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时代视觉艺术的现状发展概述:艺术理念,设计与实践(一)

2016-06-08 11:06鲍玉珩薛翠华张大为宋东红
电影评介 2016年6期
关键词:数码技术数码艺术家

鲍玉珩 薛翠华 张大为 宋东红

数码技术(Digital Technology)对当代艺术和文化产生并持续产生着极其重大的影响作用。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伟大电子技术革命的数码技术,随着大众媒体全球化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而迅速成长发展。比起当年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刚出现时,电子数码技术对社会变革的影响作用要大得多。无论无线电广播还是电视,都是主要作为大众传播和宣传媒体,是单向传播的,而当今的网络媒体则提供了双向交流的可能性和互动机会;这样就使得信息传播交流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即数码技术时代,而且这个新时代还在不断地成长发展。数码媒体在当今社会和人类日常生活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已经十分坚定地被树立起来了。

20世纪90年代中期,电子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类型之间的界限;使得传统的美术馆也不得不刮目而视之。特别是近几年来,美国一些著名的大型美术馆内已经举办了不少大型、优秀的数码艺术大展,比如纽约市的惠特尼当代艺术馆和纽约现代艺术馆等等,这些大型的数码艺术大展不但显示出了这类新兴艺术的巨大潜力,也表现出它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散播和影响作用。此外,美国传统的博物馆、美术馆和画廊也开始借助网络和数码新技术来扩大宣传,比如把自己的馆藏作品做成CD和CD-ram,在社会上发行或在网络上传播等。以著名的美国纽约现代艺术馆为例,在2007年一年之内,设计生产和出售了将近80万张CD和CD-ram,介绍该馆的优秀馆藏作品,这个数量大约是该馆10年来所出售的图书画册的两倍之多;由于CD和CD-ram具有轻巧、便携方便以及独特的互动性等优点,该馆建立了一个新部门即数码产品设计开发部,专门负责计划、设计和发行数码艺术产品等,2008年该部门计划设计生产纽约现代艺术精品选辑第一集,其中包括20多张CD和CD-ram产品。正如一些美国学者指出,由于采用了新兴的数码技术,从美国社会整体来看,人们对于艺术的关心和观注的程度比从前强得多,并且在持续发展着;美国的普通的老百姓现在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公众和私人场所,凭借电视、电脑和网络等,就能欣赏到艺术。学者们说,美国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懂艺术的民族。在2008年,美国著名的美国大学艺术家联盟协会的年度报告声称,从进入21世纪开始,美国人已经学会并且适应了通过新型方式来认识和理解艺术,从而使得美国的整体的艺术欣赏水平的程度大大地提升,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懂艺术,最热爱艺术的国家。

一、 什么是数码艺术?

数码艺术(Digital Art)究竟是什么艺术呢?

从传统人类的艺术认知和理解过程即美学上所讲的“ 艺术经验”(Art Experience)来讲,人类对于艺术的认知和理解至少需要四个步骤或阶段:即人的感官、情绪、身体和精神四个方面的综合性协调。心理学家更进一步指出:人类的认识—理解的过程,不仅局限于艺术世界,对整个世界的认知过程也是一样的,必须经过上述四个基本的阶段。

对于电子数码技术何和数码艺术地的认识,可以首先从人类的感官作用来入手。一个最简单的例证就是人类对于“动”(motion)视觉观注。比方说,如果我们进入一间设有两架电脑的房间里面,其中一架电脑显示的是静止的画面;另外一架先世显示的世是活动的影像;我们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首先被活动影像所吸引。此外,声音(sound),充斥着空间,对于我们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由于视觉(vision)和听觉(hearing)是我们对于艺术感知的主要的两个生理感官通道,当然,人的其他感官通道也起作用,例如触觉(touch)。对于当代艺术的医书艺术经验来说,触觉也是特别重要的。传统美术馆和画廊内所悬挂的:“只许看,不许摸!”的牌子,对于我们欣赏互动性艺术(interactive art)就无效了,因为后者要求参与者/观众必须要去触动/触摸,才能参与,这样牌子就要改成为:“请看,欢迎触摸!”了。

