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2016-06-12 21:34李艳玲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文

李艳玲

摘要:《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语文课程目标解析"中,它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自己,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43-01

阅读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诸如,知识灌输的教学观念仍根深蒂固,阅读教学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语文课堂由"满堂灌"走向"满堂问";把语文看做纯工具性的学科,重各种阅读技能的操练,轻情感熏陶和审美享受,失去了人文关怀,等等。如何让阅读教学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我认为至少要注意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导入,激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就会处于高度的自觉状态,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设计一些精美的导语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求知欲望,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优秀传统,教师不能放弃。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如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精练幽默,并适当辅之形体语言,就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要灵活多变等。总之,教师要能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

2.渲染气氛,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教师首先要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即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如学习《春》时让学生回味春天,用语言和画面描绘春天,等等。其次是重反复朗读,在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特别是精彩语段要读得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再次是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即使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也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认,不能用标准答案评价。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激情才不会削弱,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3.强化有效的阅读训练,查漏补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完成,因而阅读能力必须注重有效的训练,即训练时必须讲究"适度"、"梯度"、"力度"。训练犹如登高,坡度太陡,使人无法攀登,当然不行,但如果坡度过缓,就会让人无法领略克服困难的愉快而丧失攀登的兴趣。因此,训练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跳一跳摘桃子"。讲究"梯度",就是要引导学生拾级而上,一步步登堂入室,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加大训练难度,以便最终达到学"一篇"而读"一类"之目的,讲究"力度",就是"除非不练,练就要练得学生一辈子忘不了",训练起点不要高,但要求要严,训练要实,讲求实效。在七八年级的阅读教学阶段,我们要紧扣课本编制试题或导读提纲,进行按部就班的阅读能力训练。教师讲析时,要举一反三地讲透讲深,着重分析三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实践证明,初中阶段如能对学生进行这三个层次的基本训练,其阅读能力就能够得到真正的培养,阅读水平也能够得到较大提高。

4.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但仅凭几节语文课,就想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这是很难的,也是不可能的。有人曾说:"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促进课内外的有效衔接,既要带领学生直接走进生活体验、感悟、印证,又要教育学生一个大语文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还要广泛涉猎、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会有阅读能力提高的可能。鲁迅说:"大可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对这一点我们有着广泛的共识。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就充分体现这一点,并作了规定: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在"名著推荐与阅读"中列出了多部古今中外名著。

5.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培养措施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中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5.1积累阶段。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5.2理解阶段。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名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句话,如果把"常常"一词去掉,这个判断就绝对化了。因为生活中错误之后并不一定就产生"正确"。加上"常常",对"错误"现象的本质特点揭示就准确。

二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台起来考虑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如必须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给文章分段,给段分层,给句子划分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必须在分析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层义、段义、题旨,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给文章列写内容提纲是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是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取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在阅读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联想。教师还可根据联想的类型,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联想力的训练。

5.3评鉴阶段。即对文字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鉴赏的阶段。只有掌握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阅读者才能评鉴作品。中学生应该而且能够具备评鉴能力。初中阶段可培养学生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作评价的能力,能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讨论之后,再进行欣赏,如朗涌、品味,在评鉴欣赏中越觉其妙,学生则愈益喜爱该读物,有的学生甚至能在笔记中主动写评论文,抒发己见。

综上所述,课堂上阅读课的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阵地。当然,教无定法,不同的阅读材料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多方位地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仅仅靠阅读课的教学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配合大量的阅读练习。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把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进一步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确保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阅读教学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切方法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让学生有收获,切不可为方法而方法,更不能只求形式的花哨而忽视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