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训练本质特征研究

2016-06-07 09:01姜岩岩齐光涛
运动 2016年5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

赵 民,姜岩岩,齐光涛

(1.广东省黄村体育训练中心射击队,广东 广州 510630;2.保定市第二重点业余体校,河北 保定 071000;3.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000875)



功能训练本质特征研究

赵 民1,姜岩岩2,齐光涛3

(1.广东省黄村体育训练中心射击队,广东 广州 510630;2.保定市第二重点业余体校,河北 保定 071000;3.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000875)

摘 要:本文从哲学和训练本质的角度对功能训练诸多问题进行审视和探讨,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功能训练概念、作用、属性进行梳理与归纳,用图表法、比较法阐述功能训练的设计理念、训练方法及评价等内容,从竞技体能训练视角对功能训练应用进行提炼,旨在为丰富体能训练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功能训练;体能训练;竞技表现;功能动作筛查

现代竞技体能训练由传统“作坊式”向现代“工业化”模式转变,训练模式推动了理念的革新,训练理念转向为人体功能结构整体优化式训练并趋向于专项竞技能力的经济性和持续性发展。体能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是训练追求的目标,促进二者融通和结合的训练就是功能训练模式。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从竞技体能训练视角,对功能训练内涵进行淬取与分析。

1 功能训练概念界定与再认识

1.1“功能训练”广义概念

Functional译为功能性,从系统论观点看,功能本质是事物内部元素间相互作用后对外界环境所作的适应。功能训练(Functional Training)起源于康复医疗(Rehabilitation),在发展中融合了动作技能学习与控制、本体感觉训练、动力链、PNF 、功能动作筛查(FMS)、再生恢复等内容,使其体系更加成熟实用。

美国运动医学会认为,功能训练是在三维平面内的加速、减速及稳定控制下的移动能力,强调在水平移动、本体感觉及平衡能力,包括跑跳、蹲起、屈伸、弓步、推举、蹬伸、提拉、旋转、攀爬、抓握、踢接、步态等基本运动技能,以人体动作姿态和基本动作模式为运动基础,整合基本运动技能与专项练习方法。功能训练是动作模式的有序和无序叠加,通过动作训练达到对肌肉、神经募集与激活,是项目所需的能量代谢及再生进行主动干预,提高训练手段的专项化、个体化、缩小训练与比赛间的距离,有利于达到最佳竞技表现能力。

1.2“功能训练”狭义概念

不同领域的专家对功能训练有不同解释。Vern Gambetta认为,针对不同运动特点激发运动员表现能力的训练方法;Mike Boyle认为,功能训练是在多维度空间克服自身体重下的一般性训练;Thomas kurz 认为,是一种在实际活动中的训练,而不是固于某块肌肉的练习,但这种运动必须形成本体感觉,利用功能解剖学知识来选择训练手段,以防止受伤并提高运动能力;Lves,J.C.Shelley,G.A.认为,功能训练是试图模仿技术动作在训练中的专项生理需要的训练手段,对生理和神经肌肉方面具有适应性,建立基础性理论与认识相结合来提高功能训练的理论构架,从心理、注意力和意念操控方面训练达到提高人体运动功能的相关适应性,进而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效果。

本研究认为,从功能训练理论发展来看,功能训练概念的界定主要采用对现象概括归纳的方法,而对功能训练发展的本源问题却鲜有理论探讨。在复杂多变的动作模式训练及结合项目的功能动作训练中,寻求其发展本质,探究其发展之源是值得思考与探究的。

1.3传统训练与功能训练的区别

传统训练与功能训练间存在诸多不同,传统训练以发展肌肉横断面积来提高神经肌肉系统,增加肌肉围度使肌肉力量得以提高,神经肌肉系统的改善作用只占到权重的60%。功能力量既强调提高力量水平,更强化掌握力量发展的结构平衡,从结构和功能2方面打造适用专项技术的力量需求。

神经肌肉系统与遗传度有很高关联性,虽然通过改善协调能力来提高神经肌肉系统,但功能力量对肌肉协调能力改善有着更明显的作用。因此,功能力量更加强调大小肌群的统一,上下与躯干肌的统一,主动肌和拮抗肌的统一,向心收缩与离心收缩的统一,肌肉横断面与运动幅度的统一。(表1)