在我们的艺术经验中,情绪的和知识的获得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们是艺术作品能够唤起观众反响的基本特性。如果一件艺术品不能引起观者的好奇心和在情绪层次上引起观者的反应,就很难吸引住观众的观注。作为观众还会逐一注意到艺术品和我们心灵上伙或者精神上的联系——艺术品所提供给我们的一些非激愤性、非知识性、非情绪性等层次上的信息。简言之,艺术必须能够打动我们的灵魂。所有的上述成分结合起来,才能够使得艺术经验变成为一个深刻、完整的感知经验。

我们尚需记住把创作艺术作品同观赏艺术品及即艺术经验区分开来。艺术家的创作经验和观众的观赏经验是两个不同的经验,后者所关注的是成品即完成后的艺术作品;二而前者对于结果和完成作品并不多大在意。艺术家所关注的是艺术品的创作过程。他们的创作可能是实验性,或者是具有革新性的。笔者认为,对于数码艺术家尤为如此。电子数码艺术家选择一台电脑进行视觉艺术创作;虽然他们中许多人依旧使用传统媒介去创作,但从形式来讲,电子数码艺术可以是传统的或者新型的,也可以相互结合形成不同的样式的,有时很难说明他们究竟算是什么形式。而电子技术的发展提供给数码艺术家以多种多样的创作不同的数码艺术作品,一般而言,传统的数码艺术形式包括有印刷艺术、摄影、雕塑、装置、录像、电影、动画、音乐和表演艺术等。而新兴的形式则有虚拟现实主义艺术、软件艺术以及网络艺术等。如果将数码艺术和数码技术与当代艺术联系起来观察,会发现数码艺术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 数码艺术与数码技术

媒体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地影响着媒体的演化和发展,特别是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演化和发展,则直接地影响着艺术创作和生产的存在方式和发展的方向。数码艺术同科学技术,特别是新兴科技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而新兴的科学技术不但是数码艺术创作的基础,也是它的物质显现基础。艺术学中的技术决定论学者声称正是技术的发展使得艺术家能够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但是,笔者认为如果把数码艺术的创造视为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反映等,那么,数码艺术就可以视为当代艺术总体的一个分支。而且,由于“数码”这个词的含义不明确,也很难确定数码艺术的最终形式是什么,因此,我们只好暂时把数码艺术定位于艺术家使用电脑或新兴的电子设备、媒体和相关设施而创作出的当代艺术作品。

法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鲍地里亚(Jean-Baudrillard)就提出了艺术的生产经历了现实、超现实和仿真的三序列阶段的理论概念。鲍氏认为,自从文艺复兴以来,人类的艺术生产经历了三种“仿真”阶段:(一)从文艺复兴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仿造”(counterfeit)是艺术生产的主导形式;(二)在工业化时代,“工业似象”是文化秩序的主导形式;(三)在当代符号繁衍扩展的时代,仿真(simulation)是文化秩序的主导形式。在当今社会中,第一序列的仿真物(simulacrum)是建立在价值的自然法则基础上,自然法则是一种理性的话语;第二序列的仿真物是建立在价值的市场法则基础上的;第三序列的仿真物是建立在价值的市场法则的基础上的。从艺术生产的形式而言,人类则经过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即艺术生产是现实的反映;艺术生产是一种工业拟象;艺术生产表征着代码的形而上学。从媒体发展的历史来考察,整个发展历史可以分成为几个时代:

一,原始的口头媒介、媒体时代;

二,是古希腊荷马时期开始之后的2000年。文字出现,信息变成用视觉来理解的符号,人类由“耳朵听的社会”转向了“眼睛看的社会”,在这个时期,每个符号与现实的关联都是确定的,文字符号纪录着人类对于自然法则的理性思考,文字的稳定性以及线性排列构建起理性的主体。既然自然法则是一种理性的话语,那么,人类的眼睛也就可以做到理性地、客观地再现自然现实。最能例证再现符号的就是艺术创作理论的“镜子说”,它导致了传统美学的“模仿论”的产生。20世纪以前的艺术创作与生产就处在这种“模仿”的再现性符号表意方式之中。人们毫不怀疑艺术创作、生产的产品是“仿造的赝品”,更不会意识到他们的模仿所依赖的真实或自然,并非是“原物”,而只是“一种清晰性依赖于种种约束关系的物质”。

