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视频互动课程创新型教学体系研究

2016-06-12 15:49孙晗王国文
艺术研究 2016年1期

孙晗+王国文

摘 要: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提出的“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等相关指导精神,中美视频互动课程以其全新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实现了中国学生在不需要出国的情况下就做到与美方大学的教授和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其双重心教育理念不仅提升和扩展了学生自己的思想方式和空间,发挥了美式教育对于大学生理解学术问题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为教师的教学改革和思路拓宽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关键词:中美互动 美式教学 双重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1]因此引入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提升和扩大中国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关键因素,让中国的大学生在国内就体验到美国知名大学教授的面对面授课并同时与美国学生就同一问题进行互动交流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式,黑龙江大学开展了中美互联网视频互动课程,本文就该课程的创新型教学理念、手段和方法改革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中美视频互动课程教学过程和内容简介:

中美视频互动课程是基于互联网开展的视频连线技术实现中国国内高校教师和学生与美国知名高校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讲授同一门课程,最开始实行的是中美文化中的显著差别和中国学生熟知的美国和西方思想进行知识研讨,课程名称为《中美文化冲浪》,主要内容是结合美国人所感兴趣的中国儒家思想和孔子研究等问题。目的是加强来自不同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的分析和研讨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深度和广度。该课程通过网络建立了中美学生互动平台,互动网站平台实现了中美双方的教学资源共享,并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介绍,为学生在互相课程开始前做好了前期铺垫。该视频互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基于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为代表的西方哲学基础、以中国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研究、中西方志愿者文化等三大主要方面。

二、中美视频互动课程的新型教学理念

美国教育突出自由发展,并鼓励学生跳跃式发展[2],提倡学生针对一个问题去实施发散性思维来思考问题,重在突出自我的个性认知,并能够在逻辑思维上做到支持自己所持的观点。中国的传统型教育理念更侧重于对于学生的约束服从和按部就班,打好基础并稳步推进。中美两国的教育理念都有各自的优势,因此,把两种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两国的学生都能够体会并从新型理念中获得提高是最重要的。做好中美视频互动课程的教学理念基于以下原则:

第一,在授课过程中实现双重心,即教师与学生并重,美国强调“个体本位”,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整节课教师讲得很少,学生思考、动手的时间很多[3],教师所起到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自我分析;我国传统教育理念更侧重于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对核心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路,学生围绕这一思路进行充实和更全面的研究。视频互动课堂所提出的双重心理念的具体内容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于中方教师来讲,要从多方面为学生提供思考角度,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和理解去做出修改、整合和产生新的个性观点,由于中国学生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更不善于从多角度看待问题,所以教师要把学生推到课堂主体位置,促使学生在美国学生所提出思路基础上提出其他选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和学生的互动,既起到指导作用,又起到推手作用,保证学生既亲身体会到美国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思想,有能够开拓自身的思考深度和广度。

第二,改变学生的思维局限性和片面性,灌输式教育的理念是突出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和服从,因而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开创性和广度认知不足,美国启发式教育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知识和权威提出质疑和运用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来从广度和深度进而灵活掌握知识,所以这就会使得中国学生在思考问题角度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和理解的不彻底性。在美国课堂上,团队合作是重要特征,因为每个人的思路是有局限性的,而且思考的内容并不全面,只有通过互动型的分组协作才能够使中国学生意识到自己思路的片面之处和其他人的可借鉴内容。

三、中美视频互动课程的教学基础

中美互动课程的最基础要求是中国学生能够与美国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因此从中国学生的角度来看,核心问题是自身的英语口语表达,口语的使用绝不仅仅停留在日常生活对话,简单情景模拟演练或者是生活闲聊等基础口语,而是依仗英语口语作为媒介来同美国教师和学生进行对话,这就要求中国学生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英语口语的发音一定要标准,尽量使用美式发音,发音尽量做到自然、简明、准确,语速不要太慢,要尽量避免连读和吞音等语音现象的出现,以免对美国学生造成理解障碍;第二、要掌握基本的专业词汇,由于本课程的最初阶段不是生活语言,因此要求学生掌握相关领域的基础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沟通;第三、要加强英语听力的水平,做到能够基本掌握美国学生所说的主要内容要点和个人观点,保证在听完美国学生的陈述以后能够勾勒出论点—解释—依据这三个框架的内容;第四、要熟悉西方式的研讨表达方式,其中包括语言的组织、基本表达句型的使用、观点解释等结构的衔接问题。

