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的探讨

2016-06-12 21:47刘启梅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文章

刘启梅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55-01

写作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但传统写作教学效率不高,弊端甚多,却是不争的事实。传统写作教学的弊端之一是认识上的模糊。将小学生写作等同于作家文学创作,盲目地追求所谓"写作方法和技巧",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能写比较规范的文章,但文章大多缺乏灵性、缺乏创意,且造成部分学生"望文生畏"、"弃文不学"。针对传统写作教学的弊病,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关于写作"中明确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天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主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甚至对一些必要的写作知识的教学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也被视为"旧传统、旧观念",简直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小学写作教学中是否需要适当渗透写作知识?笔者在写作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中形成如下看法:

1.激发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来形成的教师出题,学生写作的模式,使学生的写作变成纯粹的被动应付。没有创作热情,哪里有好的作品!文学作品的故事性强,学生读后有创作冲动。教者教读课文时,利用学生的创作激情,抓住有"写头"的地方巧妙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品中去,去推断事情的发展;进到人物内心世界,去揣度人物心理;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表述;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2.观察是写作的基础

2.1注意平时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就象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只有生活丰富多彩,热爱生活的人,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2.2留心观察,善于捕捉事物特征。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是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使他们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善于找出同类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征。

2.3注重阅读,丰富间接生活积累。生活的直接积累对写作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但人的精力和经验总是有限的,而且往往受着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参与、直接体验。因此,要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好习惯,因为大量的知识要从书本中来获得。同时,使学生养成写阅读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要大量阅读,善于积累,同样可以从中获得对生活的丰富感受,提高生活的认识。

3.分析题意,提炼素材

没有材料或材料不足,自然写不好文章。但有了材料如果不精心选材或选材不当,仍然也写不出好文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能力。

3.1审明题意,选取材料。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在选择材料前,必须要明确文章的体裁及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我们有些学生往往不舍得割舍材料,有用没用一起上,这样就会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结果。所以,在写作文章时,首先要明确主题。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课文题目,培养审题技能以外,还可采用一些具体,培养学生概括、提炼的能力。如,让学生把自己作文的中心思想浓缩为一句简短的文字,即提炼出"主题句"。采用这种浓缩法,对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技能,是十分有益的。其次,要选取典型材料,即那些反映事物本质、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材料。同时,还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3.2立意要深刻,创意要新颖。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都需要通过材料烘托主题。因此,看一篇文章是否成功,首先就要看作者是否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生活是否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地,即立意要深刻。其次,在立意深刻的基础上,还要看作者的创意是否新颖,即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见解,所抒发的感受,不落俗套,否则人云亦云,则没有新意。因此,在写作训练中,应拓宽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文章中体现自己的独特性,这样就会抓住读者,给人一种新鲜醒目的感觉。要做到创意新颖,关键是写作的角度要新。因为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人物千姿百态,即使是同一生活现象,同一人物或同一景物,只要是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侧面。因此,角度新也就是立意要新,观点要新,构思要新。

4.张开想象的羽翼。想象力是学生阅读和写作中不可缺少的能力。阅读中,有想象的积极参与,可更好地发掘作品中的美,可增加文章的深度,丰富文章的神采,加强文章的感染力。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与写作训练的分割,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受到禁锢,值得一读的文章极少,学生习作没有实实在在的内容,不是不切实际的虚构生活,就是依样画葫芦地翻版范作;很少能读到鲜活的东西。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有"写头"的地方,用"续貂"的形式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5.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

作文能力应包括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两方面的能力。认识生活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能力,而反映生活则需要准确的表达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5.1课堂上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是否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是不能忽视的。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是多种多样的。

5.2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书面写作能力。写作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哪种方法,目的都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它包括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因此,我们应首先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和记笔记的好习惯,这样有益于学生积累作文的素材,有效地解决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写真事、说实话的好文风,以及快速准确的文字表达能力。因此,它一向是中学语文教师作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其次,可进行模仿性写作练习。因为我们的课文就是很好的范文,在了文章的写作技法、特点后,可以让学生模仿范文自行命题。语言教学中能力的培养,重在写作能力的培养。因为对学生作文能力的考核,实际上是对其思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能力与智力的综合性考核,这种考核能在一定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出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文章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