很多专家学者把电子数码艺术视为摄影、电影、电视和录像的机械与电子技术上具有革新意义的演进,根据这种理念,摄影艺术可以被视为是绘画艺术的发展。电影从逻辑上讲被视为是摄影艺术进步的发展,它的媒体的物理学本性是可以被认识到、可识别的,摄影胶片以一定的速度从电影摄影机镜头后通过以便截取动作。录像可以被视为电影和广播的发展进化。虽然目前一般对于数码艺术的认识、分析和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以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分析,电子数码艺术是当代高新科技发展的结果,也是高新科技同大众传播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兴的通俗文化,它为我们了解自己所处的当代社会提供了丰硕的视觉资料即当代艺术家如何使用高新科技工具和技术来进行艺术创作而产生这个新兴、复杂而通俗的文化——艺术形式数码艺术。

与此同时,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艺术品的“原创性”即适用数码技术进行艺术创作时的“原创性”问题。以传统艺术学观点来看,绘画是一种原创艺术;而印刷的工艺师则需要画家的认可,才可以以印刷形式大量地印制图片等,后来的摄影艺术也借用了印刷艺术的规则。由于数码艺术是依据数码技术的编码程序即需要存储大量的数据,而且可以反复修改,再次编码,再次储存,并且不断地在终端上显示,这就很难确定它的“原创性”了。数码艺术家也有多种选择和创作习惯等,一些人会只创作一幅作品再陈列展出;而一些人会不断复制许多幅乃至上百幅;按照美国大多数艺术史学家和艺术理论家的观点和理论;数码艺术属于后现代主义艺术范畴。电子媒体(影印机、录像机、传真机、电子印像机、电脑、网络等)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中介媒体。后现代状况实际上因为这些前所未有的电子复杂系统,而产生了对于传统的再现的“原创性”和“权威性”的质疑与挑战。真实已经转换为数据代码储存、剔除、结合、修正、复制、传递、图像可以解说为符号的系统,再现是许多拟像的集合或排列组合或抽象分离等。面对这样一个电子媒体时代,艺术创作正是一个符号的森林,再现的真实已经不再需要原本最先的现实,它可能是由媒体直接制作的由许多拟像集合或抽离而出的新体,一个没有原件的,但即是原件的影像或者物件。这是一个由大众传播媒体带来的影像泛滥的新时代,使用摄影照片,成了后现代地的美学部分,权充或者引用前所即存的影像、本文、形式和风格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的表现方式。新的艺术即数码艺术,并非与旧的现代主义艺术相对立,而是制造新的关系,有别于旧有的文脉方面的阅读。

三、 数码图像/图形/影像的初识

正如前文所述,我们正处在一个由大众媒体带来的图像/图形/影像泛滥的新时代。虽然人类制作图像/图形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了,但数码图像/图形的历史是相当短暂的,我们可以把她的根源推到绘画、摄影、电影和录像艺术的原宗,也可以说是诞生电脑技术之后,一般认为数码艺术是作为视觉文化产品,是由电脑程序员或工程师依据特殊软件以电子数码技术编码或书写而创作出来的。这样程序化后的最终成品的图像/图形/影像等,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可能是传统艺术媒体的摹本或赝品,但有时由于使用了电子印刷复制工艺,他们会是作为最终的电子文化产品地的形式出现,诸如CD、DVD和网络等形式传播流行。

如今的数码艺术家们完全能够凭借数码技术创作出各种各样的图像/图形作品,他们充分地发挥想象力,以复杂的也同样显得昂贵的数码技术工具去把他们想象出的任何东西转化和创作出视觉的实体即数码图像/图形/影像等。他们现在已经具有控制全部创造过程的能力了,当然,这首先要归功于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的绘图、绘画等电脑软件不但具有高级复杂的图像/图形创造功能,而且灵便,目前电脑硬件技术也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电脑硬件工具和设备等。比如电脑图形工作台,过去数码艺术家使用鼠标进行绘画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现在电脑图形工作台不但配备有不同的,轻便性的绘图软件,而且使得数码艺术家们可以用铅笔、钢笔、油画笔刷等绘图;也可以用新的电子笔或新的东西来绘图。现在一些数码艺术家喜欢使用电脑图像工作台进行创作;有的人直接用电子笔和刷子把图形输入到电脑中以数码数据形式储存起来;其他的数码艺术家,例如芭巴拉 纳森,肯尼斯 哈菲和莱恩 鲍考克等人,是先用传统手法绘制草图,然后把草图再转换成数码图像作品。

