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部分城市社区老年人教育程度与抑郁状态关系

2016-06-04 08:17罗明宇伊向仁王淑康张丙银王春萍郭丽花王束玫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城市社区

罗明宇 马 伟 伊向仁 王淑康 张丙银 王春萍 郭丽花 王束玫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山东 济南 250012)



济南市部分城市社区老年人教育程度与抑郁状态关系

罗明宇马伟伊向仁1王淑康张丙银2王春萍3郭丽花4王束玫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山东济南250012)

〔摘要〕目的研究济南市部分城市社区老年人教育程度与抑郁状态的关系。方法对济南市具备良好合作关系的5个城市社区中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专及以上者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高于高中/中专、初中者,但与小学文化程度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躯体健康状况分层后,层间比较结果显示,躯体健康状况为“差”时各教育程度者SDS得分的均值最高。层内比较发现,仅在躯体健康状况为“较差”的层内,不同教育程度者SDS得分存在差异,大专及以上者最高(P<0.05)。结论教育程度较高者在躯体健康状况开始变差时可能先于其他教育程度者产生抑郁情绪;而各教育程度者在躯体健康状况最差时抑郁程度均最严重。应针对相应人群提出预防、干预措施。

〔关键词〕城市社区;教育程度;抑郁状态

教育程度作为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个体生命历程早期即发挥作用〔1〕。教育程度较高者在自我效能、认知水平、应对方式、健康相关行为等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2,3〕。因此,高教育程度应是抑郁的重要保护因素。然而也有研究表明,高教育程度未必导致低抑郁风险〔4,5〕。躯体健康也是影响抑郁的重要因素之一〔6〕,且可能与自我效能、认知水平等有关〔7,8〕。接受透析的住院患者躯体健康状况较差,针对该人群的研究表明,教育程度越高,抑郁风险越高〔9〕;而多项针对全社区老年人的研究并未就二者关系获得一致结论〔10,11〕。本研究旨在探讨济南5个城市社区中老年人教育程度与抑郁状态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济南市具备良好合作关系的5个城市社区中调查所有自愿接受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老年居民。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性别不限;③过去12个月在该社区居住6个月以上;④排除有精神障碍或意识不清无法完成调查者。共调查1 457名老年人,因问卷内容缺失较严重等原因剔除109人,共有1 348人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

1.2调查内容①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个人月收入、医疗保障形式、居住状况、社会团体参加情况、身体质量指数(BMI)及吸烟、饮酒等健康相关行为等。医疗保障形式分为无医保、公费医疗、城镇职工/居民医保三类。第一支开始,≥1支/d,累计100支或每天至少一支,连续吸烟半年以上。饮酒定义:饮酒至少2次/w,连续饮酒至少1年。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将男性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25 g,女性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15 g定义为适量饮酒;男性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25 g,女性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15 g为过量饮酒〔12〕。②躯体健康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13〕中躯体功能维度的得分评价躯体健康状况是否妨碍正常的生理活动。按照四分位数将得分分为四个等级,命名为“好,较好,较差,差”。③抑郁状态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14〕进行测量。SDS共有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将20个条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50分及以上视为有抑郁症状〔15〕。

1.3调查方法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统一调查程序和方法。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填写。个别无法自行填写者由调查员宣读题目并按照被调查者的回答进行填写。身高、体重信息由医务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测量获得。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tata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单因素相关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2结果

2.1SDS得分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SDS平均得分为(41.4±8.7)分,抑郁症状阳性者234人(17.4%)。各分类变量与SDS得分见表1。定量变量如年龄(70.5±7.7)岁、个人月收入(1 778.0±1 273.6)元/月、躯体功能得分(76.5±22.5)分、BMI指数(25.6±3.8)kg/m2与SDS得分的关系用单因素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r=0.09,P<0.01)、(r=-0.07,P<0.05)、(r=-0.30,P<0.05)、(r=0.01,P=0.85)。

2.2教育程度与SDS得分的关系以SDS得分为因变量,利用方差分析分别比较调整协变量前和调整协变量(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社会团体参加情况、收入、医疗保障形式、躯体功能得分)后各教育程度者的粗SDS得分的差异。调整协变量前,小学教育程度者SDS得分高于高中/中专、初中(P<0.05);调整协变量后,大专及以上者SDS得分高于高中/中专、初中(P<0.05)。见表2。

表1 老年人SDS得分的单因素分析结果±s)

1)数据缺失

表2 教育程度与SDS得分的关系±s)

与小学比较:1)P<0.05;与大专及以上者比较:2)P<0.05

2.3不同躯体健康状况下教育程度与SDS得分的关系见表3。躯体功能得分的25%、50%、75%分位数分别为65、85、91,

表3 不同躯体健康状况下教育程度与

与层内大专及以上者比较:1)P<0.05;与躯体健康状况为“好”者比较:2)P<0.05;与躯体健康状况为“较好”者比较:3)P<0.05;与躯体健康状况为“较差”者比较:4)P<0.05