功能训练是介于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间更加符合专项需求的训练方法,为基础体能向专项体能搭建平台,且互为支撑,共同构筑运动表现训练的三大支柱,如图1。其进阶顺序依次是一般体能训练、功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三者间是一个有机过渡、循序渐进的过程,功能训练是运动表现体能训练的驱动中枢。传统体能训练注重肌肉维度和基础力量的增加,以及能量代谢的单一强化,而专项体能即要求技战术所能表现出的运动表现状态,也要求具备高强度的肌肉力量和能量代谢能力。

表1 传统训练与功能训练的区别

研究表明,功能训练在一般体能训练向专项体能训练过渡中起到桥梁作用;是整个体能训练和康复训练以及运动损伤康复训练起到纽带作用;是整个运动表现训练的核心;是构建起运动表现训练最佳进阶发展顺序的中轴环节。(图1)

图1 功能训练与一般体能、专项体能间的关系

2 功能训练本质分析

2.1功能训练属性

功能训练把一般体能、运动损伤预防、康复、技战术训练相融合,康复训练与预防训练已纳入功能训练的模式和体系中(包括动作纠正训练和物理治疗)。同时,把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技战术训练相结合,实现支撑专项技战术运动表现需求的多种身体运动能力训练得以提升。

2.2功能训练精髓

优化动作结构,提升专项技能,激活神经系统,通过身体素质的有机整合使运动效率和经济性得到最大发挥,通过动作姿态控制达到专项所需的力量。功能训练核心要素是动作技能、动力链的有效整合以及再生恢复训练的主动干预,训练中强调动作质量,而不是动作数量,功能训练被理解成有极强目的性的训练,是一种动作模式控制力和精确性的训练形式,它并不强调某一具体动作中肌肉力量的过分发展,而是脊柱力量、拮抗肌和大肌群与深层肌肉的平衡发展。

2.3功能训练机制

人体运动链其实是由骨骼、神经、肌肉及韧带组成的像铰链似的结构。这个结构能够很好地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尽管每块肌肉能够独立运作,但在筋膜网络内的肌肉会影响功能上整体运动的连贯性,这些沿着身体结缔组织方向行进的薄膜及韧带组织构成人体网状结构的肌肉链。而这些肌肉链是人体在运动中顺利完成动作和提高竞技水平的主要参与者,为此,在完成不同姿态和特定步态下身体姿势所反映出不同运动功能组成的动力链。

3 功能训练原理分析

3.1进阶性原则

其包括动作进阶和能力进阶2层含义。动作进阶强调功能训练中动作训练的质量,以及动作模式的有序衔接和正确运用,而动作进阶是建立在功能解剖和骨骼肌功能运动的生物力学基础上的人体基本运动模式。能力进阶是在完成一个进阶动作后获得的能力是下一个动作练习的基础,以此往复。

3.2针对性原则

功能训练不仅针对项目所需进行,更要依据运动年龄、体能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功能性训练器材的合理应用会使训练更加高效。因此,把握功能训练的本质,予以针对性训练。其主要体现在对不同运动员不同运动强度制订合理能量摄入量;依据场地和训练器材不同采取多变和开放的训练形式,体现项目和运动员自身需要的多样性。

3.3整体性原则

在竞技训练中,多关节动作比单关节动作更加具有功能性。在竞技比赛中,身体动作不是单独的在某一平面内的运动,相反,大部分动作都是在多平面内完成的,所以要强调关节各个角度、环节各个平面的运动功能。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运动技术由若干动作组成,动作练习具有整体性,运动技术也就具有整体性,立足整体观,动作练习必须与专项结合起来,选择合理手段,围绕比赛技能进行训练。

3.4系统性原则

功能训练强调全身动作一体化,关节功能最大化的动态性。竞技比赛中,动作的减速、维持稳定和加速是通过离心收缩、等长收缩和向心收缩来实现,是肌肉组合发力产生的,这个过程遵循了人体运动的基本科学系统原则。

3.5多样性原则

功能是目的,“功能”是相对的,成多样性发展。功能训练还表现为对静力姿态和动力链的效果评估,对阻力训练效率的结构设计,对代偿、功能障碍和脊柱稳定性发展等内容的纠正作用。

