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画院

2016-06-05 15:02
中国画画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双年展画院水墨画

深圳画院

深圳画院

深圳画院是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专业美术创作研究机构,成立于1986年。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城市,在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政府特别重视文化建设,提出要把深圳建设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和文化名城。深圳画院充分利用特区经济发展的优势,策划、设计和建设了一座适应特区文化建设和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设施。

深圳画院坐落在青山环抱的银湖之畔,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有展览厅、学术报告厅、各类画室、专业图书馆、摄影和版画工作室,还有为客座画家配置的带客房的画室及各项配套设施。这一现代化、多功能的设施为深圳画院开展创作、研究和国内外美术交流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深圳画院是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1992年,董小明任深圳画院院长后,提出了“立足深圳、辐射内地、面向海外”以及“改革中图发展,建设中求创新”的建院思想,紧紧把握住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方向,彰显改革开放年轻城市的文化品格,提出富有新意的学术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创作和交流活动,并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改革精神的管理办法和用人机制。2010年,徐章任执行院长。画院进一步加强了基础建设,全面升级改造画院的硬件设施,出台一系列管理制度,促进画院规范运作;特别是签约艺术家队伍的建立和院展制度的实施,凝聚了本土精英美术人才,补充了画院专业力量,打造了一支包括驻院和签约艺术家在内的深圳美术专业队伍。

深圳画院现设有办公室、创作部、研究部、展览部。其中创作部下设创作室、版画工作室和摄影室;研究部下设艺术档案室、深圳画院网站、研究编辑室和专业美术图书馆;展览部与美术馆为一套班子。深圳画院不仅具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硬件设施,还具有一批富有活力的专职画师和理论家,以及客座画家和签约画家,使画院的创作和研究能在开放的、竞争的环境中更健康地发展。

学术方向

地处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画院自觉地承担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艺术和吸收国外优秀艺术的任务。深圳画院认真思考和探索传统中国画创新的问题,始终以“把握时代脉搏、表现时代风貌”作为自己的学术目标。1992年发起了“深圳画家画深圳”的创作活动,并在此基础上,组织了来自全国乃至海外的艺术家,共同进行“城市山水画”及“都市水墨”等课题的创作研讨。十多年来,深圳画院围绕自己的学术课题,展开了一系列重大的展览、交流活动,不仅加强了自身的业务建设,也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第一届国际水墨画邀请展'88北京”的基础上,深圳画院与北京中国画研究院(现为中国国家画院)联合主办了“第二届国际水墨画邀请展'92深圳”,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广泛的影响,海内外媒体都给予了热情的报导,被誉为当时中国艺术界的十大新闻之一。90年代中后期,深圳画院本着弘扬水墨画艺术传统、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宗旨,根据深圳市文化建设的需要,向市政府提出关于在深圳举办常设性的“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的设想,这一设想得到深圳市委和深圳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被列入《深圳市文化发展规划》。文化部也十分支持这项国际美术交流活动,并于1998年5月下文正式批准举办“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深圳画院于1998年、2000年、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2013年、2016年先后成功地承办了九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邀请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位画家参加这一盛大的水墨画艺术活动,展出作品近3000件。

在九届的双年展中,深圳画院在力求全面、整体地展示当今海内外不同社会层面和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风格和流派的同时,也先后设立了“都市水墨”“水墨都市”“城市山水画”“设计水墨”“笔墨在当代”“笔墨传承”“水墨空间”“水墨·生活·趣味”“新媒体·水墨·都市” “笔墨新境”“水墨形学”“水墨图学”“新中国画VS新水墨画”等主题展览,对水墨画的创作状态进行更为深入、更为具体的展示。同时“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也一直致力于与海内艺术机构的合作,先后举办了“韩国现代水墨”“新加坡现代水墨”“日本现代水墨”“香港水墨”“墨海新境”等特展。

“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始终以一种开放的视野来面对水墨画的当今生存状态,并以积极而又严肃的态度来酝酿主题、策划展览,赢得了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不仅促进了水墨画艺术的发展、提升了水墨画在新时期的学术地位,也极大地增进了海内外水墨艺术家的了解和友谊,为水墨画艺术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为使“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更具学术性,自2001年起深圳画院设立了与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深圳水墨论坛”,作为一个常设性的国际水墨画理论研讨会,旨在回顾20世纪的水墨画发展历史,研究水墨画发展现状,更加广泛地传播和系统地整理创作和研究成果,加强海内外美术史家和批评家的学术交流,为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提高水墨画的国际地位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也藉“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来推动和促进美术理论家对当代水墨画问题的研究。迄今,深圳画院已于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2年、2013年、2016年成功地举办了八届“深圳水墨论坛”,分别就“二十世纪水墨画研究”“国际视野中的中国艺术”“水墨画与当代生活·水墨画与展示空间”“闲情逸致·中国的文人和他们的艺术”“图画与载体的关系”“线条与图像”“青年水墨艺术”“新中国画VS新水墨画”等主题进行了专门的学术研讨。与此同时,深圳画院还建立了网站,定期向海外发布水墨画艺术的创作动态和研究信息,全方位地打造出当代水墨画交流的一个平台和中心。深圳画院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与海内外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使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成为以收集、整理、研究和发布水墨画信息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水墨画研究中心。

