣与犹大之间的冲突,来体现人类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表现特定的人文主题,高扬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学生通过了解作品和时代背景赞颂人间真、善、美并崇尚自由与真理,也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热切希望。好的美术作品有很高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能达到预定欣赏意义,让学生更贴近生活,珍惜拥有,追寻美好明天。

现今大家都在谈论“美育”,美者,育之资也;育者,美之师也。作为精神文化建设的有力手段,“美育”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不间断的努力。不受教育懂“美”,是有限的,“真”不一定美,“善”也不同于美,“美”却是真、善的结合,“美”称得上是人类文明的主体。开展“美育”的最佳方式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主动性,教学相长。用“美”来教育人应该是有教无类,人人都可为师,人人又都是学生,只有潜心于生活才会聆听到美的真谛。美术课教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它不该仅局限于课上绘画,还要丰富学生的美术视野,让学生打开创造美的思路,成功的教学反馈往往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结果,切实做到学为所用而不是做样子。反之,学生对美的感悟也会积极地感染着老师推荐与接受是相辅相成地,推荐美是需要,接受美就是必须。

通过美术课教学学生能了解一定美术知识,锻炼绘画能力,掌握多种工艺美术技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讲解中西方绘画的特色,评价中外名画……,美术课教学不是有针对性的培养画家与美术评论家而是在课堂中营造良好地认识美的氛围,普及美术观念,让学生调节自己的情趣,陶冶情操,美化周围生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美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素质教育深入人心,展望未来“美”的道路会越走越宽,“美”的生活会越来越甜。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美育美术德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美术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美育教师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