4 功能训练应用

4.1改善动作姿势

动作姿势是支撑、控制身体的方式,实现动作模式一体化、精确化是功能训练的主要任务。日常生活中,为维持恰当的身体动作,要不断微调身体姿势;在竞技比赛中运动员为完成技术动作在对抗或克服外力作用下,所表现的失去重心获得基本技术的能力是身体运动功能中平衡、稳定、本体感觉和动作控制能力的综合体现。

4.2提高平衡控制力

“平衡能力是指在突变环境下维持身体稳定和保持特定动作方位的能力。”平衡包括静态与动态平衡。功能训练主要强调单腿支撑下身体的动态平衡能力:运动中涉及到跑、跳、踢、摆或滑行的动作(所有球类项目、武术、摔跤、柔道、击剑等)都存在单侧或两侧支撑腿能量相互转换的过程,如果运动中具有较大冲力的起跳和落地动作,对于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就会有更高要求。因此,培养运动员不稳定支撑下维持身体平衡能力则成为功能训练的关键。

4.3加强关节稳定性

参与运动的相关关节及周围肌群、肌腱、韧带必须保持动作的稳定性,否则就很难实现良好的运动表现,甚至有可能导致运动损伤发生,在跑动、转身、旋转过程中,起步与落地动作对支撑腿产生较大冲力,因此对相关关节及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的稳定性有较高要求,关节的不稳定因关节周围肌群、肌腱和韧带力量弱所致。为确保动作的精确,关节活动方向与力的运行方向一致性极其重要,功能训练要求身体各关节持续不断地克服外力情况下,控制关节自身不发生位移。

4.4维持关节灵活性

关节的灵活性是指关节的活动范围,功能训练不断强调身体核心区域相连关节的灵活性。Frank Dick设计了身体基本运动特征结构模型(图2),他将关节的灵活有效运行的最佳活动范围,放于由力量、速度和耐力这3个身体基本素质相互作用而构建起来的三角形模型的中心,展示通过关节灵活性训练可有助于发展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专项速度素质及专项耐力素质。

James C. Radcliffe把这个模型看成金字塔模型,他认为运动员在保持金字塔原有基础上,仍然将提高运动员的最大力量、最大速度和最大耐力能力作为训练的基础,在训练过程中将这几个能力综合起来,逐渐培养运动员的专项力量、专项速度和专项耐力,以此提高运动员专项运动的最佳灵活性。

5 功能动作的优化设计

动作模式是在神经系统、肌肉、筋膜及关节系统共同调节下对储存在大脑中动作编码进行程序执行,其运动过程按照动作时空连续理念有序完成。人体基础运动功能划分为3个层面的动作模式轨迹:第1层是以上下肢单侧肌筋膜链为主导的屈伸、外展、内收的动作模式;第2层是以上肢与躯干为主导、下肢与躯干主导的屈伸、外展、内收的动作模式;第3层是全身整合的屈伸、外展、内收的动作模式或者上下肢作为支撑条件下躯干旋转或抗旋转能力的动作模式。在功能训练中,由神经系统、肌筋膜链和核心柱3环节构成的动作模式的内在正是针对3个层面的轨迹进行设计的。

6 功能训练的进阶

核心训练是功能训练的一种,是功能训练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功能训练是更大程度上的一种综合训练,它结合脊柱支柱力量、灵敏、平衡和柔韧,使肌肉更好地控制整个躯干和脊柱,有规律地训练核心肌群对预防损伤、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会使动作模式更加有效。所以,整个功能训练与核心训练一样,强调的是动作质量,而不是数量,在进行功能训练时,按如下顺序进行:(1)核心稳定性训练,以静力性动作为主,采用少组数,中低强度,逐渐延长单个动作训练时间,目的是发展核心柱的稳定性,改善神经肌肉系统的控制能力;(2)核心力量训练,增加动力性动作,利用一些特殊的外加阻力,进行多维度、多角度训练,目的是加固肌肉,提高动作模式的整体性和核心爆发力;(3)力的传递训练,逐步提高每一阶段训练的动作等级,由易至难,循序渐进。模仿日常生活和体育动作训练时,为了提高核心区力的传递效率和传递速度,要予以针对性训练。例如,减少支撑面,增加不稳定界面(如平衡垫、瑞士球等)、增加阻力臂,由静力性到动力性动作、由简单性到复杂性动作、由慢到快的动作模式递进(模仿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中的动作),由低负荷到高负荷递进,增加持续时间(静力性动作)、增加重复次数(动力性动作),由对侧支撑到同侧支撑(如从俯桥动作中的对侧支撑到同侧支撑)等加大动作级别难度。

