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基于问题学习的导学案走进数学课堂

2016-06-12 12:24蒋永梅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导学案实践能力

蒋永梅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三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而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基于问题学习的导学案,有利于克服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的弊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进取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基于问题的学习; 导学案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24-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数学课程和教学正在进行一场为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数学探究学习方式的改革。而基于问题学习的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克服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的弊端;有利于做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因而设计基于问题学习的小学数学导学案,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1.什么是基于问题学习

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 PBL ,也被翻译成"问题式学习") 是以问题为基础展开学习和教学的过程。它不以单纯学习和掌握知识为目的,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解决问题时,学生需要在教师帮助下,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通过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同时还需要把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寻找和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而能较好地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怎样设计基于问题学习的导学案

对于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应该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问题的设计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交流为形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在本文中,我将以"圆柱的体积"的教学为实例,就如何设计基于问题学习的导学案略陈浅见,诚与各位同行共勉。

2.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创设问题情境虽不是目的,但没有情境的创设,就很难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基于问题学习导学案的第一个环节,是创新的起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知识或生活、生产实际出发,指出与新课有紧密联系的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现象,引发学生生疑,在他们的意识中,创设问题情境,进而导出新课的探究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妈妈准备给小明买一个蛋糕,到了蛋糕店她发现有两款蛋糕比较不错,而且价格相同。这时她犹豫了,买哪款蛋糕更划算呢?你能帮她选一选吗?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自然渗透了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知识联系。而且对学生来说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再加上教师的指导点拨,学生的求知欲望迅速高涨,从而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迫切探究的心情与教师一起步入知识的殿堂。

2.2巧设重点问题,引出有效互动。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并非所有的问题都会引发学生积极思维,那些浅显粗俗的表面问题,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而那些过于艰深又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也会阻塞学生思维的绿色通道,扼杀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通过钻研教材,抓住教学的重点,设计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的问题,从而引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例如,在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时,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实验,把一个圆柱体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然后设置问题导学: (1)将圆柱体切割拼成我们学过的什么立体图形?(2)切拼前后的两个物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3)切拼前后的两个物体有什么联系?(4)由此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将重点问题分层设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从操作→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的认知过程,并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得到结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3妙用激励评价,体验成功喜悦。

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如何充分利用40分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运用激励性评价,多用激励性语言,可以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消除为难情绪。如多对他们说:"你真棒!""你的想法很独特!"使他们将课堂上的发言当做一种乐趣,而不是完成任务或勉为其难。对于学习不理想的学生也不要责备,试着说一句:"你能认真思考,真不错,再好好看看书,你会发现最正确的答案。"或者请他坐下来再慢慢想一想,一有机会就让他发言。这种不挫伤学生自尊心和积极性的语言无疑会引导学生去认真钻研,努力提高。而对于回答比较好的同学,教师也应及时给予肯定,尤其是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教师更不惜言辞,大加赞赏,这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前面的重点问题中,几个同学都回答的不错,我便一边鼓掌,一边说:"太好了!你们是最棒的!老师给你们点赞!"这样无疑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了信心,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上洋溢着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

总之,开展基于问题学习的导学案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即是对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进一步涉及到数学教学目标的提升和发展。通过对"基于问题学习的导学案"的实施,真正实现了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到"乐学"的转变。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导学案实践能力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