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藏区汉语教学

2016-06-12 13:28陈建清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藏区教学策略

陈建清

摘要:对于民族地区汉语文教师来说,孩子刚进学校开始用汉语授课,都会有很大的困难,大多数孩子上学才接触到汉语,而少数学生是通过电视媒体接触到汉语,学生汉语水平高低不齐,连基本的对话都困难,更别谈上课,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完成授课任务的同时努力提高孩子们的汉语交流水平。

关键词:藏区;汉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10-01

对于藏区的孩子来说,从小就在藏语的环境中长大,在上学之前都是藏语陪伴他们成长,好多孩子连接触汉语的机会都没有,孩子上学后,一部分孩子因为父母有较强的汉语基础,所以对汉语掌握得比较好,而另一部分由于爷爷奶奶陪读,则孩子汉语基础很薄弱。这样的现状下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提高孩子们的汉语基础、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呢?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责任感,努力营造汉语教学氛围

对于藏语环境的孩子来说,汉语文无疑是一门能令他们感到新奇的课程,这种情况下老师应当积极培养学生对汉语文的兴趣。不照搬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打造属于自己的课堂模式和课堂特色。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学生才能够畅所欲言。学习的过程总是充满了曲折的,因此老师应当积极鼓励自己的学生并且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化。那么教学行为就是极为重要的,教师要有耐心、有爱心,不能对学生的问题有厌烦情绪,对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都有可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极大影响。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鼓励和关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探索未知的文化。

2.加强藏区中学汉语文教学的对策

加强一类模式下的汉语文教学,提高学生汉语文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通过合理定位一类模式下的汉语文教学,推广并完善专门教材,培养专业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等来促进汉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2.1合理定位汉语文教学。一类模式教学要达到"民汉兼通",汉语文作为第二语言,如何进行定位呢?根据国家中学汉语文教学大纲精神和藏区教育的具体特征,应将其定位为基础性、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课程。中学汉语文课是基础课程,它的任务不是培养专业人才,而是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必需的基础。有些学校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汉语文,启蒙迟,影响以后的学习。因此,应从小学一年级正式开始学习汉语文,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从幼儿园开始启蒙汉语文教学。

2.2全面推行并完善专门教材。目前还有许多地方汉语文教学仍然使用全国普通教材,显然这不符合藏族学生学习的特征和语言使用的熟悉场景,应该全面推广藏区双语教育下的汉语文教材。现有的汉语文教材还有缺陷,应在实际推行中不断完善。汉语文教材应体现这些特性:一是基础性和工具性。汉语文教材在小学阶段进行基本的字词句训练,进行简单的听力、对话和短小的课文阅读训练。教材最好配有朗读、知识讲析磁带或光盘,并建立相关网站,教师、学生可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在网络的辅导下教师提高备课质量,有条件的学生也能自学。

2.3创新有效教学方法。当前,藏区一类模式下的汉语文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中可通过对话练习、讨论或讲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小作文、写周记或日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堂阅读或指定课外读物,并让学生在上课时讲解分析,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文学作品的欣赏、分析,联系实际谈感受或把作品编排为短剧表演,使学生从中获得思想和人文素质的熏陶。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多媒体教学,把声音、图片、视频立体呈现给学生,用各种感官刺激学生,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应鼓励学生课后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多组织学生同其它模式的学生进行汉语交流,到汉文化相对集中的地方进行社会实践。针对藏族学生在汉语文方面个体兴趣和特长的差异,可举办兴趣小组等作为汉语文的延伸课程,因材施教地培养学生的汉语文演讲,写作、书法等特长,机动灵活地培养学生的文学和影视作品的欣赏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汉语文水平和人文素质。

3.提高藏区初中生汉语文学习兴趣的措施

3.1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教育的目标在于育人,在学语文的同时也要学做人,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我们广大教师要努力提高孩子们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现代的社交素质,进而促进孩子们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以语文综合能力训练为核心,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去激发孩子们的语文兴趣,像朗诵比赛、编排语文课本剧本、演讲比赛、辩论会、办板报、书法比赛、作文大赛等。总之,要努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尽最大的可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样在活动中是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我们能在活动中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缺点,这样就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好地因材施教。

3.2让学生利用课本,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培养汉语文的学习兴趣。课本是什么?是一艘满载着知识的小船。只有学生们很好地驾驭它,才能到达知识的彼岸。那么在平日的教学中,教者除了教育学生们热爱这些传授间接经验的课本外,更应该教会学生们如何使用课本,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中课本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单元导读",每篇精读课文后面都设计"思考练习",每篇略读课文前面都设计"自学提示"。"单元导读"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单元内容以及知识重点;"自学提示"交代了本课的重点;"思考练习"则是知识重点的具体化。语文课上,老师是真正"带着学生走进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进学生",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自学在语文课上畅所欲言,表达感受。

3.3培养自主学习,促进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是一种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独立自主地完成教学过程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勤于动手,勤于动脑,完全摆脱依赖性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实现自我,体现自我的价值。自主学习的实施将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他们封存的记忆,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智,放飞他们囚禁的情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性和自我得到充分地展现,不能不说是一种快乐的事情,这种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满足会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运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效率,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加多少分,它的直接意义,也是本真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3.4课内外联系,促进学习兴趣的延续。如果说一节课的开讲艺术在于"课伊始,趣亦生"的话,结尾的艺术则在于"课已尽,趣不尽"。所以,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使用巧妙的结尾来强化学生在课堂上激发出的学习兴趣,并以此引导学生的课外活动。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它不仅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的成果,而且能使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和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在日常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运用知识、训练技能。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也能使学生及时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起再学习的兴趣来。

猜你喜欢
藏区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藏区赔命价司法运用的方法诠释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