与数码印刷机相关的是设备的储存和建档的功能和质量。最近的新型的激光印刷机和喷涂型印刷机已经广泛地使用了。这类新型印刷设备进一步保证了图像的色彩明快、图形清晰和优秀的视觉效果等。喷涂型印刷机可以说是一个突破性的技术革新,这种印刷机被称为“giclee”,原本是法文,意思是“喷射水柱”,所以中文教叫“喷涂印刷”,此后美国的考恩 艾迪生(Cone Editions)发明了彩虹色彩印刷技术地的“艾黎斯印刷机”(Iris printer),技术不断改进,到现在“伊普生印刷机”(Epson Printers)可以印制出相当漂亮的图像作品。今天除了数码印刷机作为硬件,以及印刷软件,墨水乃至纸张相纸等都有新型的产品出现,使得数码图像的质量不断提高。

四、 数码艺术家和数码艺术工作室

最简单,也是最为通俗的。就是把“数码艺术家”定义为“使用新型的数码技术工具和工艺进行艺术创作的特殊人才”。这样的定义不但明确,而且得当,可也会引起争议,因为我们所谓的新型的“新”是相对而言的,它还在不断地持续演进,今天是“新的”,明天也许就不新了。而且,就目前数码艺术家而言,大家对于“新型的数码技术”的认识也是不够统一的,比如有相当一部分人士是传统的艺术家,他们被新型的数码技术所吸引,而且发现这个新型的数码技术有可能提供给他们更多的艺术创作机会和新的可能性,会帮助他们打破传统艺术形式的局限性;也有一部分传统艺术家看到了数码艺术的主观性,这种新型艺术更强调艺术家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还有一些特别是一些青年艺术家,看到了数码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偶发性”(occident happening),因为有时艺术家所创作的最后作品的模样并不是该艺术家原先设计或预计地的样式,这就给艺术创作增添了不少乐趣。也有特殊的例子:有时一位艺术家自己设计程序软件,自认为能够制作理想的图像;但实际上该软件竟然每次都制造出不同的图像,又是一种乐趣。笔者认识一位数码艺术家就沉浸在这种乐趣中,他最近创作一幅大型的数码绘画,实际上是他从几百幅数码印刷图形中选择出的一幅,经过放大重新绘制处理再陈列的,改作品对此多次仔在美国和国际比赛获奖。

我们一般把数码艺术家尽兴进行艺术船作的场地成为数码艺术工作室伙或者数码艺术画室(Digital art studio)。数码艺术家视唱时常根据自己的喜好、习惯还有经济状况来设计并安排自己的画室,笔者最近参观了在好莱坞工作的数码艺术家的工作室,他是电影布景设计师即电影美工。他的数码画室就是自己家中的一间房间,约18-20平方米,里面有一台高级的苹果电脑,配备有新型软件,此外还有尼康摄影机、索尼摄像机、激光印刷机和高级录音机等全部设备,他每周在里面工作20小时;他说目前美国经济状况不佳,所有设备的视唱市场价格都在降价,2万美元左右就可以配备齐所需的设备。这是个人的家庭数码艺术画室。但美国加州的南加大的数码艺术画室就相当大、新、齐了。笔者最喜爱的是那台大型高清晰度激光印刷机,可以印制出大到3×4米的照片或图像。

还有的艺术家依据自己的创作类型和模式来设计自己的画室,比如二位维平面图像设计室或三维图形设计室等等,关键是一台高技能的电脑和新兴多功能软件等,随着电子技术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的数码设备和软件不断上市,现在是数码艺术的新发展时期。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数码技术数码艺术家
数码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你画成啥样,我就长成啥样
Naim Audio Uniti Nova数码播放/放大器一体机
数码技术在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探析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数码技术与现代插画艺术的融合
Who am I?5款不可貌相的数码利器
《数码家居》2009年下半年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