主要课题

1、“深圳画家画深圳”

1991年深圳画院根据深圳特殊的文化现实和自身的专业条件,提出了“深圳画家画深圳”的课题。这是一个不太成熟的画家队伍,面对深圳这样一座没有深厚传统积淀的年轻城市的合理选择。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和著名画家叶浅予在为“深圳画家画深圳”撰写的文章中指出:“看深圳,画深圳,从深圳的现象并深入到深圳的灵魂中去,各人发挥各人的专长,百花齐放。”“我国画家能不能开创一种以中国社会主义城市为题材的‘城市山水’画?艺术家的‘城市山水’也能促进现代中国的‘山水城市’的建设,美术家和绘画家不该讴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建设吗?”在前辈的指导和同行们的鼓励下,深圳画院充分调动深圳乃至全国美术界的创作力量,陆续开展了五届“深圳画家画深圳”活动,并由此引发出以表现现代都市景观为主题的“城市山水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为特区美术的发展,乃至整个城市的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该项目自第六届开始移交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但深圳画院依旧是该项目的主要参与主体。

2、城市山水画

“深圳画家画深圳”创作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前辈们的充分肯定,进一步引起了深圳画院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水墨画与当代生活的关系。尤其是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城市山水”的概念,直接触发了深圳画院的画家们率先实践创作了一批表现现代都市景观的山水画作品,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的同时,进而提出了“城市山水画”这一当代中国画的创作课题,并组织了一系列创作、交流和展览活动。1995年5月,深圳画院邀请全国20多位著名的中国山水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进行了“城市山水画创作研讨活动”,并就“城市山水”概念及山水画的发展与现代化都市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经过一周考察和研讨,大家普遍认为,在当前社会变革时期,在深圳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先行城市,开展“城市山水画”的创作研讨活动,无论是对中国画的发展,还是对现代化的城市建设,都将会起到促进的作用。在2006年的“第五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我们还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举办了“城市山水画”单元展,全国各地艺术家的踊跃参与,证明了这一紧扣时代脉搏的艺术创作主题在当今已经拥有了极为广泛的艺术实践群体。

3、“水墨与都市”和“都市水墨”

在“深圳画家画深圳”和“城市山水画”的基础上,深圳画院进一步提出了“水墨与都市”和“都市水墨”的概念,将其作为第二届和第三届 “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 的两个主题展,并在第四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中继续以“水墨都市”为主题举办单元展,以期用水墨画的形式来展示现代的都市景观、都市人的面貌及都市人的心态、情感和观念,拓展水墨画对新题材的表现力。确实,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中,也曾出现过一些表现都市景观的作品,但由于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自然观完全主导了我们的审美意识,使得那些表现人造景观题材的艺术未能得以向更深入和更广泛的方向发展,在形式上也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特殊的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一些优秀的中国画家曾创作出一批反映工业题材和现代城市风景的作品,其中不乏精品,对中国画的创新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进入80年代,年轻一代的水墨画家也将自己的探索目光投向了都市题材,以新的艺术形式表现出了都市人的心态和场景。新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在他们那里互相生发,使他们创造出了新的艺术风格。他们的这种努力大大拓展了水墨画的表现域,丰富了水墨画的历史。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提出了“水墨与都市”和“都市水墨”的主题,吸引了广大的海内外优秀艺术家来进行专题创作,取得了良好的学术效果,为传统水墨画向当代的转型,提供了建设性的参照。

4、新媒体艺术研究和展示

深圳画院在致力于水墨画的现代转型的同时,努力关注水墨画的发展与设计艺术、新媒体艺术的关系。在第四届“深圳画际水墨画双年展”的“水墨空间”和第五届的“水墨·生活·趣味”专题展中,都引进了新媒体的艺术形式,既丰富了双年展的展示形式,也促进画院艺术家对新媒体艺术的关注。深圳画院先后举办了“亚洲时间”“黑极生像”“记忆共享—邱志杰·金江波新媒体艺术”“冯纪忠与方塔园”等新媒体的创作和展示活动,还成功地承接和制作了“申大(申办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多媒体宣传片”,在意大利都灵展示期间,得到了国际大体联(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官员的一致好评,为深圳市取得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办权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5、《中国版画年鉴》与 “版画100”

2003年深圳画院主动向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提出,承担1992年因故停刊的《中国版画年鉴》的编辑和出版工作。鉴于形势的发展,深圳画院在原有的《中国版画年鉴》基础上,对栏目设置和装祯设计等都做了一定的调整,努力使其成为一本全面反映版画创作状态和成果、推出优秀版画家的专业刊物。

