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农村地区换届选举问题的思考

2016-06-11 11:16刘阳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换届选举农村地区解决对策

摘 要:在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中,建立有效的村民自治组织选举机制是政府能力的重要体现,当前一些农村在选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就农村选举的现状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一些看法,以便于解决农村选举问题,对于改进农村选举制度和实现基层民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地区 换届选举 解决对策

农村选举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搞好基层选举工作,努力提高农村选举质量,搞好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工作,发挥村民委员会的自治功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村民选举实际上就是民主化不断完善的过程,为了确保农村民主化和现代化,因此我们必须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解决农村选举的现状,提高农村村民的选举意识,提高党政干部的基本素质,严格的依法选举。

一、农村换届选举中存在问题

1.从选民角度分析农村换届选举。

1.1选民参选意愿度低。农村换届选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冷漠状态,就是村民政治不参与,就是村民对政治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某项政治活动,即对政治活动的“心理卷入活动程度低”。具体表现在,对农村选举的参与少,对选举不感兴趣,不愿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参与农村选举,对选举中出现的不正当现象也不管不顾,有些甚至出现了出卖选票来获得自己的私利。

1.2基于理性人的利益选择之上竞选动机。当前选民的竞选动机是比较复杂的,有一部分先富人群也在参与村干部的竞选,其竞选动机已由初级的生存需求转变到关系需求上。他们通过社会关系为手段,以便获得自己想要的社会资源、政治资本,攫取来自村庄政治场域的资源权利与特权,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1]我国村民政治中,动机是个体的自在需求与外在诱因相互协调而形成的,选举作为一种政治活动,人们在这一活动中为争得个人的‘面子和荣誉而竞选。

1.3盲目跟风的诱导增加选举竞争力。在农村换届选举中,一部分村民在参与竞选的时候,并没有确定的动机。这些村民參与竞选时,主观上考虑并不充足和全面,几乎完全来源于外在的诱因,更多的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或者身边其他人的影响。此类动机带有比较强烈的随意性和投机性,是一种盲目性的参与。因此,盲目跟风的竞争增加了选举的竞争力。

2.从制度方面分析农村换届选举的现状。

2.1农村换届选举中贿选问题频发。在当前农村换届选举中,部分候选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运用自己手中的财力以及用金钱买选票的现象是存在于多数农村的。甚至于在某些农村,当地的村民委员会根据当地居民的财力选择,通过一系列不正当的途径进行拉票,影响农村中优秀干部的选拔,败坏了社会风气,阻碍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阻断了民主进程,影响了农村选举的公正性,影响了基层民主政权建设,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

2.2农村换届选举程序不规范。由于农民的个体性和分散性的特点,他们缺乏有效的利益表达和内部整合机制及组织,很难有效地自觉统一起来,候选人的推荐具有很大的分散性。由于基层民主选举缺乏统一的标准,各种选举的实施也使得我国的基层民主选举呈现复杂的态势。地方选举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不规范。

2.3农村换届选举的“内幕”:人员内定。在当前的基层民主选举过程中,一些势力左右了选举的结果。在利益的驱使下,上级权力系统私下利用自己的权力选择自己中意的下级村干部,甚至利用权力操纵选举;有的甚至对选举的工作人员进行威逼利诱,破坏正常的选举,影响选举的结果,其目的就是为了敲定自己选择的候选人,为以后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便利。

二、农村换届选举问题产生的原因

1.农村村民的民主意识淡漠,重视不够。当前部分乡镇干部对于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并不熟悉,部分干部和村民在认识上存在着两个主要的误区:一是觉得村委会搞“海选”,成本高代价大,容易造成新的社会矛盾,引发不稳定因素,还是希望恢复传统体制下的委任制。而另一种认识则表现在片面理解村民自治,认为村干部是村民选出来的,可以不受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制约。受这两种认识的影响,有人因此觉得“海选”只是走走形式,实质还是上级指派;也有人因此不敢坚持原则大胆引导,认为一切都由群众说了算。

2.农村选举的圈层问题对农村选举的影响 。随着利益的增多和转变,很大可能会成为影响选举结果因素。而持久性人情圈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形成的,与临时性人情圈相比,持久性人情圈的稳定性就相对差一点。从农村选举来看,人情圈的大小直接影响了选举结果,选举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人情”为纽带的,选举实际上不是个人能力的比拼,而是人情交换的实现过程。[2]农村中的某些竞选者通过倚靠政治势力,干预民主选举获得干部身份,干扰了农村的基层政权的实现。

3.选举程序安排与农村现实存在矛盾。第一,农村选举本来热情就不高,而有的村干部也敷衍了事,宣传不够,程序执行不细,以及个别的违纪现象等等。 第二,选举的程序太过复杂,选举活动必须按照程序设计进行,否则就是违规。而村民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于复杂程序难以理解,所以选举的合理性就让人产生怀疑,选举的结果大打折扣。第三,选举的过程太长,选民容易疲惫不堪,产生厌烦情绪。繁杂的选举过程让他们产生厌烦情绪,延误选举。

三、解决农村选举问题的措施

1.建设新型文化农村,提高农民选举参与水平。农村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因此要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要帮助农民群众树立符合时代发展的道德规范,让农民树立正确的参选意识,引导他们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念。最后要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家族观。家族势力及文化作为一种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在我国农村社会存在了几千年,而且在这一进程中不能通过强制性的措施取缔它,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正确认识农村的选举,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家族势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2.加强教育引导,增强自治意识。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是农村政治制度的革命,必须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村民的民主意识是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基础。对村民的民主宣传教育要注意三点:一是内容通俗。对凡是涉及到村民切身的民主政策,一定要让村民看的明白;二是方式灵活实用。尽量到农村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宣传教育;三是加强对骨干有思想的村民的培训。重点加强村党员、村民选举委员会、村民代表等人员的培训,通过他们宣传选举政策,带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选举,正确行使选举权。

3.健全村民选举机制,完善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第一,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基层民治,确保农村农民的选举,把民主选举落到实处。建立健全村委会的选举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要完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第二,实行依法治村,为完善乡村民主提供重要的法律保证。第三,扩大农民参与,保证村民的政治权利。农村村民选举既是村民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的过程,同时也是产生村庄事务管理人员的过程。农村换届选举的过程,也就是基层民主实现的过程,农村选举作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随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民对农村选举必须更加了解。因此,选举中存在的问题也必须深入认识,确认选举中的不合理不合法,规范选举。我们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自觉树立正确的民主意识,正确的进行选举。

参考文献:

[1]裴志军.村干部竞选者的竞选动机及特点——基于需求ERG理论的实证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2(3).

[2]王剑青.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的治理——以广州市登峰村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5) .

[3]陈明.圈层社会:农村选举背后的运行逻辑——基于“海选”第一村北老壕村第八届换届选举的观察[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3)12-13.

作者简介:刘阳(1990—)男,陕西西安人,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农村社会治理。

猜你喜欢
换届选举农村地区解决对策
“早、稳、清”山西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完成
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步骤
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换届选举步骤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如何促进农村地区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中国修辞学会成功换届选举陈光磊教授当选新一任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