中美互动课程教与学的基础是中方教师的英语水平、对于国外教学模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组织课堂引导、督促中国学生改变思考方式的能力,因此对于中方教师的素质业务有一定的要求。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能够指导中国学生如何撰写美式论文和课后报告,其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五个重要核心要点:第一、能够把论文所围绕主题的内容进行有效、详细地论述,清晰地表达个人所持观点,并且提供相应具有说服力的论据;第二、能够做到文章组织结构符合西方的逻辑规律,能够恰当并清晰地进行解释、举例和使用细节说明问题;第三、能够做到论文论述的思路严谨、论述逻辑具有良好的连贯和一致性,符合逻辑思维的正常顺序;第四、英语词汇的使用要准确表达作者的意图、同时词汇的选择要做到丰富多样,避免单一词汇的反复使用,在论述过程中能够使用地道的习语进行详细说明;第五、要把语法错误降到最低,避免出现让读者和老师无法准确理解句意的语法错误,同时要避免过多使用简单句型、要尽量多使用复杂句和复合句来写作。

四、中美视频互动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美国人文社科课堂的教与学模式分为三个模块:课前预习(preview) + 课上讨论(in-class discussion)+ 课后报告(report),对于中美视频互动课程的教学模式来讲,把美式教学模式进行良好的应用,让中国学生进行良好的体验是重中之重。在每次互动课程开始之前,以西方哲学思想此门课程为例,布置给学生美国教材里面关于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基本哲学思想的相关阅读内容,包括哲学原理和实例分析,要求学生把相关原理与自身的经历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形成思想提纲,并且通过发散性思维来提升对于原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预习的过程要求学生做到熟练掌握所要讲解内容的原理,理解这些内容与西方文化的关联性所在,独立思考生活中的相关哲学现象并做出分析;同时,在已经建立的网络讨论平台上根据美国学生已经做出的案例分析和理解结论进行回应互动,让预习的结果以网络平台总结的形式得出结论。课上讨论是最关键环节,传统的教育模式,很多教师都是提出一种具有一定权威性的解释和结论,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即使学生有了创新型的结论,往往不会受到重视,被边缘化处理。中美视频互动课程基于双重心的教育理念,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学生的结论和思想提纲进行系统的分析和逻辑推演,从客观地角度根据教师自身的判断对学生做出评价。在通过视频连线与美国学生进行交换意见的时候要注意记录和倾听美国学生个性化的结论和逻辑推演,并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客观分析自己对于美方学生陈述的理解,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不仅仅是做出表态,更重要的是提供逻辑分析依据来进行讨论。课后报告的要求不仅仅是对预习和讨论之后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尤为重要的是要对自己没有想到的也就是自己的局限性进行剖析,这种局限性和片面性是如何产生的,是从哪个角度出发而想到的,对于他人的思考角度和思路有着怎样的理解和判断,最终结合自己的初始思路进行最终总结,这才能形成具有批判思维的美式课后报告,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学习理念上的创新和突破。

中美视频互动课程对于学生成绩的评价也同样采用双重心原则:以往传统的本土教育侧重于给学生划分重点学习内容,学生对于基本理论进行强化记忆,形成不同要点,在答题过程中也会以所背诵的基本要点为核心进行阐述。本门课程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美式案例论文(essay)和要点考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采用40% 平时论文成绩 + 40% 期末知识点考查和应用+ 20%出勤的形式,每次论文均以40分计量得出平均值,每次论文的内容完全按照美方教授的要求进行布置,对论文做出评价的依据也按照美式评分标准进行;在知识点考查的方面,侧重于理论应用型的命题形式,主要目的是要考查学生在运用原理的过程中是否提出了按照自己的理解所做出的判断,是否包含了个性化的表达。总的来说,中美视频互动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美式教育为主,促使中国学生积极对人文社科现象进行理解并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并得出结论,双重心的教学模式则兼顾了中国学生具有的传统型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督促和指导改变学生的接受知识方向。

综上所述,中美视频互动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领域新兴的一种教育形式,不仅仅能够让中国学生实现不出国就与美方大学教授和学生的学术型互动,更重要的是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的参考,让学生在学习模式和方法上拓宽了思路,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辟了新领域。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 宋英杰,吕璀璀. 中美教育之差异及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6).

[3] 杨丽娟,娄辉. 浅议借鉴美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高职课堂教学方法[J]. 改革与开放,2010(12).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