按其进行分层,计算调整协变量(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社会团体参加情况、收入、医疗保障形式)影响后的层内各教育程度SDS得分和不同躯体健康状况(层间)SDS得分均值与差异。分层后结果表明,层内比较时,躯体健康状况为“较差”者中大专及以上者SDS得分最高(P<0.05);层间比较时,躯体健康状况为“差”者SDS得分最高(P<0.05)。

3讨论

教育程度在抑郁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之所以呈现这种结果,我们考虑可能是由于教育程度与抑郁得分的关系受到躯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有研究认为,教育程度较高者对家庭护理服务等需求较高〔16〕,且并不止步于生理层面的满足,更多的追求文体娱乐、社会交往、旅游出行等精神文化层面上的满足〔17〕。另外,根据扭力理论,愿望或目标与现实差距较大时会产生压力,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18〕,易于产生抑郁情绪。而不同的躯体健康状况可能对教育程度较高者的高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产生影响,因此影响教育程度与抑郁的关系。躯体健康状况较好的情况下,老年人日常活动、社会交往等不受限制,靠自己即可满足各种物质、精神需求,心理健康状况均较好;而在躯体健康状况极差的情况下,只要求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服务〔19〕,此时老年人抑郁得分均较高。因此,在上述人群中看不到不同教育程度者抑郁得分的差异。在躯体健康状况“较差”时,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减低〔7〕,但各种物质、精神需求借助他人帮助尚可完成。此种情况下教育程度较高者的高需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易先于其他教育程度者产生抑郁情绪。另外,有研究认为,较高的教育程度主要通过提高个体认知水平来实现对抑郁的保护作用〔20〕,而躯体健康状况也可能与认知水平有关。在躯体健康状况变差的情况下此种保护作用可能减弱,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证实。

综上所述,教育程度与抑郁的关系受到躯体健康状况的影响。教育程度较高者在躯体健康状况开始变差时可能先于其他教育程度者产生抑郁情绪,而在躯体健康状况最差时各教育程度者抑郁程度均最严重。这一现象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对相应人群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

4参考文献

1Braveman PA,Cubbin C,Egerter S.Socioeconomic status in health research:one size does not fit all〔J〕.JAMA,2005;294(22):2879-88.

2Everson SA,Maty SC,Lynch JW,etal.Epidemiologic evidence for the relation between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depression,obesity and diabetes〔J〕.J Psychosomatic Res,2002;53:891-5.

3Kostera A,Bosma H,Kempen GI,etal.Socioeconomic differences in incident depression in older adults:the role of psychosocial factors,physical health status and behavioral factors〔J〕.J Psychosomatic Res,2006;61:619-27.

4Siegel M.The effect of spousal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on husbands' and wives' depressive symptoms,among older adults:longitudinal evidence from the health and retirement survey〔J〕.J Aging Health,2004;16(3):398-425.

5Biderman A,Cwikel J,Fried AV,etal.Depression and falls among community dwelling elderly people:a search for common risk factors〔J〕.J Epidemiol Comm Health,2002;56:631-6.

6孙菲,汤哲,刘富荣,等.老年人躯体健康与抑郁症状发病的相关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2):121-4.

7李春波,张明园,何燕玲,等.SF-36在社区老年人群认知功能与生命质量研究上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1):25-7.

8林蓓蕾,张振香,康佳迅,等.社区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451-4.

9王琴,任野平,董捷,等.收入和受教育水平对腹膜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14;13(2):65-9.

10王超,钱雯,刘春涛,等.上海社区退休人员抑郁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12):1748-51.

11解恒革,王鲁宁,于欣,等.认知功能正常的社区老年人精神行为症状的现况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233-5.

1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7.

13李鲁,王红妹,沈毅.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109-13.

14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202-9.

15肖存利,陈博.北京市西城社区老年人焦虑与抑郁现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6):3113-6.

16刘丽,李新辉,姬春,等.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护理技术与服务需求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C):292-4.

17杨望,胡玫劲,吴林雄,等.城市社区居民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4):46-9.

18高琦.扭力与农村青年自杀的关系及其理论模型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19王玉环,冯雅楠,侯蔚蔚,等.援疆汉族失能老年人及居家照护者对长期照护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4B):1268-72.

20Lee J.Pathways from education to depression〔J〕.J Cross-cultural Gerontol,2011;26(2):121-35.

〔2015-02-06修回〕

(编辑苑云杰/杜娟)

基金项目: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No.2010JC008;2012JC035)

通讯作者:王束玫(1957-),女,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R18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09-2251-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9.097

1山东大学体育学院2济宁市任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威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一作者:罗明宇(1989-),男,硕士在读,主要从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

猜你喜欢
城市社区
城市社区参与式治理研究
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提升策略
城市社区自治如何更具活力
城市社区残疾人服务现状与问题研究
优化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对策
网络治理视阈下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
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城市社区常态化机制实证研究
关于宁夏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