与此同时,深圳画院试图建立一个稳定的、学术的中国版画历史资料库,逐渐构建中国版画的实物档案,不断推出中国版画精品展、专题展等。2014年开始,在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的支持下,深圳画院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携手打造了“版画100”这一集展示、出版和收藏于一体的项目。该项目以历史的眼光研判中国版画的创作和理论现状,经过严格、认真、专业的评审,甄选出近百幅年度精品力作进行展出和收藏,这些作品又全部收录于同年的《中国版画年鉴》中。

展示、交流、收藏

深圳画院在进行创作研究的同时,也定期在陈列馆举办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公益性艺术展览,累计200多场次,接待海内外观众数万人次。如“唐云艺术馆馆藏精品展”“浙江博物馆藏黄宾虹书画精品展”“ 广州艺博院藏扬州八怪作品展”“中国新兴版画展”“德国纽伦堡艺术作品展”“实验水墨回顾展(1985-2000)”等。这些展览不仅充实了画院的业务内容,也丰富了广大深圳市民的文化生活。此外,深圳画院也积极鼓励画家走出国门举办展览,先后于2001年组织了“深圳画家画深圳”赴法国、2003年 “城市山水画” 赴德国、2005年“中·韩当代水墨展”赴韩国展出;“董小明墨荷展”也于2001年在联合国总部、2004年在德国纽伦堡、2005年在丹麦展出。

深圳画院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一直得到海内外艺术同行的关心和支持。吴作人、李可染为年轻的深圳画院题写院名,华君武、叶浅予、关山月、黎雄才、赖少其、陆俨少、唐云、程十发、宋文治、丁聪、黄永玉、卢沉、王已迁、朱德群、方召麐等著名艺术家都曾先后来画院作客并参加创作和展览活动。同时,深圳画院也与国内的艺术机构和兄弟画院建立友好的联系,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与北京中国画研究院、江苏省国画院、广东画院、湖北美术院、上海画院等数次在深圳召开工作会议,共同探讨我国的画院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展方向。此外,深圳画院还广泛开展与海外艺术家和专业机构的交流,并与深圳友好城市德国纽伦堡的艺术院(Kunsthaus Nurnberg)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自2000年以来,双方不断各派出艺术家作互访活动。针对自身的研究方向和硬件优势,深圳画院还在全国率先建立“客座画家”制度。近些年来,有20多位来自德、法、美、东欧、亚洲等国家的外国艺术家和著名华裔画家,先后应邀来深圳画院进行为期一至三个月的创作活动,并举办了作品汇报展,激发了本院画家的创作活力。

深圳画院也一直致力于艺术品的收藏。自建院以来,根据自身的学术定位,迄今为止收藏了1200余件水墨画,其中包括老一辈艺术大师李可染、叶浅予、华君武、关山月、赖少其、陆俨少、唐云、宋文治以及众多中青年著名水墨画家的作品;在《中国版画年鉴》重新编辑出版之际,深圳画院抓住时机,积极争取政府资助,对我国著名版画家彦涵、赵延年、张怀江、李焕民、晁楣、吴长江、其加达瓦等作品做了专题收藏,同时购藏了当今中青年版画家的版画精品700余件,为深圳人民积累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也为中国的近现代美术研究积累了重要的素材。

深圳画院历任领导人:

第一任领导

第二任领导

院长:董小明(1991.8-2007.2)

副院长: 其加达瓦(2000.1-2007.2)严善錞(2002.6-2007.2)

第三任领导

院长:董小明(2007.2-2010.1)

执行院长: 刘俊杰(法人代表)(2007.5-2010.1)

副院长: 严善錞(2002.2-2010.1)

上世纪70年代河北农村,没有高大上的玩具,当时的孩子们却相当的快乐,滚铁环、摔片儿、弹玻璃球、斗鸡……一个小村子里,却有这么一个小P孩子,一天天把全村的碎砖头捡到自己家的院子里,当时贫困,稍有成型的砖块早被主人家利用起来,能丢在街上或进胡同里的,自是不能再用,母亲嫌乱,把砖头当垃圾清理了,没过几天,又被捡了回来今天搭个鸡窝明天建个房子,转天又垒个猪圈……。后来母亲也没了脾气,就随之任之了。因为皮肤黑,又整天把自己整成个泥猴子,大家都叫他“黑健儿”。

第四任领导

院长:董小明(2010.1至今)

执行院长: 徐 章(法人代表)(2010.1至今)

副院长: 严善錞(2010.1-2011.5)杨晓洋(2012.1至今)

深圳画院在编画师

董小明 杨晓洋 王立星 于长江 富中奇 陆 佳 刘 哲 海岩宿千

任四四

深圳画院离退休画师

田克盛 李世南 周 凯 其加达瓦 梁 铨 宋承德 严善錞 郑 强

深圳画院已调离画师

郭炳安 王孟奇 申少君 宋玉明

深圳画院已故画师

杨 沙 郑成扬 黄菊芬 裴友昌

猜你喜欢
双年展画院水墨画
重拾画院的写意精神
牡 丹 (水墨画)
荣宝斋画院招生简章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2020亚洲物流双年展
安静的水墨画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浙江画院建院35周年系列海报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