7 功能动作评价体系

功能动作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是美国矫形和物理治疗师Gray Cook设计,排查运动功能障碍或动作代偿,广泛应用于美国职业运动员评估的测试方法。相比于其他运动能力测试,具有操作简单和结果量化特点。FMS由7个基本动作模式测试组成,包括深蹲、栏跨、分蹲、肩部、下肢、俯撑和体旋,见表2、图3。其中,栏跨、分蹲、肩部、下肢和体旋5个动作测试分为左右测试,肩部、俯撑和体旋有3个伤病排查动作。

图2 身体基本运动特征结构模型图

表2 功能动作筛查(FMS)步骤及测试说明

图3 功能动作筛查(FMS)体系

功能动作筛查是将身体置于特定设计的动作中,以暴露身体在灵活与稳定方面存在的代偿和不对称,这些代偿和不对称直接影响人体动作完成和动力传递的有效性和流畅性。研究证明,一些高水平运动员在测试中出现了一些代偿性动作,这些代偿性动作破坏了动作的有效性,导致力量传递的转移和能量传递的损耗。这些代偿动作的多次数重复会对运动系统造成伤害,为损伤的出现埋下隐患。所以,功能动作测试可有效预防损伤和检测功能训练的效果,是功能训练理念必不可少的支撑要素。

8 结 语

8.1功能训练是由康复领域移植到竞技体能训练中的新型理念,日趋受到竞技训练领域的重视,通过功能训练解决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之间脱节的问题。同时,教练员试图通过功能训练解决运动损伤带来的非战斗性减员。但是,从当前功能训练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来看,在训练实施和理论研究方面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8.2功能训练是一般体能训练向专项体能训练有效训练过渡的方法。通过对身体基本动作模式的运动链(动力链与肌肉链的衔接)在3个平面内加速、减速和稳定的动作练习来达到肌肉群的力量训练,通过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控制实现肌肉、神经的募集与激活。通过改变身体运动结构来实现运动功能的提升,训练过程强调整体动作的质量,而非单块肌肉或单维度关节的灵活与稳定。

8.3功能动作筛查体系能够反映身体运动功能障碍和潜在的运动风险,但功能训练的评估系统相对单一,功能训练的运动素质和身体机能素质以及与专项结合的功能训练评估系统尚无。

8.4功能训练的设计与方法存在多样性,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与项目运动功能训练的设计具有宽泛性,但训练的整体把控、负荷的有效控制,训练量和强度的调节目前尚未具体结论,这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李笋南,齐光涛.体能训练原理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

[2] 李笋男,齐光涛,宋陆陆,等.功能训练体系分类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 (2):75-80.

[ 3] Christy J. Cael. Functional Anatomy Flash Cards:Bones,Joints and Muscles [M]. California: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10.

[4] Gray Cook.Movement:Functional Movement Systems:Screening,Assessment,Corrective Strategies [M].Chichester:Lotus Publishing,2011:128-132.

[5] 袁守龙.北京奥运会周期训练理论与实践创新趋势[J].体育科研,2011,32(4):5-11.

[6] 刘爱杰.当前体能训练的发展趋势及展望:[R].北京:首都青年学者论坛报告,2015.

投稿日期:2016-02-13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3-003-04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5.002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科研攻关课题(2013A106)。

作者简介:赵民(1966 ~),射击项目教练。研究方向:射击运动教学与训练。

通信作者:齐光涛(1982 ~),讲师。研究方向: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
基层消防员体能训练现状研究及对策
康复性体能训练在跆拳道运动损伤中的防治研究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我国冰壶运动员备战冬奥会竞技体能训练的研究
我国青少年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法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