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作文教学中多元化评价

2016-06-12 19:34杨红梅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小学作文评价

杨红梅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最能突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写作教学中又强调了学生的作文评改"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评价;作文;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77-01

"现代教育评价之父"之称的泰勒认为:"评价过程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但教育目标本质上是指人的行为变化,因此,评价是一个确定行为发生实际变化的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在作文教学中采取多元化评价方法,让评价促进学生写作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心动",也让作文评价成为了学生作文的动力。

1.用评价铸就学生的成就感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作文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无疑会使学生在体验成功中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而这正是他们爱上习作的重要源泉。

1.1激发兴趣。增强孩子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孩子们刚开始作文时,热情很高,想知道自己写的怎么样。这时,老师要及时抓住时机,及时评价。我在教学中,就坚持每天利用语文课前五分钟,或早读时间,让学生把自己作文中认为最精彩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师生再进行适当地"评读"。这时候,孩子们个个眼睛瞪得大大的,唯恐把自己的漏掉了。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作文,提倡"蹲下来"看学生作文。 对平时作文的内容和形式经量少些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使学生在作文时克服畏难情绪,乐于动笔去写。

1.2记录成长。学生最乐意看到的事情恐怕就是自己的不断进步了。为了让孩子的成长过程以文字的形式显现出来,我采用编印作文、整理习作自选集选两种成长记录评价的形式记录学生成长历程,并形成评价方法,让学生在"悦己"、"悦他"之中作文能力不断增强。

2.用评价创造学生的个性化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个性化的发展,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这就要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因此,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不仅是教作文,也是教做人。

2.1用评价的方法杜绝说"假话"的现象。在每次写作文前,都让大家在审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说一说自己要写的内容。先在小组内说,再选代表在全班说,让大家评评他说的内容是否真实,如果不真实,大家可以指出来。这样的训练既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也训练了听说能力,最主要的是杜绝了作文中说假话的现象。

2.2用评价的方法写出个性。写出个性,有创意,是作文的关键所在。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做了以下尝试:第一,比一比作文题目。如:记录"假日花絮"、"生活浪花",并给自己的记录起个题目。然后在班里读自己的题目,看谁的题目最新颖。评出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6个题目,给作文加分。孩子们为能得到加分,想尽办法,给自己作文起一个新颖的题目。每次作文题目五花八门,为创新的作文起了个好头。第二,比一比谁的作文中让人吃惊的东西多。谁的作文中新东西越多,得到大家的赞扬也就越多。通过这样的评价,孩子们把老师可能说的优点全都说出来了,而这样的体会可比老师说出来深刻多了。大家也知道什么是有创意的东西了。

3.用评价增强学生的能力

教师批改作文高耗低效,已成不争事实。叶圣陶先生指出:"能不能把古来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沉重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在作文评价中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参与作文评价,让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到学生习作的评价中,无疑会事倍而工半。

3.1教师示范评价。教师示范评价指导学生以教师的评价为例学习,修改文章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学生作文初期,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有示范作用。评价学生习作时,教师自己应综合考察以下几方面:主旨:明确对象和目的,中心明确,观点前后一致。内容:紧扣中心,能自圆其说,信息和细节与主题有关。语言:简洁得体,句子富有变化,运用想象和联想,表达方式恰当。结构:有头有尾,条理清晰,有逻辑顺序。文面:书写整洁端正,行款合乎规范,标点符号正确。创意:感情真实,有自己的体验和独立见解,有个性特征,表达有创意。但如果一开始就用以上标准来要求学生的习作,会让孩子们更怕作文。这就要求教师降低评价标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作评价。如:学生写了《春到校园》这篇作文。我们选择三篇代表不同水平层次的习作,用多媒体平台展示出来,让大家认真读对照习作评价标准,首先看作者是否做到认真观察校园,注意有特色的景物。为了准确地把握这一点,我们再带着大家观察校园。引导同学们观察校园里的柳树、教室前的花坛、教学楼旁的操场等有特色景物。让大家边看边想,在抓特色景物方面哪篇写得好些,好在哪里。其次,看作者所写的内容是否有趣,给人的印象是否深刻。看看哪篇文章抓住景物特点:操场里的柳树春天怎么翠绿;花坛的花品种丰富多样,颜色五彩缤纷,香气洋溢等等,越能抓住景物特点,就越好。再看作者是否用上学过的好词好句,使人有新鲜感。

3.2师生共同评价。师生共同评价是指在评价时使用投影仪、多媒体平台,大家共同修改作文。在每次评作文时老师注意发现存在一定共性问题的典型作文,然后全班对投影出来的文章共同评说,找出写得不恰当的地方,各个同学都可发表自己的修改方法,说出来一点就行。如:有个同学写学校的花园时,只概括为"我们学校的花园非常漂亮"。大家一下子就找出来了,至于修改它,方法才多呢!有的从花园里的各种花的品种来说:有的从花园里花的色彩来说;有的从花园一年四季的变化来写它的漂亮……这就为学生作文的修改提供了资料。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师在作文的评价过程中,应该由学生课程成绩的裁判者变成"超越型学习主体"的创造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知识容器"转变为"超越型学习主体",既超越母语课程知识而获得有创意的言语交际和言语表达能力,又超越智能要素的片面发展而获得智能与情意要素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成为学生自主化学习的促进者,把传统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动态地监控学生接受教育的全程,把握新课程教育和全体学生各种素质发展的整体状况,使我们的作文教学都能如一场春雨,真正"渗入"孩子的生活,"渗进"他们的心灵,让孩子们都真正爱上作文,让语文学习也能变得摇曳多姿、顾盼生辉。

猜你喜欢
小学作文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