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保良的玻雕世界

2016-06-05 14:59米勒
金秋 2016年6期
关键词:雕刻红楼梦玻璃

◎文/米勒

司保良的玻雕世界

◎文/米勒

在797块玻璃上雕刻约125万字、240幅插图的《红楼梦》,完成古今名家墨迹玻璃雕刻作品300块(最长的达8米),在玻璃上雕出长约9米的《清明上河图》……今年57岁的司保良在玻璃上精雕细镂,不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中国民间工艺”的奇迹。

司保良是江苏省铜山县大彭镇人,玻璃雕刻是他创作的一种民间艺术。其工艺是将书画作品书于或临摹在玻璃的正面,然后用自制工具在玻璃的背面进行反体雕刻而成,作品不但保持原作之神韵,而且立体感强,古朴典雅,艺术形象栩栩如生。

1976年,司保良高中毕业后在村里当民办教师,由于从小受外祖父影响,他喜欢写写画画。1983年他辞去工作,专心研究书画艺术。当年,他去安徽蚌埠的朋友家里玩,看到朋友在镜子的边上用砂轮磨点花纹等简单的图案,因此产生搞玻璃雕刻艺术的想法。但在玻璃上雕刻,以前没人干过。玻璃的硬度很高,还易碎。司保良在向老师学习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石刻、木刻、瓷刻等技法,于玻璃正面用毛笔书写或临摹字画,然后将玻璃翻过来,再用金刚石和微型枪钻进行反体雕刻,使得作品立体感强烈,典雅古朴,风格迥异,又不失原作之神韵,易于收藏、保管。他的玻雕工艺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证书。

1993年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在朋友的鼓动下,他开始刻毛泽东诗词手迹,完工后,让周边人大吃一惊,竟像原件一样逼真。他一口气刻了26首,把其中的一件作品捐赠给了北京毛主席纪念堂。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管理处得知后,也来向他征集,他又捐赠了一件,并自费把作品护送到韶山。后来,淮安县周恩来纪念馆请他义务刻一件总理的诗,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精心创作了周恩来的诗《大江歌罢棹头东》手迹玻雕。

在玻璃上雕刻很费时间,比如说,刻一对镇纸,也就十几个字,就要花整整一天的时间,但他感到无限的乐趣。1993年10月,他为自己定下了一项浩大的工程——在玻璃上雕刻全本《红楼梦》!这可是要刻下120多万字的工程啊,还有240幅插图!此后的3年半时间里,他几乎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刻字,每天要刻十四五个小时。他是在16开纸一样大的玻璃上,用蝇头大的行书一个字一个字地去雕刻。这一刻,就是797块玻璃!他把它们用红木装起来,好多书画家见了,直惊叹他顽强的毅力。因为这项工程,当年,他被评为江苏省十佳著名民间艺术家。后来,他又开始雕刻中国古今名家墨迹,在刻出的200多件作品中,有一件五代书法名家杨凝式的《韭花帖》,总共63个字,他刻了一个多星期。有书法家看到他这件作品惊叹道:要不是刻在玻璃上,简直以为就是真迹呢。此外,他还刻了《清明上河图》等古代名画。

在司保良的家里,二楼的三间房子都是他的书房,除了墙上的字画和桌上一些别具特色的木雕、石雕等工艺品外,仿佛走进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梦幻王国,上千件用玻璃、水晶雕刻的作品,清澈美丽,让人心、眼瞬间澄明透亮起来。

“时间是创造一切的根本,刻一对十几个字的玻璃镇纸也得花一天时间。钻研玻雕艺术快30年了,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司保良说道。

工作之余,他抛开一切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废寝忘食。“可以说,每块玻雕作品都是我的呕心沥血之作。像这部玻雕作品《红楼梦》的创作,我花了3年多的时间才完成,如果我能年轻20岁,一定会把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其余三部都雕刻出来。”司保良说。玻璃有斜视感,厚的字易变形,有时一分心或身子一斜,字可能就雕变形了,一块玻璃料也就废了,所以他十分谨慎,雕刻创作时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3毫米厚、5毫米厚、12毫米厚、2厘米厚的玻璃,是司保良雕刻玻雕作品时常用的。在此类厚度的玻璃上进行雕刻,对平常人来说是不太可能的事。即便对已有近30年雕刻经验的司保良来说,在玻璃正面书写或临摹后,再在背面进行手工反体雕刻,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没有日积月累的工夫,想要达到玻雕的大师境界根本不可能。玻雕得坐得住,须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辛苦。”司保良认真地说,“玻雕需要精湛的技艺,但最需要的还是耐心和时间,没有耐心,熬不过漫长的雕刻过程;没有时间,完成不了书画宏篇巨作。”

自从事玻雕艺术创作以来,对他真正的考验来自于雕刻《红楼梦》。从1993年开始进行《红楼梦》的全本雕刻后,司保良便把生命的激情全部凝聚在了一块块玻璃上。白天,他用毛笔将字写在玻璃上;晚上,他又按虚实缓急的艺术规则一丝不苟地在玻璃上刻,直到右臂酸痛无法抬起才去休息。到1996年《红楼梦》玻雕杀青时,司保良用秃了40多支毛笔,无名指上的老茧剪了一层又长一层。由于长期端坐不动,导致他身体虚火旺盛,司保良在那几年里吃了一万多粒牛黄解毒丸。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玻雕艺术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95年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司保良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办个展览。“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玻雕工艺,我想把玻雕工艺做到极致。”司保良说。虽然《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对他进行过采访报道,但很多人并没有见过他的作品,尤其是新创作的水晶雕刻作品,所以追求艺无止境的他想让更多的人了解玻雕,并希望通过展览得到更多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工艺技术。

“一旦踏上艺术之路,则没有什么比执著精神更重要的了,只有怀抱虔诚的艺术心,才会感悟到万物之中的艺术灵光,明知有苦、有难,却仍闪烁着欢乐的泪花。”这段话是司保良的手记,朴实无华的言语中折射出了这位民间工艺美术家艰辛的创作历程和执著的心态。

猜你喜欢
雕刻红楼梦玻璃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玻璃中的自然之美
玻璃是怎样炼成的
On art
别样解读《红楼梦》
雕刻时光
我不是玻璃熊
红木家具一定雕刻繁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