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刍议

2016-06-12 12:05向志远白艳华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例题思维能力教材

向志远+白艳华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01-0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掌握这一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下面就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有价值教学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

"数学是一门研究思想事物的抽象的科学""数学是量的科学""数学是结构的科学""数学是引出必然性结论的科学""纯数学是一组假设与演绎的理论""数学是模式的科学"……数学家们这样论述什么是数学。但是,数学家们论述的是"数学科学",却不是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是小学开设的一门课程,它和数学科学既有本质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不在于或主要不在于培养数学家,而在于培养人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通过开拓头脑中的数学空间,进而促进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即: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数学教育教学重心的转移。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认识的起点往往不是逻辑公理,而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事例。如果说作为科学的数学的面孔是"严肃"的,那么,作为教育内容的小学数学的面孔则是"活泼"的、"亲切"的。

2.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作为学科数学的小学数学与数学科学在目的、形式、顺序、认识的起点上(或基础上)是不同的。数学科学,是精确地阐明某些数学理论、是严格的推理、是以数学理论的逻辑系统进行编制。小学数学是"儿童自己的数学",是学生在生活与活动中产生的数学,是学生"街头数学"的继续和延伸。每个学生并不是上学后才接触数学,也不仅仅是在学校中才接触数学,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各种数学问题,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识。学生的数学学习,并不是独立于社会环境之外的一个体系。学生认识的起点往往不是逻辑公理,而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事例。如,小学生学习加法的时候,并不是从定义出发的,而是从生活中的加法的事例出发,然后总结出加法的法则和意义的。尚未入学的儿童掌握的数学知识已经相当丰富,这些数学知识虽然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有的概念是模糊的、不清楚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对学生来说是生动、有趣和真实的,它是在学校中学习学校数学知识的必要基础。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对现实经验的理解、反思和抽象的过程。所以,我们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容应当具备他们所感兴趣的实际背景――他们熟悉的现实生活;有趣的数学史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即:充分将学生的兴趣与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等因素作为课程的来源。

2.灵活运用教材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善于运用教材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第一、领会编者意图,提高驾驭能力。是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之前应从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和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全面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结合教学实际,适当调整内容。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同时也要注意改革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进行教学再加工,从而真正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 、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 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 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 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 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教师 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要研 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 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数学的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不仅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具创新、探索意识的新世纪人才,就成为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4.1树立创新意识,着眼创新培养。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知识、技能以外的各种品质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探索意识、创造精神,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只是学习的机器,不能实际运用的不良后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光要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素质能力,着眼于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结果是不是唯一的、能否找出新的方法和手段,能否有更简便、快捷、方便的途径。

4.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创新能现代教育论的思想主张"以学生发展为主"在数学教学中要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的教就应转移到学生的学上面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只有学生主动地学习了,才能使教学落到实处,创新思维才能得以发展。

4.3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能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和发表创造性见解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他们主动创新的能力。

4.4要发展思维。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心脏,而解决数学问题就要具备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不高,所以要让学生解决难一些的问题,必须教给他们思考的方法。可以教给学生采用直观材料帮助思维。如利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从而解决问题。还可以交给学生逻辑推理方法,培养他们归纳和演绎推理及概括能力。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的核心,它有广泛的作用。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加工改造知识、消化吸收知的数学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思维能力,无法获取知识。所以,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始终注意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在各个环节中都充分估计学生思维活动的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有价值数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体现教材中较好的教法,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新知识的具体内容,设计好教学顺序,提出启发性问题,组织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归纳,找出共同的规律性的东西来。教师教学时要敢于放手,又要善于引导。放手程度要根据年级和内容而定,要做到逐步放手的原则。只放手而不注意适当引导,就会使学生思维的目标不集中,浪费时间,若是达不到预定的教学结果。

猜你喜欢
例题思维能力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培养思维能力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教材精读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培养思维能力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